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244篇,用时3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龙钦巴尊者三十诫前言

    龙钦巴尊者三十诫前言  龙钦巴尊者(一三○八~一三六四),是西藏佛教密宗宁玛派(红派)的一位大师,他的修行与学问成就,深受所有西藏佛教四大宗派的尊崇。大师自小,即能忆念前生,悲智俱足;五岁时,开始学习读诵书写的启蒙教育,并从父亲受闻密法,了解医药历书等学问;十二岁,进入莲花生大士(藏密第一代祖师)首创的桑耶寺出家,研习佛法戒律,十四岁起参学专门讲经的寺院,学习新旧派教理,并修行密法,得甚深禅定。...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01757303.html
  • 维摩经玄疏刊行前言

    维摩经玄疏刊行前言  慧 岳  佛教传人中国二千年来,由原始、小乘、大乘而得不断的研究。然其中以在家居士为主,而深具佛教大乘思想,当推《维摩诘经》,自该经传来,甚博得当时的儒家文学之士及庶民的喜爱!  在智者大师庞大的巨著中,其亲笔撰述,且具价值的当推《维摩经》玄、文疏共计三十四卷现存本。因当时的王者杨广,利用佛教哲理为治国之前提,另一面又自拟为维摩居士之后身,贵以维摩居士之品格,而显现帝王的...

    慧 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3168389.html
  • 蒙古文甘珠尔丹珠尔目录前言

    蒙古文甘珠尔丹珠尔目录前言   方广锠   人们常说,中国是佛教的第二故乡。我以为,这句话有四重含义。   首先,佛教在印度产生后,历史上曾出现部派佛教(小乘)、大乘佛教、密教等三大派系。但后来,佛教在印度衰亡,三大派系都不复存在。而在中国,却保留了承袭印度部派佛教而来的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承袭印度大乘佛教而来的汉传佛教、与承袭印度密教而来的藏传佛教。在当今世界上,如此完整保留三大系...

    方广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12360911.html
  • 《华岩文丛》前言

    《华岩文丛》前言  道坚  《华岩文丛》缘起  中国佛教的三个优良传统。第一是农禅并重的传统。第二是注重学术研究的传统。第三是国际友好交流的传统。这三个传统是中国佛教徒在二千年来的佛教活动中,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发展起来的。其注重学术研究与文化教育事业,是佛教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之一。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受到了以士大夫为首的一些佛教徒的重视,刻苦钻研佛教的教义理论成为他们一生的伟大事业;在佛教界内部...

    道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1271208.html
  • 中国佛教史略前言

      随着人类文化的进步,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种知识领域日益扩大,网罗一 切知识的百科全书成为学术界的共同需求。在这方面,欧美学术界是着了先鞭 的。宗教方面也是如此。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早已有了自...

    赵朴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05055606.html
  • 《佛教心理学》前言

      《佛教心理学》前言   陈 兵   编者按:风雷激荡的二十世纪不仅使人类社会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也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整体的心灵结构,当人们从几千年来田园诗般平静、安适的梦境中被现代文明隆隆的机器声惊醒时,心灵的异化促使人们积极的追寻抚慰之道,由此促进了二十世纪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其中,佛教心理学的诞生标志着东西方文明在探索人类心灵奥秘方面的交流与融合,众多学者在这一领域内做出了...

    陈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4650674.html
  • 观想念佛浅讲前言

      观想念佛浅讲前言   中国大乘佛教有八大宗,净土宗为八大宗之一,主依“三经一论”,即《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及《往生论》。现在所讲的观想念佛,源于《观无量寿佛经》,它的义理在净土三经中较《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尤为重要。   念佛是净土宗修持的主要方法,念佛分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及实相念佛四种,其中以持名念佛为最普遍。信众中智慧高者,亦有融实相...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23144690485.html
  • 《除盖障菩萨》前言

    《除盖障菩萨》前言   前 言  佛教认为,阻碍人们追求人生解脱、坠入生死轮回的关键在于无尽的盖障。无明掩盖了真诚,烦恼使心灵不再明净。众生的菩提心被层层盖障缠结而不自知,生活在罪恶和堕落的深渊却洋洋自得。  有除盖障菩萨,为大众点起一盏智慧的明灯,为大众拨开云雾见青天。他慈悲应世,向如来请教菩萨道的种种信解行证的方法。他以除一切盖障为己任,为大众举起金刚智慧刀,满腔热情地剥落大众心头的重重心...

    俞学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1483877142.html
  • 汉传佛教因明研究·前言

    汉传佛教因明研究·前言  郑伟宏  一、研究对象和理论意义  汉传因明与藏传因明相对,是以汉语译传的印度因明。因明是佛教的论辩逻辑学说。汉传因明以古因明为先导,以陈那新因明为主体。汉传因明以立破为中心,把量论(认识论)放在从属的地位。  印度因明体系的正式建立受到正理学说的影响。因明有新古之分,以陈那(约公元450-520年)为界,陈那以前的因明称为古因明,陈那创建的因明体系称为新因明。  古...

    郑伟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92038587.html
  • 《岳麓山宗教史话》前言

    《岳麓山宗教史话》前言  宗教是人类最普遍的文化现象,其影响遍及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它塑造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影响审美趣味和情感,维系民族和文化的身份认同,甚至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因此,宗教是理解个人和社会的重要途径,与人文社会科学,如政治学、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和科学史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英国文化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曾说,“宗教是历史的钥匙”。其实宗教也是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95561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