找到相关内容41篇,用时19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如本法师答:何谓佛四无所畏?何谓菩萨四无所畏?

      如本法师答:佛之四无所畏(梵语catvari tathagatasya vaisaradyani),为十八不共法之一科,根据阿含经卷十九、卷四十二等所记载:   一、诸法现等觉无畏,又作一切无所畏、正等觉无畏、等觉无畏。即所谓对于诸法皆觉知,住于正见无所屈伏,具无所怖畏之自信。   二、一切无畏、又作漏永无畏、无所畏、无畏。即所谓断一切烦恼而无外难怖畏。   三、...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0501812893.html
  • 一切圣众皆证悟四圣谛

    能够以清净天眼了知?生依善恶之业而招感善趣、恶趣之报等种种生死相状。于后夜时分获得了"证明",如实知见四圣谛:我如实知、如实见此是苦,此是苦之集,此是苦之灭,此是趣向苦灭之道。我如实知、如实见此...、戒禁取结与疑结),得须陀洹,一切当知四圣谛。   "若三结,贪、恚、痴薄,得斯陀含,彼一切皆于四圣谛如实知故。   "五下分结,生般涅槃阿那含,不还此世,彼一切知四圣谛。   "若一切...

    Mahinda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2252517.html
  • 由尼柯耶论乔达摩成佛之道

    禅住于三摩地时,依次如实知自己的过去世、众生的过去世、苦乐生死轮转无尽,最后得“(ā?rava-k?aya-j?āna)”,亦即有关除灭三种有的智慧。然而证得菩提并不等同于证涅槃,因为还有...达灭受想定之后,乔达摩便自称为“如来(Tathāgatā)”。  关键词:  1.  初禅   2. 无上现法涅槃   3. 三摩地   4.   5. 如来   6. 我   页472 由...

    穆克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047845.html
  • 四阿含经之研究(1)

    解脱知见。我生已,梵行已立,所作已作(办),自知不受后有。是名证明。”(杂:卷十一)  诸佛世尊与释尊所得,则名“三明达”。三明达是释尊游化时答鞞兰若梵志而说的(中:卷四十)。释尊先以鸡生卵...禅游,也就“得如是定心清净,无秽无烦,柔软善住,得不动心”。而住于初夜、中夜、后夜,先后得到“宿命”、“生死”及“”这三智通作证。更一一的“以本无放逸,乐住、远离、修行精勤。谓无智灭,而智生。...

    程文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220855312.html
  • 与学佛朋友谈神通

    物悉成不异,因此劝诸比丘勤修禅思,学诸神通[3];阿那律尊者告诉阿难尊者,他通过修四念处得天眼通[4];世尊告诉诸比丘,修安那般那念得阿那含果时,得无量种神通力,包括天耳智、他心智、宿命、生死等[5];佛说修习止、观二法,至阿那含,种种神通境界——天眼、天耳智、他心智、宿命、生死智皆悉得[6]。《增一阿含经》中,佛说修行十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休息、念安般、...

    宋道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1480577114.html
  • 法增比丘:圣道的特征与力量(3)

    不动之状态时,比丘之心,倾注于。而彼如实证知:“此是苦”,如实证知:“此是苦之集”,如实证知:“此是苦之灭”,如实证知:&...活动,而且安住在不动之状态时,比丘之心,倾注于,而彼如实证知:“此是苦”,如实证知:“此是苦之集”,如实证知:“此是苦之灭”...

    法增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法增比丘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72484690.html
  • 修行道——三学

    法,乃举宿命、天眼三种,八正道则有正见、正思惟二种。修八正道而得阿罗汉果者,具有十无学法,十无学法是八正道之后再加正(Samma—nana)与正解脱(Samma-vimutti)二种。而...,相当八正道之正念,独住远离、五盖捨断是叙述欲得正确禅定之直接的身心调整。获得了间接的一切身心之调整——戒学,若更获得直接的身心调整与禅定的环境,始可得正确的禅定。熟练禅定的人,即使不完备此种条件,...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61841220.html
  • 法身 报身 应身

     20.一切无畏:断一切烦恼,所以能摄伏外道,无有畏惧。  21.说障法无畏:能阐示一切修道的障碍,而无惧于任何非难。  22.说出道无畏:能宣说出离苦道的方法,而不畏外道指摘所说为非。  四...指佛陀遍知一切善道、恶道、圣道所至处。  15.宿命智力:指佛陀遍知众生过去世种种事。  16.生死智力:指佛陀以天眼了知众生死生之时,以及未来受生之处。  17.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众生与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1450459.html
  • 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及十地

    阿鞞跋致以后至未成佛间之觉位。   (6) 离欲地,又作离贪地、灭淫怒痴地。声闻断欲界烦恼得阿那含果之位,与菩萨离欲得五神通之位。   (7) 已作地,又作所作办地、已办地。即声闻得、无...境界。(3)广学十种智,了知一切法。   十住中灌顶住菩萨所成就十为(1)随心回转---悉能震动无量世界,(2)晖光照觉---悉能照明无量世界,(3)愿等住持---悉能住持无量世界,(4)...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64156129.html
  • 临济禅师语录讲话(1)

    劫人功德之财、夺人智慧之命,故名贼;阿罗汉能断三界见思之感,故名杀贼。二、不生,不生即无生,谓阿罗汉既断见思惑,更不受三界生,故名不生。三、应供,谓阿罗汉得,断三界见思惑,功德既已具足,应受...是梵语Bodhi的对音,华译为觉,指能觉法性的智慧说的,也就是正觉无相的真,也就是人的智慧(般若之已成就者即称菩提)。涅槃又作泥洹或泥叫,梵语Nirva^na的对昔,华译灭度,也有译寂灭或圆寂或...

    惟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10465622.html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