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62篇,用时11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太虚法师对印顺法师《印度佛教》的评议略述

    太虚法师对印顺法师《印度佛教》的评议略述  (中国近代佛教史上一场重要的路线斗争--转贴)  太虚明确地指出印顺的立场不是大乘佛菩萨的立场,而是温和版的大乘非佛说。  至于印顺对于大乘各宗的批评,...的密切关系,和作为《太虚大师全书》和《太虚大师年谱》编纂者的地位,几乎被公认为是太虚法师所提倡的"人生佛教"的直接继承和发展,殊不知两者之间是有著很大差别的。  1942年,印顺法师将其成名作《印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1148783.html
  • 《印顺导师《印度佛教》勘订与资料汇编》 昭序

      《印顺导师《印度佛教》勘订与资料汇编》 昭序   《印顺导师《印度佛教》勘订与资料汇编》,这是悟殷法师第二部针对印顺导师著作,所撰写的注释书(前一部是针对导师的《中国佛教史略》...辅助教材──“中国佛教思想史”教科书,更在众多师友与读者的期待声中,进一步完成了《印度佛教》的辅助教材──“印度佛教思想史”教科书。在笔者所结识的佛教史学者中,大抵不是著重在印度,即是著重在中国,...

    释昭慧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6552288629.html
  • 中国近代佛教史上一场重要的路线斗争

    ——太虚法师对印顺法师《印度佛教》的评议略述回小向大一、缘起印顺法师所提倡的“人间佛教”在当今两岸佛教界影响极大,并且以其与太虚法师的密切关系,和作为《太虚大师全书》和《太虚大师年谱》编纂者的地位,几乎被公认为是太虚法师所提倡的“人生佛教”的直接继承和发展,殊不知两者之间是有着很大差别的。1942年,印顺法师将其成名作《印度佛教》第一章寄给太虚法师,请太虚法师写序,太虚法师当即撰写“议印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30941727.html
  • “人生佛教”与“人间佛教”两条路线斗争

    “人生佛教”与“人间佛教”两条路线斗争编纂者的地位,几乎被公认为是太虚法师所提倡的“人生佛教”的直接继承和发展,殊不知两者之间是有著很大差别的。1942年,印顺法师将其成名作《印度佛教》第一章寄给太虚法师,请太虚法师写序,太虚法师当即撰写“议印度佛教”予以评论。在这篇不足1000字的评论文章中,太虚首先赞扬了印顺法师“读书好为精渺深彻思,故其著作往往能钩玄揭要,自成统贯”,所以预言他“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13468965.html
  • 八十年游心法海,千百秋光照人间

    大师的《印度佛教思想史》、《佛法概论》、《成佛道》、《中国禅宗史》等等著作,似乎已经成为年轻学子的必读书,大师的名字在佛教界乃至佛学界几乎无人不知,受到普遍的尊敬。  1986年大师写了《游心法海...的论述,所撰《印度佛教圣典集成》、《印度佛教思想史》、《印度佛教》、《初期大乘佛教起源与开展》等著作是这方面的代表著作。  大师根据自己长年的研究,相继提出印度佛教史的分期说并加以比较说明。最初...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31461022.html
  • 印顺法师与王恩洋先生

      印顺法师与王恩洋先生  ——以《印度佛教》为中心  黄夏年*  当代中国佛教史上,曾经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佛教人物,像太虚、圆瑛、杨仁山、欧阳渐等都是其中的领袖人物。太虚和圆瑛是僧界一代掌门人,...特重唯识,所以很尊敬内院系的王恩洋,尤其是注重《阿含经》的丘晞明(运)。[16]  王恩洋居士《读印度佛教书感》,于吾《印度佛教》,颇能寄以同情。惟于空有之间,意见不无出入,因抒所见以资商榷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0856503.html
  • 追思导师——孤峰独拔寂寞

    这里就从导师的“孤峰独拔”谈起!早在民国三十三年,导师为了《印度佛教》,曾写过一篇不愿发表的文章(〈无诤辨〉)寄呈大师。文中就说到:“大师是峰峦万状,我只能孤峰独拔。其实,这也是峰峦万状中的一峰呢...“以佛法研究佛法”的方法论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同时也透露了他的“孤独寂寞”。   “自古圣贤皆寂寞”,走在时代的前端,引领著时代潮流的先觉者莫不如此,导师不也自述其“孤独”!在《印度佛教》自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0750732.html
  • 佛教史的分期法

    千年间为“倾向如来菩萨分流”。⑤佛灭千年以下为“如来为本梵佛一体”这是从思想及教团的发展演变上考察而得的。其理由类于大虚大师,而分析较为繁密。唯印公有其独立的思想,可参阅独立的其所著“印度佛教”...   佛教史的分期法   佛陀涅盘之后,释尊便成了历史的人物。近代的学者间,对于印度佛教史的分期法,则尚无定论。现举五说,备供参考:   一、我国太虚大师的三期说:①初五百年为小彰大隐...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23153590508.html
  • 从《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研究》探讨印老的思想与行谊

    前的旧件(《印度佛教》),当然是不满意的;然而一些根本信念与看法,到现在还没有什么改变…对我的作品,应该是最重要的”。  并将其列为八点的根本信念与看法,来检验印老有关著作与其行谊一致性。即可证明...说:“民国31年,我在战乱声中,写了一部《印度佛教》。那时,我住在深山古寺--四川合江县法王寺,仅凭寺里一部龙藏…写出了这一部使人欢喜、使人苦恼书。现在回忆起来,真有说不出的惭愧,说不尽的安慰”...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2046003.html
  • 太虚印顺对中国佛学态度的比较分析

    对中国佛学持维护立场,并试图将综合纳入新的佛学体系:后者从“性空唯名”的角度出发对中国佛学持严厉的批判态度。这种不同态度的理论背景是二者对印度佛教思想的整体判摄、抉择的不同。印顺认为印度大乘佛教三系...印顺法师对整体佛法的判摄抉择,以及对待中国佛教态度的《印度佛教》、《无诤辩》、《契机契理的人间佛教》等,与太虚大师对印顺法师进行回应的《议》和《再议》等为主要文本,兼摄其它著述,进行讨论。  一、...

    李宜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21961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