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2篇,用时2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无可不可”——孔子的人生智慧

    。”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不可。”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当时博得好评的几位历史名人有自己的看法,并自述心迹强调:他本人并非拘泥上述人物的格式做法,奉行“无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亦步亦趋之人。孔子则不然,“无可不可”集中体现了孔子的人生智慧。 必须指出,孔子非常强调人类在思考和践行时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这实际上是孔子的人生智慧的重要内容,与西方马基雅...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21276628.html
  • 了幻法师答:修行与研究佛学有什么不同?

    根性不同,修持的方法不同,守戒要求也可不同。 对绝大多数信徒而言,须按次第修行,不可逾越;上根上器,另当别论。 5、修道守戒是否只是形式? 守戒,对大多数人是必须的,毕竟上根利器为少数。 下士:守持相戒; 中士:相戒与心戒并重; 上士:心戒为主; 成道者:海阔天空,无可不可,所谓:见性之人,秦楼楚馆炼心是也。...

    了幻法师

    学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9/02/20233434857.html
  • 孔子只主张“入世”吗?

    不知老之将至”、“无可不可”、“不怨天、不尤人”的人。孟子说:“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对于孔子来说,当言之言,不因“不必信”而不言;不当言之言虽能使人“必信”亦不言;当行之行,不因“不必果”而不行;...什么还要讲“大彻大悟”、普渡众生?一部《道德经》所讲的是“无为无不为”,道讲无为,德讲有为,道德合一则讲无为无不为,若说只讲出世,就不必讲无不为了;佛讲“所住心”,法非法非非法,色空而空空,若说只讲...

    云尘子

    |孔子|出世|入世|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0/23374918225.html
  • 天琦本瑞禅师悟道因缘

    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更别法。若向者(这)里知个落处,定也有分,慧也有分,宗也有分,教也有分,佛法世法无可不可。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甚或不然,定也不是,慧也不是,宗也不是,教也不是。盖为...竟陵荆门天琦本瑞禅师,杭州东明宝峰智瑄禅师之法嗣,俗姓江,江西南昌钟陵人。本瑞禅师幼时随父经商颖州,二十岁时,忽念色身无常,遂弃家远游,投荆门说能禅师座下落发。说能禅师令他看“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明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04440075.html
  • 《坛经》与拳路

    佛家的语言,套路动作就是渡人到“道界”彼岸的船,对于到达彼岸的人来说,船就成了无可不可的器具,说它有用也行,说它无用也可,如王芗斋,如孙禄堂。但是,对于留在此岸的芸芸众生来说,船就是必不可少的器具,而...不是修行手段的高低的较量,果如六祖言“本来无一物”,则留此千年法身若何?既然提倡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心传心,则留此《坛经》若何?六祖用意无非说明:心身不可分离,身是心的依赖,身则无以存心,故留法身以...

    于均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02064524.html
  • 《佛教美学》导论:在反美中建构美学

    rdquo;的方式对待对象世界,孕育了中国美学整体不分、意象浑融的审美批评方式;崇尚双遣双非、无可不可的“中观”之道,在“不即不离”的“诗家之道&...rdquo;。第三层,经过不断否定,达到“毕竟空”的真知,这时,空无色,亦空亦色,亦俗亦真,非真非俗,由此观照山水,山非山而山,水非水而水。这是一种真正的大彻大悟。   这段话...

    祁志祥

    美学|佛教

    http://www.fjdh.cn/article/2010/11/2045514117.html
  • 证体启用之过程

    对境不惑,依然应付,动而不动,此动中定也;至动静一如,无可不可时,则大定矣。   练心要练机,此在洞明因果之理。时时起观,功夫纯熟,大机大用起矣。一切烦恼,都由情见,情为我爱,见为我执,情见坚固,...扫荡此空,更以般若扫荡此扫荡,扫至无可扫时,斯合本来,斯合般若大空之旨。   做功夫要准、要狠、要省、要等、要乎、要稳。准者,看准方向,所疑退。狠者,克制自己,丝毫不留情,对自己点滴过错,也不能姑息。...

    王骧陆居士

    |止观|禅宗|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6/2300059835.html
  • 证体起用之过程

    ,依然应付,动而不动,此动中定也;至动静一如,无可不可时,则大定矣。 练心要练机,此在洞明因果之理。时时起观,功夫纯熟,大机大用起矣。一切烦恼,都由情见。情为我爱,见为我执,情见坚固,则成覆障,...般若扫荡此扫荡,扫至无可扫时,斯合本来,斯合般若大空之旨。 做功夫要准、要狠、要省、要等、要平、要稳。准者,看准方向,所疑退。狠者,克制自己,丝毫不留情,对自己点滴过错,也不能姑息。省者,常常...

    王骧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45439642.html
  • 《佛教美学》导论:在反美中建构美学

    分别”的方式对待对象世界,孕育了中国美学整体不分、意象浑融的审美批评方式;崇尚双遣双非、无可不可的“中观”之道,在“不即不离”的“诗家之道”上打下了浓重的烙印;从“外法不住”、“般若住”出发,说明...滞空”也是一种有,尚不是“毕竟空”。第三层,经过不断否定,达到“毕竟空”的真知,这时,空无色,亦空亦色,亦俗亦真,非真非俗,由此观照山水,山非山而山,水非水而水。这是一种真正的大彻大悟。  这段话...

    祁志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1444423.html
  • “平常心是道”集评

    道?”泉云:“平常心是道。”如达平常道也,见山即是山,见水即是水。信手拈来草,无可不可。设使风来树动,浪起船高,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有何差异。但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边方宁静,君臣道合,岂在麒麟出现...平常心是。”师云:“还可趣向否?”泉云:“拟向即乖,”师云:“不拟争知是道?”泉云:“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记。   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虚豁,岂可强是非也!”师于言下,顿悟玄旨,心...

    吴言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94560266.html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