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07篇,用时7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不忘节俭

    北宋的司马光曾在《训俭示康》一文中提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以俭立名,以奢自败”的主张;同时他告诫其子司马康要“以俭素为美”,不要“以奢靡为荣”,这是极有见地的。方志敏身为将军,经手的款项数以...

    郭水来 厦门市同安二十六中

    |惜福|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1/2102581983.html
  • 悲智双运·法缘和鸣 法鼓山佛化联合婚礼报名开始

    过程减少不必要的奢靡舖张与资源的浪费,有效落实礼仪环保与生活环保,希冀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婚姻的神圣性,彰显现代婚姻的真谛与价值,成就幸福和乐的家庭关系,最终达成建设人间净土的理想。   曾参加第十三...

    佚名

    |婚礼|佛化|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8/10181228005.html
  • 法缘和鸣 幸福有约

    悲智双运·法缘和鸣』佛化联合婚礼,将以简朴、庄严、隆重取代繁复的传统婚礼仪式,过程减少不必要的奢靡舖张与资源的浪费,有效落实礼仪环保与生活环保,希冀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婚姻的神圣性,彰显现代婚姻的真谛与价值...

    佚名

    |婚礼|佛化|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11/09531431594.html
  • 雷久南博士:万病的根源是杀生

    下去的生命结血海深仇,现代人生活富裕,饮食奢靡,每天三餐吃掉的生命更是令人不敢想像,杀债怨结所累积爆发出来的,就是无数令人悚目惊心的恶疾不幸,癌症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既然我们知道万病的根源来自...

    雷久南博士

    |治病|念佛|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5/2357359683.html
  • 佛陀的眼睛为什么往下垂?

      佛陀的眼睛为什么往下垂?追求幸福是人类的共性,但人们对于“福”的认识和态度,却有着高下之分天渊之别。   现代商品社会以鼓动人们的消费需求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商家挖空心思用各种手段招徕顾客,诱发人们的购物欲望,借以刺激市场的繁荣。如果人们的消费观念基于正当的物质要求与精神要求,这本来无可厚非;然而过分地刺激消费,就会纵容奢糜之风,造成巨大的浪费。   此种奢靡享乐如果是不惜耗损地球...

    仁修

    |命运|慈悲|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9/21103430030.html
  • 敬跋重印《大经》会集本后

    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民无冤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回忆八、九年来,汝兄弟姊妹卫国抗战,各居一方,今幸国土重光,天伦聚首。蒿目时艰,流离失所者众矣!安不忘危,忍以奢靡自寿乎?经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71542703.html
  • 略述亲闻慈舟大师数事

    吾侪衲僧参方办道,何可于此深山僻处,令人往返数十里购买瓜果!况瓜果不能充饥,余亦非少此不可,汝何竟奢靡如此!」呵责甚久!大众相顾,更无一语。云于众前,顶礼忏悔!老人始乃默然。越数日,老人忽更软言谓云曰...

    忏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83753066.html
  • 慧炬杂志创刊卅周年感言

    不但首开风气,而且鼓励不断,显然发生极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逐渐进入工业化,国民所得虽然增加,但一般人追逐物质享受,社会风气日趋奢靡败坏,暴力与虚伪充斥,识者引以为忧,如何净化人心...

    刘胜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574164941.html
  • 佛陀的眼睛为什么往下垂

    佛陀的眼睛为什么往下垂  作者: 仁修  佛陀的眼睛为什么往下垂?追求幸福是人类的共性,但人们对于“福”的认识和态度,却有着高下之分天渊之别。奢靡享乐如果是不惜耗损地球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那就是祸及人类贻害子孙的更大的罪过了。愚人只知道祈福和享福,智者才懂得惜福和造福。惜福,自古以来始终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思想。  我在静思精舍上了三堂生动的“惜福课”,那是我与证严法师三次同桌用斋的宝贵收益。最近,...

    仁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25869840.html
  • 战争的伤痛之余

    ,而人间的自尊、互爱,此心缘于个人对痛苦承受的领会。觉悟者,足以了解对方而使之脱困,这才是佛教真正的信仰。再者,个人或社会的负面形象“奢靡的习惯”一旦养成,生活的观念与人生的态度将脱轨,说话的言词和...

    继如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15524482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