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2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读中峰明本真际说

    读中峰明本真际说   --------------------------------------------------------------------------------  太尉沈王海印居士求法名别号,遂名之曰胜光,号之曰真际。夫真(如)非色像(相。真如离一切相,不许别求方便,不可归咎于缘境,不得瞥起一念惑情。缘起性空,性空缘起,非断非常,相似相续。譬如撤手悬崖,竿头进步,不可取不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34859914.html
  • 徐恒志答:为什么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问:为什么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徐恒志答:一切法即一切事事物物,都是因缘所生,有相皆妄。但自性能生万法,妄体不离本真,如果能转迷为悟,会相归性,那么一切法皆是佛法。《楞严经》说:“色身、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又说:“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皆如来藏妙真如性。”正说明真如本体,“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徐恒志

    |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5493511401.html
  • 问:为什么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一切法即一切事事物物,都是因缘所生,有相皆妄。但自性能生万法,妄体不离本真,如果能转迷为悟,会相归性,那么一切法皆是佛法。《楞严经》说:“色身、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又说:“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皆如来藏妙真如性。”正说明真如本体,“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30877542.html
  • 生存与超越——论《金刚经》之终极关怀(一)

    此有彼有, 此灭彼灭; 缘起而生, 缘散则灭, 外在的相皆是因缘之结果, 故如来说“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其次, 人类只有摆脱外在的奴役, 才能找到自己的本真状态, 即“若见诸相非相, 即见如来”...真实不虚的实际相状”。这种通过破除一切而最终到达状态即是人类心灵的本真, 也是世界的本真。可见《金刚经》中所谓“实相”即是本体, 这种本体既不是那种实体化的本体, 也并非仅仅为空空虚无, 而是真如“...

    韩传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16524477003.html
  • 海德格尔哲学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批判

    充满了现实的人文关怀精神。他在其存在论哲学经典名著《形而上学导论》中开宗明义:哲学,“这种无用的东西,却恰恰拥有真正的威力。这种不承认在日常生活中有直接反响的东西,却能与民族历史的本真历程发生内在的共振...权力神话和权力崇拜便由此产生,而其哲学根源便是庸俗辩证法。  三、什么才是人的本真存在?  如上所述,海德格尔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及其哲学基础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那么真正的人道在哪里?人到底是如何存在的呢?...

    万兰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03440835.html
  • 荒诞意识与超越精神——道佛哲学品味

    乃至“荒诞”,人应当有一种超越追求,拥有一份“真常心”(对本真与终极的关怀);但俗世生活的不“真”与“荒诞”,既然又体现为一种无法摆脱的“客观普遍必然性”,那么对周围世界种种“恶”的变化也应该是可以容涵,可以以“平常心”收摄之。心灵就在这平静、恬淡地对待“人间世”种种是非、善恶、得失、去住之间,由于无所排拒、无所牵系而获得自由。 【关键词】 经验世界 荒诞意识 本真世界 超越精神 -...

    冯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2652021.html
  • 审美是一种自我同一性体验

    效法自己本真的样子,也就是说,道顺其天然本真之性而动。而人要与天同运,与道同化,就也要顺自身天然本真之性而动。无论什么存在物,只要是顺乎自身天然本真之性而动,就是与天同运,与道同化。否则就叫做逆天而动,背道而驰。我们可以直接地说:天然本真之性即道,道即天然本真之性。道不是某物或某些物的天然本真之性,而是一切自然物共有的天然本真之性。老庄将万物自有的天然本真之性概括抽象而称之为“道”,使之成为超然...

    李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4448866.html
  • 试析海德格尔的“向死存在”

    含义的本真领会“必须远离‘主观的’和‘客观的’或‘内在的’和‘超越的’(transzendenten)‘时间’概念。”[4]按照海德格尔的理解,“主观的”(如奥古斯丁的)和“客观的”(如亚里士多德的)或“内在的”(如前康德的)和“超越的”(如康德的)“时间”概念都是从流俗的时间领会中生出的,它们源自非本真的时间性,而非本真的时间性本身又有自己的来源。海德格尔提出,他的存在论现象学意义上的源始而本真的...

    江向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94767863.html
  • 随缘集叙

      缘从外来,非本真也;随惟偶应,非专属也。  夫、人之相与傀仰一世,有悲欢、离合、贵贱、穷通、祸福、吉凶、升沉、倚伏,率外来也:而人则因外来,而亦悲欢、离合、倚伏、升沉矣。复因外来而有言则,如马迁...不生、不生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矣。  予、犹人耳,宁无外来感触:亦有偶应之言:门人衰集成帙,以乞名。予日:我无特操,我无专属,而言者又非本真也,,其名随缘可矣。因编类为四:而削去十九。杂著存十一...

    灵 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92154206.html
  • 返本还源便到家

    怎么样才能找到真如本性?从这首诗偈看,要找到自己的娘生面,也没有什么玄奇。  「湛然一片真如性」,每一个人的本真、本性、本来面目像湛然的朗朗晴空,没有一点染污;又如一大明镜,只因为平时被烦恼、无明的尘埃遮盖了,失去了本真,才落在生死海中受苦。其实天堂、地狱都在我们一念之间,无所谓什么是真正的好?什么是真正的坏?  如果有人问:天堂与地狱有何不同?其不同可能是一双筷子的差别。  堕落地狱人,吃饭用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74466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