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94篇,用时5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大乘菩萨若干问题之考察

      内容提要:  菩萨大乘修行人的实践规范,作为诸佛的金刚宝戒,对菩萨行者的身口意业都有明确的 指导。本文探索了菩萨的来源以及菩萨戒经在我国的传译流布,比较了《璎珞经》和《瑜 伽论》系的三聚...佛学院九八届本科毕业生。  一、引 论  中国的佛教,一向是以大乘佛教为主流的。大乘佛教的实践者,即是菩萨。戒律是修学一切 佛法的基础。作为大乘佛教实践的基础之戒律,即是大乘菩萨奉行的菩萨。究竟菩萨...

    智 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4241984.html
  • 如本法师答:大乘菩萨何种因缘失戒体?

      如本法师答:大乘菩萨失去戒体的原因有两种,何等为二? 1.犯重2.故意舍弃菩提心。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2445712206.html
  • 内江圣水寺智海法师应邀前来为研究生班学员讲《大乘菩萨之精神》

    九头古樟。 欢喜自在。 善财厅内,两位法师在亲切交谈。 大安法师为大家介绍智海法师。 28日上午8点,智海法师正式为大家讲《大乘菩萨之精神》。 讲座现场。

    【佚名】

    |智海|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12/10050219614.html
  • 大乘菩萨中的教育伦理-以《瑜伽师地论.戒品》为主之探讨

    大乘菩萨中的教育伦理-以《瑜伽师地论.戒品》为主之探讨   王惠雯   华梵大学人文教育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壹、 前言:   本文的主旨拟从大乘佛教戒律学理论中,探究关于教育主体:...从而建构较系统化与完整化的教育伦理学理论机制,实有迫切的需要性。  基于上述的构想,本文将尝试从大乘佛教的伦理规范-菩萨的实践原则中,将其中有关度化众生的原则、弟子学法应当具备的自我要求,做为思考的...

    王惠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1360067.html
  • 问:在家居士修学戒律应如何入手?

    作为居士来说,五戒是最基本的戒律;八戒是在家居士体验出家生活的戒律;如果我们除了行五戒、八戒之外,对自己还有更高的要求,可以再受菩萨。关于五戒、八戒的内容,圣严法师在《戒律学纲要》的三皈五戒这部分讲得比较清楚,你们可以以此作为参考。另外,《优婆塞戒经》也是在家居士修学大乘菩萨的范本,系统介绍了从发菩提心到行菩萨道的整个修学过程,太虚大师曾大力地弘扬过。我觉得《优婆塞戒经》和《瑜伽菩萨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94677919.html
  • 问:不受戒,但依戒修习,能否成佛?

    。 经中说:“善戒如大地。”万物生长离不开大地,世与出世的一切善功德都生于地,依于地。无地一无所成。因此,进入佛教之门是皈依受戒。无论大小乘共有的分别解脱,还是大乘菩萨,密乘密戒都要经过受戒的程序。 八类分别解脱即男女比丘,男女沙弥,男女居士,正学女,一日等必须按律仪法规,在具戒德,合乎传戒条件的戒师面前受戒,否则,无戒脉传承,不生戒体。不经过接受...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7470479690.html
  • 永明延寿禅戒思想研究

    阐释,《百丈清规》也更多地限于规范条款。永明延寿承接百丈未竟之事业,对禅戒关系从义理层面给予梳理。他以大乘佛教为旨归,结合禅宗随缘自在的修道实践,重新审视与评判传统戒律,对当时弘律者“但执外律,不识内”的呆板现象作了深刻的检讨,更对禅僧忽律任性的行持给予反省。延寿作为禅宗一代传人,其思想的立足点完全是建立在“真心”说上,他将大乘菩萨的&ldquo...

    温金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4641483.html
  • 声闻菩萨的异同

    声闻菩萨的异同  佛法行者,一般分为二类,就是发出离心的声闻与发菩提心的菩萨。这二者,不仅发心有很大的差异,而且所修的戒行也有很大的不同。这可以从多方面加以论述:  一、通戒与别戒声闻是别,是七众弟子各别而受的,其所受戒律各各不同。菩萨是通戒,任何一个信佛的弟子都可以受。  二、摄律仪戒与三聚净戒声闻,就是一般所说的摄律仪戒,其作用是防非止恶,又称为别解脱大乘菩萨,除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1752916.html
  • 木村宣彰在中国佛学院作中国佛教与日本佛教讲座

    净土宗的成立,大乘菩萨的问题,在日本佛教中大乘戒坛的成立,在家佛教等方面为在场大众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课程。木村宣彰校长将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在从中国传到日本的过程比喻成黄河从西向东的走向,赢得与会大众...

    佚名

    |佛教资讯|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10/09093792001.html
  • 大小兼受戒、单受菩萨与无--中日佛教戒律观的评较考察

    ) 与大乘 (即菩萨) 的几点显著差异。大体上说,小乘较具自利性格,故为了自求证果,严于律己;大乘菩萨行,故较强调利他的社会伦理。小乘讲求一生受持,大乘戒则更主张永劫受持。前者纯系从他受戒...根本戒法。最后,小乘偏重出家主义,以僧团为主为优;大乘戒则有强调僧俗平等并重的倾向。  中国佛教就思想义理言,纯属大乘;独就戒律言,则基本上采取大小兼受 (即兼受大乘菩萨与小乘比丘) 的方式。以...

    傅伟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3546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