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470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一切唯心

      一般人理解“一切唯心造”时常把“造”字解释为“创造”,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皆是由心凭空创造出来的。心可以从无到有,想造甚么就造甚么,想造一匹马就能造一匹马出来;想造一台电脑就能造一台电脑;想造人就能造人﹍﹍其实这种理解方法不太妥当。“一切唯心造”之本意并非如此。 否则佛教便成了主观唯心主义了。...

    燃灯

    唯识|唯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8/060002238.html
  • 红楼题名通解之“情僧录”——兼论《红楼梦》与佛教

    作者:通灵唯心 转自:国学论坛  在《红楼梦》诸多异名中,“情僧录”最难思议,它涉及的文化背景最为广阔。要解释这个异名,必须解释“空空道人”、“情僧”的名号含义,还要解释“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的寓意。要解释这些内容,就必须了解《红楼梦》作者对佛教的态度和明清之际佛教状况。   一   首先需要指出,“情僧录”与我一贯所说《红楼梦》是唤醒记忆,谴责遗忘,尊史正心、变法改制之旨不...

    通灵唯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2960076.html
  • 唯识就是唯心吗?

    游魂!   所以,佛教的唯识论,绝不是哲学的唯心能够相拟相比的。 ...

    佚名

    唯识|唯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8/1956071912.html
  • 佛法与唯心、唯物

      世间不学佛法之人,正因其不学,从而认定佛法与辩证唯物主义大相径庭、背道而弛;又正因其想当然地认定佛法乃唯心、形而上学之迷信余孽,故而更不肯认真研习。如此相袭,以致以讹传讹,再也摸索不着佛法门槛。其实如果客观、公正地审视一下此种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整天讨伐佛教之人,往往自己根本分不清何为唯物、何为唯心,也搞不懂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真正分野。只是在一种似是而非的被动灌输下,他们肤浅地...

    索达吉堪布

    佛法|佛教|哲学|唯心|唯物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5/18464523728.html
  • 唯物是外向俗化与唯心内向神化

         佛法虽不是二元论,但就事论事,心、色是相依互缘而各有特性的。“名色缘识,识缘名色”,心色平等的缘起论,与唯心论者确有不同。   依世间说:物有质也有力;物是存在的,也是活动的。  ...不承认心物的同在。   如唯心论者,由于幻想物相从心体而现起的,所以以“向上的、开发的”等为心;但在认识论中,也不能否认心物俱在,仅能说:“境必待心而始呈现,应说唯心,不说唯境”。   唯心论者的...

    吴明

    |佛法|唯物|唯心|心得|

    http://www.fjdh.cn/article/2010/09/06441030566.html
  • 济群法师答:佛法是“唯心主义”吗?

    济群法师答:   哲学所说的“唯心”,是以“心”为第一性。佛教讲缘起,在缘起法中,没有所谓的第一性。所以,“物质第一性”和“精神第一性”都不符合佛教的缘起法则。佛法认为,世间所有事物,从心到物,都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之所以强调心的作用,主要是针对凡夫为物所役的现象而提出,一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济群法师

    佛法是“唯心主义”吗?|济群法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100277929.html
  • 唯心识观

    唯心识观  一 唯心识观-无相禅   二 身心客尘,从此永灭   三 远离诸幻   四 一切时,一切处   五 知唯是心   六 心净则佛土净   七 疯子和傻子   一 唯心识观 -无相禅  这个唯心识观是我们末法众生趣入大乘佛法的一个秘诀,一个诀窍。我们平时经常说大小乘,在《占察善恶业报经》中地藏菩萨告诉我们说:善男子。若有众生欲向大乘者。应当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业。其最初所行根本业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3849122.html
  • 唯心

      卍新纂续藏经 No. 1208 唯心集   清 乘戒着   1卷   No. 1208-A 自序   夫修行捷径。莫如念佛。念佛之要。必先观心。心若不明。徒劳唇吻。虽口亲佛号。而不知念者是谁也。夫一念相应。九品同符。理事持名。皆不虚弃。苟于能念之心所念之佛。直下双忘。心佛齐泯。忽尔净智妙明。廓然洞彻。寂光真境。顿了目前。所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之义也。古德云。禅净双修。自他...

    乘戒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22590588322.html
  • 唯心唯物论与佛法

    唯心唯物论与佛法  摘录自《粱漱溟全集》中《印度哲学概论》(1922年第三版)第二篇本体论 第二章唯心唯物论 之二 佛法   小乘诸部多持极微论。《俱舍》七十五法亦以色法居首,次乃及心。物心并许之意甚显。成实之意稍胜,亦但在明空。于心物无所是定。故无可述。   大乘教典每每说心,宗门参悟尤在于此。世之论者由是莫不论佛为唯心论,举《华严》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以为诚证。实则此事切宜细辨。今试问此所谓心者...

    粱漱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73156460.html
  • 修行非唯心

    修行非唯心  /社论  与基督教相比,佛教的社会性极为薄弱,到底是佛陀本怀如此,还是后世佛弟子理解与实践的偏差?为什么有人说佛教是主张“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此心识特别突出五蕴的“识蕴”)?佛教真的是唯心和唯识的宗教吗?我们不认为如此。  早期佛教主张“识缘名色,名色缘识”,认为心识缘六根、六境而生,复因根、境、识三事和合才生触,此中“触”已具有或冲动或兴趣或意念抉择的“行蕴”作用。  因为...

    社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4650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