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44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陶渊明真的未受佛教影响吗?

    是凡涉及拙文论述陶诗文思想内容处概不质疑;三是其以“受佛教影响说质疑”为题,但至其文终也未对此题正面申说一字。   答疑  一、关于《归去兮辞》与佛教。  此疑涉及拙书中之第七篇《〈归去兮辞〉与佛曲〈归去〉》:陶〈归辞〉思想及作意新探》,全文一万余字,共分五章。龚君首先质疑曰:“据现有资料看,‘归去’一语首见于《归去兮辞》,它的语源和语义都为中土固有,与佛曲毫无关系。‘归去兮’意思与‘...

    丁永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64157678.html
  • 销释金刚科仪义理初探

    道场,心地若能无挂碍,高山平地总西方。”金刚科仪是强调在家修行,只要心地明朗,定能“一条直路超三界,但念弥陀归去。”禅净双修的解脱之道,是其主要的义理结构,本文著重在“解脱”的证悟工夫,同馈其思想...也提防。  2.人间阳寿真难得,一寸光阴一寸金。莫待老方学道,孤坟尽是少年人。  3.百岁光阴瞬息回,其身毕竟化为灰。谁人肯向生前悟,悟取无生归去。(第一分)  4.人命无常呼吸间,眼观红日落西山...

    郑志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948139.html
  • 随缘集叙

    之史,泷岗之表,元亮之归去,太白之桃李园,孟德之横槊,汉高之大风,阮狂之哭,成公之啸,皆偶应也。比犹太虚,云腾鸟飞,风动尘起,日轮则明,云雾则暗,户牖则通,墙宇则壅,分别见缘,顽虚则空,郁崞之象...谢外务矣,其如有世界、生善、治恶、入理四种外缘感,亦不获已而有相,则现生法、报、应之身;又不获已而有言,所谓生、生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生、不生不可说,有因缘故说:不生、生不可说,有因缘故说;...

    灵 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92154206.html
  • 念观世音-求聪明智慧的绝妙法

    但是佛学院的老师,功课又逼迫得很紧,每天要背诵文章经典,为了避免受到处罚,拼命地用功。由于记忆奇差,过目即忘,于是趁更深人寝的时候,躺卧在棉被里头,偷偷地背诵白天的功课:“归去兮,归去兮……”反复...

    佚名

    |观音|观世音|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4/2057378712.html
  • 苏东坡与佛学

    时吟诗,自由自在,哪像身在官场,有着无穷无尽的束缚?  “归去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这是东坡最喜欢的诗人陶渊明的句子。东坡写词说:“归去兮,吾归何处?家在万里岷峨。”  清净的家乡田园,“本来田地...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登上金山,大江就在脚下。《尚书·禹贡》篇中说:“岷山导江”,眉州就在岷江岸畔,这汹涌的大江,正是从家乡而。江浪汹涌,寒潮澎湃,金山上嶙峋的石头,年年岁岁,在这风浪里出没。...

    师雅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10657348.html
  • 中国佛教石窟与文人情怀

    辞官,并作赋《归去辞》:“归去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息绝交游,不再出仕,躬耕自资,饮酒赋诗,自娱心志。陶渊明的...   中国佛教石窟与文人情怀   有人说石窟艺术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出环境的艺术。这话无可非议。石窟的开凿可以营造出宗教的环境,而环境又可为石窟造像提供更加合适的场所,烘托佛教造像的艺术...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22592088339.html
  • 陶渊明的思想性格

    和变化,抱朴而含真。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归去兮辞序》),说明自己的质性天然如此,受不了绳墨的约束。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以世俗的眼光看来,陶渊明的一生是很“枯槁”的,但以超俗的眼光看来,他的一生却是很艺术的。他的《五柳先生传》、《归去兮辞》、《归园田居》、《时运》等作品,都是...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75392793.html
  • 法照大师生平与思想

    归去,生老病死苦相催,昼夜勤须念彼佛,极乐消遥坐宝台。”“归去,娑婆苦处哭哀哀,急须专念弥陀佛,长辞五浊见如来。”证知,厌欣心于净业成就关联甚密,法照大师言传身教,并以诸多灵瑞感应动发人心,作如来的...1.生平   法照大师(公元747一821年),身世事迹多不详。有一说云,大师是南梁人,初由东吴庐山,慕远公之芳踪,结西方道场,专修禅观,一日入定往极乐世界,见承远大师侍于佛侧而大惊悟。永泰年中(...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1341951.html
  • 博大精深的庐山山南(星子县)石刻

    佛偈”、“石镜溪”,而在观音桥的隶书“三峡涧”实属罕见。王守仁在秀峰有楷书“记功碑”,而在白鹿洞书院又有行书“中庸古本”。朱熹在醉石、康王谷、卧龙岗分别有隶书“归去馆”、“谷帘泉”、“卧龙”,而在...飞雷”,张孝祥的“玉渊”,方道纵的“濯缨洗耳,喷雪奔雷”,陈立的“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朱熹的“归去馆”;明何迁的“千古不磨”;清康熙的“秀峰寺”,龚蕃锡的“片云”,刘荫柩的“神龙跃空”等等。抒...

    徐 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63658937.html
  • 中峰国师净土偈

    落地 报君今日是十三 切莫将身入闹蓝 一个利名烦恼海 何妨却与别人担 报君今日是十四 日用多行方便事 弥陀处处放光明 岂分俗舍并僧寺 报君今日是十五 遥观落日如悬鼓 收拾身心归去 莲花世界无诸苦... 报君今日是初一 前月因循又过讫 请君从此念弥陀 如救头然须跳出 报君今日是初二 此身莫作千年计 置得田园百万顷 死后只埋六尺地 报君今日是初三 本性弥陀正好参 参去参参得透 超生脱...

    中峰国师

    |净土|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0/2247041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