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6篇,用时1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陀对求真理哲学家的无言开示

      佛陀住世的时候,印度有一位寻找真理的哲学家。他的学问很广博,但是不快乐。他坐在书房的椅子上,一只手托着下巴,凝视着自己写出的一大本一大本的哲学著作。一个钟头、两个钟头过去了,他觉得自己像...

    摩迦

    佛陀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4/1622542456.html
  • 佛陀救国

      爱国救国人人有责,即使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他也不例外。   有一次,憍萨弥罗国的琉璃王征伐迦毗罗卫国,迦毗罗卫国势弱难敌大军,这时候,释迦牟尼佛得知了讯息,虽然他已成佛,本应放下政治世事...

    摩迦

    |佛陀|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1/2342032518.html
  • 护法天神来历考--汉化的诸天(1)

    加入“诸天”行列后,虽然居首,但势力比“世界大王”时代衰微多了,和四大天王等平起平坐。还给他新造了履历,称其为忉利天之主,居须弥山顶之善见城。据《大智度论》说,迦陀国中有婆罗门,名摩迦,姓憍尸迦,有福德大智慧,知友三十二人,共修福德,命终皆生须弥山顶第二天上,摩迦婆罗门为天主,三十二人为辅臣,以此三十三人故,名为三十三天。又据《净名疏》等书中说,迦叶佛入灭后,有一个女人发心为之修塔,另有三十二人帮忙...

    郑有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61980071.html
  • 历代佛像造型概述之十六国时代佛像(组图)

    致意”,并认为铭文的特点应是4世纪末,弗斯陀迦·慧悦应是大月氏望族摩迦列的后裔图3。亻去罗文起源于犍陀罗,2—4世纪流行于中亚,4世纪后渐废,在于阗、疏勒、龟兹及敦煌汉长城遗址中都有发现。内地则在洛阳...

    金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82554148.html
  • 缅甸与西藏佛教对大理的影响

    一个世纪,一直达到北宋初期。这时可能有许多信奉密教的印僧或藏僧从西藏逃到大理传教。如摩揭陀国“赞陀崛多神僧,蒙氏保和十六年(839年)自西域摩迦(陀)国来,为蒙氏崇信。” 张旭先生指出∶赞陀崛多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42358134.html
  • 佛陀的啟示(二)

    並沒有可以與之相應的實體。但能見到這一點,就是證入涅槃。這可不是一樁容易的事。在《雜部經》﹝註三十七﹞中,有一段差摩迦比丘與一群比丘談論這一問題的會話,深能發人猛省。   這群比丘問差摩迦,他在五蘊中是否見到有「我」或任何與「我」有關的事物(我所)。差摩迦回說:「沒有。」於是,那群比丘們就說,假如這樣,他應當已經是一位離塵絕垢的阿羅漢了。可是,差摩迦自承雖然他在五蘊中求「我」與「我所」不可得,「...

    顧法嚴居士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004739045.html
  • 修习:心智的培育

    深刻的思考,都是一种修习。前面我们已经看到差摩迦与一群比丘的一席话曾导致全体共证涅槃。这也是一种修习。  因此,用这种修习方法,你可以研究、思量、审度下列的五盖:  (一)贪欲,  (二)嗔恚,  (...

    罗睺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3250634.html
  • 東初老人簡譜(1)

    书〉   p. 14  (《人》6:2;《民主》)。东初说.心悟录〈研究佛法应有的态度--示心悟、摩迦二同事〉(案:摩迦,即星云法师。《人生》6:2;《真义》)  “致反共义士书”:见义士如见亲兄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1444710.html
  • 东初老人简谱(1)

    月,〈欢迎反共义士归来〉、〈东南亚组织佛教反共集团〉、〈覆旅韩回国反共全体佛教徒书〉(《人》6 : 2;《民主》)。东初说.心悟录〈研究佛法应有的态度--示心悟、摩迦二同事〉(案:摩迦,即星云法师。...

    释果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445471.html
  • 禅思——心智的修习

    )差摩迦和一群比丘之间的对话(中译注:见杂阿含一○三经),就是一种禅思的方式,它导至涅盘的证悟。   所以,依据这种方式的禅思,你可以学习、忆念并深思着五种障碍(五盖),亦即:   一、感官的...

    曾银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30853330.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