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27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说四念处经”与南传佛教

    分会(The Theosophical Society, Hong Kong Lodge)所赞助出版的「佛说四念处经」(The Buddha's Discourse on "The ...,对香港社会提供了有限度的服务和提高香港的文化地位,亦称稍尽其责。   学人忝属该两会的义务秘书多年,今值该两本合刊出版之期,为了便利读者阅读起见,特将「佛说四念处经」的考证心得及它与南传佛教的渊源...

    高永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70055300.html
  • 佛法的修行方法(一)──四念处:《念处经

    佛法的修行方法(一)──四念处:《念处经》(一)经文大意 有一次,佛陀游化到拘楼瘦,住在剑磨瑟昙拘楼都邑。当时,世尊告诸比丘说:“有一道,净众生,度忧畏,灭苦恼,断啼哭,得正法,谓四念处。若有过去、未来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悉断五盖、心秽、慧羸,立心正住于四念处,修七觉支,得觉无上正尽之觉;我今现在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悉断五盖、心秽、慧羸,立心正住于四念处,修七觉支,得觉无上正尽之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72553552.html
  • 趣向涅槃的唯一道路

    忏悔致歉。  有关文字及缮校部分,尚请有缘读者大德,不吝赐教指正。  蔡清山 2000 / 05 / 25于台北内湖  问1:《相应部》第47相应第1经、18经、43经……及《长部》第22经《大念处经》、《中部》第10经《念处经》都说:“……此有一乘道,能令众生清净、超愁悲、灭苦忧、证得正理、现证涅槃,谓四念处是……。”又“四念处”居三十七菩提分法之首,佛陀一再鼓励弟子修习“四念处”,可见“四念处...

    帕奥禅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3752416.html
  • 观察者与参与者

    非常接近禅观修练。当我们对自己的身体进行禅观的时候,根据《四念处经》(The SatipatthanaSutta),我们是在从身体内部来静观身体(观身如身)。这意味着我们没有把自己的身体当作一个与自己...习惯,在我们身上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致我们只有通过渐渐地禅修,才能清除它。《四念处经》提出四种修观的对象:色、受、心、法。佛陀在世的时候他的弟子们都修这种观法。这四分法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修习禅观,而不是...

    [法]一行禅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0846424.html
  • 阿索罗

    受的业报,《正法念处经》卷十八说有二种(1)鬼道所摄,即魔身饿鬼,有神通力;(2)畜生所摄,此种阿修罗住在大海底须弥山侧。《正法念处经》并谓有四大阿修罗王,统御诸部下与天众战斗。即  (1)罗侯阿修罗...4)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威势或眷属数皆倍于前三王,不可称计。  《大智度论》谓六道复有善恶之别,善有上中下,即天、人、阿修罗,恶亦有上中下,即地狱、畜生、饿鬼道。《正法念处经》说阿修罗为鬼道及畜生所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45357576.html
  • “不迎不拒”的正念观照

    根据《四念处经》的特殊教导:观察诸法而不抱任何成见,只是保持正念地观察,不作任何评论,不对你正在观察的对象采取任何态度。这样,在正念观察的光芒下,这个对象的本性就得以显露出来,你就会悟入奇妙的真理,如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等等。在这种修行中,既没有对对象的贪著和追逐,也没有对它的压抑,这就是“清净观”的无诤之道。既没有渴望,也没有厌恶。我们的心理感受就是我们自己,因此,我们不要去压抑它们...

    一行禅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05555609.html
  • 帕奥禅师答:如果有人唯欢喜自然、种花、植草,那还要修观照外身吗?

    问:如果有人对世间物欲、情、食、乐等都能淡泊无欲,唯欢喜自然、种花、植草,那还要修观照外身吗? 帕奥禅师答:欢喜自然、种花、植草也是一种执着。只要你的道智、果智还未在你的意门心路过程中生起,你的烦恼就还会一直潜伏在你的心流中。只要还有潜伏的烦恼存在,一旦遇到恶因缘时,你还是会生起烦恼,就像大龙长老的故事一样。佛陀在《大念处经》的每一节里都教导要观照内在与外在的五蕴。注释里也解释说,单是观照内在...

    帕奥禅师

    帕奥禅师淡泊无欲修关照

    http://www.fjdh.cn/fjask/2010/01/08370096394.html
  • 活在当下与如理作意

    以下略为“大正本”)《中阿含第98念处经》说:  “比丘者,行则知行,住则知住,坐则知坐,卧则知卧,眠则知眠,寤则知寤,眠寤则知眠寤。”“比丘者,正知出入,善观分别,屈伸俯仰,仪容庠序,善著僧伽梨及...欠缺了什么。让我们来看看大正本《中阿含第98念处经》接著怎么说:  “比丘者,生恶不善念,以善法念治断灭止,犹木工师、木工弟子,彼持墨绳,用絣于本,则以利斧斫治令直。”  这就开始进入到涉及善、恶抉择...

    庄春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0850308.html
  • 四念处的实修与利益

    。   四念处的修法,若参照《大念处经》及批注书,可以了解更多的实修细节及要领,而实修中还有一些方法及技巧,为历代原始佛教国家的行者所开发,在台湾倡导四念处禅修,有必要引介南传禅修大师的禅法。   四...(或乐),直到那种感受消失或不再干扰,又回到呼吸(或腹部),若有心念(贪.瞋.痴、或无贪.无瞋.无痴等)或法念(思惟的对象,依《大念处经》记载,包括:五盖、五取蕴、六根、七觉支、四圣谛)产生,情况也...

    明法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61040489.html
  • 修行念处的成果

    佛陀指导,而在傍晚就证悟阿罗汉果;若是慧根迟钝之人,例如摩诃尸婆尊者,那么就需要超过七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证悟阿罗汉果。  注释里说,佛陀开示完《大念处经》之后,有三万名比丘证得阿罗汉果。因此大家应当激起...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1749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