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郑成功与隐元禅师关系略论

    年过花甲,便以年老、路远为由,婉言谢绝了邀请。他抄录了自己平时随手所作的诗偈、语录交给何素如居士,让他带给逸然,表示谢意。可是,逸然长老看到隐元的诗偈后,求贤之心益切,接二连三地又派弟子古石、自,...也懒赴日,可是,也懒在赴日途中,船遇风浪,不幸被溺死,未能实现志愿。消息传来,隐元悲痛万分。因此,到清顺治十年(1653年,日本承应二年)十一月,隐元又接崇福寺主持超然七人联名的第四次恳切邀请时,他...

    胡沧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63441243.html
  • 论佛教世俗化在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作用(三)

    依据人(君)的需求而顺应人。在这个基本原则建立起来以后,汉儒亦将千百年来历史沉积而咸的孝、悌、仁、义、忠、社会公德意识,纳入到以“君”为中心的纵向社会关系结构之中,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循环态。董氏发其端...;占、风角、望气仍在盛行,但方士巫术却渐渐失势。甚至速精通方术的谷永亦批评:  “黄治变化,里冰淖溺,化色五仓之术者,皆好人惑众,挟左道,怀诈伪,以欺周世主。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来之荡荡如...

    郑重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41165844.html
  • 传统文化·主体价值·现代转换

    ,明其道不计其功”[9],大力宣扬“存天理,灭人欲”。在他们看来,所谓“义”,是指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伦理道德规范,如仁、礼、孝、悌、忠、,所谓“利”,是指人们切身的物质利益和实际功利。在思想史的...学术思想的研究 著有《儒家文化的人学视野》。  1.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自上个世纪初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百年来,各种学说、派别纷然杂陈、莫衷一是。可以断定,对传统文化的讨论还将持续下去。本文不舛浅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73857125.html
  • 柳下惠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美”,提出的仁、义、礼、智、忠、孝、爱、悌、宽、恭、诚、信、笃、敬、节、一系列伦理道德规范,其目的就在于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和谐,并把这种普遍的“人和”原则作为一种价值尺度规范每一个社会成员。 ...文化的营养。“和”就是并存的对立的不同事物的矛盾统一而达到平衡协调,这是推动事物发展、产生新质的根本,既是大道运行的规律,也是人道政教的目标。“合”,指联合、结合、合作,“和合”联用,就更强调了协调、...

    江泛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17485296884.html
  • 西潮却自东瀛来——日本东本愿寺与中国近代佛学的因缘

    ,幸得贵土名师相续至今,一线光明,今渐大放,上人及诸同志之功,真所五体投地者矣"[42],他之所以有这种感慨,就是因为在这个时候,以南条文雄寄来的唯识学佚著为契机,被中国人在一千多年前冷落的唯识...、宗派的矛盾,"新鲜而有生气的思想绝迹,转而热烈趋于古代咒术一类信仰,寺院的功能成了葬式、追善、盂兰盆仪式性的"[7]。到了明治时代,情况又反过来,虽然出现了一大批在外学习新思想的僧侣和一大批在内...

    葛兆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75740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