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50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李志夫:拟成立“国际佛教和平友好促进会”之我见

      一、地球村之危机    由于科学、交通、通讯之发达使整个世界形成一地球村,因而人类、社会之交往愈来愈密切。从近期看现在仍有宗教、种族之纷争,影响世界和平;从长期看,原子、核子武器将毫无秘密可言,国...

    李志夫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72173330.html
  • 导师的法身永远存在我们心中

      导师的法身永远存在我们心中   李志夫   (法鼓山中华佛学研究所所长)   民国五十五年,我有幸开始亲近导师,在那个极为保守的年代,佛教法师们是进入不了学校的,在大学任教更是...明圣法师还是轻轻地唤醒了老人,并且说:“李志夫所长来看师父…”老人很费力的睁开了眼睛,嘴角有点微动,带着微笑,约一分钟又闭上了眼睛,我则以头近偎老人的身体,就像远游返乡的赤子;的确,我是远游到印度文化...

    李志夫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6551888616.html
  • 两岸禅学研讨会感想

    两岸禅学研讨会感想   ※ 作者: 李志夫教授 - 中华佛学研究所所长   惠空法师所召开的这次“两岸禅学研讨会”十分成功,个人表示衷心的祝贺:  第一、是佛教法师与学者共同参与的盛会:使佛教界与佛学界具有共同联谊与观摩的互动效果。  第二、由于法师受邀主持会议、发表论文,也带动各道场、佛学院的师生参加,使会场气氛非常热烈。  第三、将净土与禅修列为专题能引起与会人者的参予兴趣。净土与禅修也是在...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60169782.html
  • 环保从简朴生活做起

    环保从简朴生活做起  作者: 李志夫  一、引言  法鼓山圣严法师常说:“我们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如何实践他这句话,个人认为,我们的社会应恢复简朴生活。  二、简朴生活之范畴:  按社会文化分类大概可分为三种:  宗教人士之简朴:放弃俗世生活,不婚聚、守戒、不荤食、不积私蓄。能这样过生活的宗教人士“需要的自然不多”;除了皈依宗教生活,“想要的也不会多”。可见宗教团体最合乎简朴、环保生活。 ...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11473377.html
  • 拟成立“国际佛教和平友好促进会”之我见

    台湾法鼓山中华佛学研究所所长李志夫   一、地球村之危机   由于科学、交通、通讯之发达使整个世界形成一地球村,因而人类、社会之交往愈来愈密切。从近期看现在仍有宗教、种族之纷争,影响世界和平;从长期看,原子、核子武器将毫无秘密可言,国际也将无能管到很多国也将进入核子俱乐部。如然,国际冲突一旦不能得到解决,整个地球会遭到空前之大劫,乃至人类三分之一以上之毁灭,这也许是过于多虑了,但人无远虑,必...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04139330.html
  • 敬悼张创办人晓峯夫子

    敬悼张创办人晓峯夫子  ─代序  李志夫  华岗佛学学报第08期 (p1-4)  台北:中华学术院佛学研究所  --------------------------------------------------------------------------------  p. 1  「华冈佛学学报」第八期行将出版,不幸 晓峯夫子与世长辞。承所长圣严博士之命;要我将 夫子对宗教、对佛教,尤其...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1871082.html
  • 我们还能为法显大师作些甚么[1]

      ──国际合作丝路研究计划报告书草案(为纪念法显西行回国1590年两岸佛学学术研讨会代开幕词)  李志夫  中华佛学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   p. 59  甲、前言  隋唐以降,中国法师踏著法显大师...若干印度传记文学。中印交流可说纯粹在文化上,没有其他经济、军事上之交流。虽然西来传灯也有三十余人,但佛教在中土生根仍赖中土法师西行求法。   [4] 李志夫,〈佛教中国化之过程研究〉,《中华佛学学报》...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5042600.html
  • 我們還能為法顯大師作些甚麼[1]

    我們還能為法顯大師作些甚麼[1] ──國際合作絲路研究計劃報告書草案(為紀念法顯西行回國1590年兩岸佛學學術研討會代開幕詞) 李志夫中華佛學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p. 59 甲、...交流可說純粹在文化上,沒有其他經濟、軍事上之交流。雖然西來傳燈也有三十餘人,但佛教在中土生根仍賴中土法師西行求法。 [4] 李志夫,〈佛教中國化之過程研究〉,《中華佛學學報》第8期,1995年出版...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2544023.html
  • 从佛教人伦理精神对中国当代社会之反省

    从佛教人伦理精神对中国当代社会之反省 李志夫中华佛学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中华佛学学报 第九期 (1996.07出版)页次:291~308 -----------------------------... 李志夫 中华佛学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提要 佛教原属印度之宗教,为印度文化之一环。印度文化之特质是宗教的。印度宗教最高之伦理是求解脱;但仍以人文之伦理作基础...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1645771.html
  • 试解虚云长老八十七诞辰上堂法语一则

      试解虚云长老八十七诞辰上堂法语一则  台湾法鼓山中华佛学研究所 李志夫  一、序言  虚云长老生于1840年7月27日,这则上堂法语是1927年87岁生日,弟子们为他祝寿时所开示的。既是祝寿,所以师徒之问与答,都是绕着祝寿而发,弟子之间有赞颂,有祝福,而云老所答却是句句机锋。  在历代祖师与弟子相酬,或是因师之默认,对特定弟子示机,以资检验;或由弟子主动向师求印证而有所问;上堂...

    李志夫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3492987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