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9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如本法师答:何谓相?何谓无相?

    ,八万四千之相好者,称为相佛;若以佛身为理体空寂,无色无形者,称为无相佛;诸佛之法身(梵语dharma-kaya),(巴利语dhamma-kaya)为无相,报应身为相。 ...  如本法师答:这是有相与无相之并称。形相者,称为相;无形相者,称为无相。   相亦即指形相而能与他物区别者,亦称会生变化之事物为相,故相亦称有为法。无相为相之对称,然而有时则指超越...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0181012866.html
  • 拍手惊他不肯飞

    思想,这是对禅宗的误解。禅宗什么思想也没有,只是逮住你的衣角撕扯而已,但最终要的不是衣服,是“裸体”的你。  这首诗透露的禅法非常实用。比如,你念佛,念的是有相佛,观的是有相佛。你认为念佛就是念相佛,...   北涧居简首名为《白莲》的禅诗:  碧玉长柯血色衣,  夜深看见也相疑。  数行鹭立波心月,  拍手惊他不肯飞。  作者北涧居简禅师(1164—1246),潼川(今四川三台)人,属临济宗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72241307.html
  • 《禅宗与心理分析》临济语录

    而脚板阔,无佛可求,无道可成,无法可得。外求相佛,与汝不相似,欲识汝本心,非合亦非离。道流,真佛无形,真道无体,真法无相。三法混融和合一处。辨既不得,唤作忙忙业识众生。 ...见解?师云,而但一切入凡入圣,入染入净,入诸佛国土,入弥勒楼阁,入昆卢遮那法界,处处皆现国土,成住坏空。佛出于世转大法轮,却入涅盘不见去来相貌,求其生死,了不可得,便入无生法界,处处游履国土,入华藏...

    铃木大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14880896.html
  • 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故云。外求相佛。与汝不相似。   问。本既是佛。那得更无四生六道种种形貌不同。师云。诸佛体圆更无增减。流入六道处处皆圆。万类之中个个是佛。譬如一团水银分散诸处。颗颗皆圆。若不分时秖是一块。此一即一切...是佛。师云。即心是佛。无心是道。但无生心动念有无长短彼我能所等心。心本是佛。佛本是心。心如虚空。所以云。佛真法身犹若虚空。不用别求。求皆苦。设使恒沙劫行六度万行得佛菩提。亦非究竟。何以故。为属因缘...

    唐 裴休 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80143243.html
  • 黄檗山断际禅师宛陵录

    个报化佛,与尔本源真性佛何交涉?故云:外求相佛,与汝不相似。”  问:“本既是佛,哪得更四生、六道种种形貌不同?”  师云:“诸佛体圆,更无增减,流入六道,处处皆圆。万类之中,个个是佛。譬如一团...师云:“即心是佛,无心是道,但无生心动念——有无、长短、彼我、能所等心。心本是佛,佛本是心。心如虚空,所以云,佛真法身犹若虚空,不用别求,求皆苦。设使恒沙劫行六度万行,得佛菩提,亦非究竟。何以故?为...

    唐 裴休 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20263628.html
  • 《金刚经》的现代意义

    多烧几尊看。丹霞禅师的烧佛,除了说明佛教徒不崇拜偶像,不以偶像为真佛。当然,更重要的还在于破执,因为我们如果只知道大殿中的相佛,执著于偶像,心外求佛,势必将永远无法认识心中的无相佛。所以禅师说:&...后,后五百岁,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济群法师

    金刚经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6/12335125667.html
  • 妙泽居士著:佛学的真实面目(5)

    rsquo;,都是净中禅,禅中净。佛告舍利弗:‘无想无语,乃名念佛。’这是禅门以心念,非用口念,念法身无相佛,非念应身相佛(持名念佛为念应身佛),念一切佛,非念某一佛,念...其实‘如法’本身就包含了解悟义理,像佛门中的学教便是指阅读经典,常随佛学,而且读得心开意解,乃至最后一心不乱而开悟证果的也。学佛就这样,没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实践不是犯错走...

    妙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1944298.html
  • 云山法会录

    虽终日谈宗说教。毕竟法不入心也。隐和尚曰。大珠禅师云。身口意清净。是名佛出世。身口意不清净。是名佛灭度。所谓佛者。非外相佛。乃当人本灵觉之性也。三业清净则现。不清净则隐。不清净者。以三业具于十恶。...简易。如指诸掌。即释尊四十九年。随机说法。及末后拈花示众。不是过也。岂非师之婆心彻困。落草求人者乎。予少嗜内典。尚作文字解。迨历三十载。穷通得丧。而津津得。至今日而寝食与俱。当凶悔忧虞之境。所谓爱别离...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20556292.html
  • 金刚经的现代意义——济群法师

    在于破除我们的执著。如果我们执著于偶像,只知道大殿中的相佛,即为心外求佛,势必无法认识心中的无相佛。所以禅师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14” 佛陀三十二相...密切的关系,下文将专门介绍。 《金刚经》在中国虽多种译本,但最早的本子是罗什翻译的,而佛教界流传最广的也是这一译本。无论在语言的简练流畅,还是内容的忠实程度,其他译本都不能与之媲美,这才使它至今仍...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64778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