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17篇,用时1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心念(cittanupassana)

      心念(cittanupassana)  开示了修行受念处的九种方法之后,佛陀接着解释修行心念的十六种方法如下:  「再者,诸比丘,比丘如何安住于观心为心呢?  在此,诸比丘,比丘了知有贪欲的...过程中每一心识剎那的心与心所。  但是你必须记住,在修行心念之前必须先观照究竟色法。换句话说,在这个阶段有四个步骤:(一)观照究竟色法、(二)观照究竟名法,即依心路过程而观照心与心所、(三)同时观照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1749348.html
  • 心念”之探讨──以《大智度论》为主(1)

    广泛的关切与重视。当然有关“四念处”的研究成果可说相当丰硕,不过对于“四念处”各别子题的深入研究与探讨可就乏人问津了。因此笔者想以“心念”为主题,探寻这样的思想在原始、部派乃至《大智度论》的立场,是如何看待、解说“心念”?基于此动机,所以就以“心念”为主题来作探讨。  最后,笔者拟以下六点来解决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首先为本文的前言,主要叙述笔者写作的动机、研究的方法与学界目前的研究成果。第二则...

    释如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1447578.html
  • 心念”之探讨──以《大智度论》为主(2)

    修学“禅定”是要远离乃至断除种种的粗、细烦恼,因此这种种的烦恼结使,使得行者的心境无法得到清净、明净、澄静,所以去除烦惑的说明启发了这一思想的开展。  那么,“心念”又如何与“心性本净”相结合,而开演出其不同的思想脉络,是值得留意的。首先,从东晋.鸠摩罗什(344~413)所译的《持世经》卷3,〈四念处品〉说起,如该品对“心念”的解说如下: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顺心观心?菩萨...

    释如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1547579.html
  • 如本法师答:何谓四念处?

    是有漏生灭之法,常流不净故。   二、受念处:即观受是苦(梵语苦duhkha),受是领纳之义,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三种受。受乃心缘境,因而领纳知觉,此缘起之法亦空无自性,不可得故。   三、心念:观心无常,三心不可得,生灭不已,如幻如化,瞬生瞬灭,应体证心之无生法忍(梵语anutpattika-dharma-ksanti)。   四、法念处:观法无我,诸法本空性,见空即见道。   此四...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3405012448.html
  • 四念处的修行方法

    体谅他人等较健康的心态都会有增进的效果。若有能力修习心念和法念处,就可以更进一步提升心灵的品质了!心念的修行难度较高,不妨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修习。当情绪波动时,看看自己的念头和想法,辨识它,看清楚...解决问题,试著找到无害而有效的回应方式,例如好好沟通,力求改进,这样就是在修心念。   透过不断的自我观照,发掘自己的妄想执著,然后转化它,内心就会愈来愈善良、纯净。人的心理运作:经验、想像、观念...

    黄国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30257462.html
  • 谈修行与办道

    谈修行与办道  修行办道,全在“心念”的磨炼;唯有从心念着手,方能调理“自我”的“言语与行为”;转造作成“业”而变化成“道”,即便是所谓的修“行”和办“道”!  如何修行?怎知是办道?  修行的...礼拜的虔诚,舍了礼拜过程中的起心动念;当知“观照”于“心念”的内涵,尤其是过程中的“违逆”现象:毕竟“舍”的要旨,当以“无畏”为力用,以“饶益”为功德!  当然,行的方法不止于拜经一途;但是,任管如何...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71657111.html
  • 问:何谓正念?有正念之时必有正知吗?

    有四种正念,即: 身念处:对身忆持不忘; 受念处:对受忆持不忘; 心念:对心忆持不忘; 法念处:对法忆持不忘。 因此正念就是将心安住于身、受、心、法这四种目标,对它们明记不忘失。 正念的特相(或相)是沉入目标,犹如石头沉入池中一般,而不会像漂浮在水面上的空心葫芦一样。正念将自己本身与相应的名法沉入禅修的目标。当你修行安般念时,你的正念必须沉入气息中。 正念的作用(或味...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6/17183483829.html
  • 帕奥禅师答:如何才能对自己以及外境保持警觉?

    问:如何才能对自己以及外境保持警觉,并且清楚明了? 帕奥禅师答:要对自己以及外境保持警觉,并且清楚明了,你必须修行四念处。四念处是: 身念处; 受念处; 心念; 法念处。 身念处包括止禅与观禅,而其余三种念处则纯粹只是观禅。 当你修行安般念时,就是在修行身念处。如果能以至诚恭敬的心,持续不断地修行,你的正念将会愈来愈强,定力也会愈来愈深,于是你的心变得非常宁静与清醒。修行到观禅时...

    帕奥禅师

    帕奥禅师外境保持警觉

    http://www.fjdh.cn/fjask/2009/09/08431590767.html
  • 心念处观心无常

    进入内观心念。  “心念”,即以心(notingmind)观心(objects),但心摸不着、看不到、微细、变化快如电光,怎么观察呢?故当以“身念处”作为跳板,修习再修习、分解和抉择,确定色法的变化...、内观身念处,二、成就刹那定,三、内观心念。  观心无常过程  一、内观身念处  包括内观色法的四大,直至成熟的色法生灭--色无常”任何内观四界差别禅的修行方法,首先观察分布全身触觉神经,所显现的身...

    张贵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1749350.html
  • 四念处

    不净故。 二、受念处:即观受是苦(梵语苦duhkha),受是领纳之义,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三种受。受乃心缘境,因而领纳知觉,此缘起之法亦空无自性,不可得故。 三、心念:观心无常,三心不可得,生灭...-心念--观心无常--常:执著世间有一个永恒的我。 无我--法念处--观法无我--我:执著有一个我。 四念处是在身、受、心、法这四个处所,以不净、苦、无常、无我四法的正念,而生起智慧的观察,就是观身...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390183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