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4篇,用时4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徐恒志答:什么叫六?六中,如“足”,后一度如“目”,是什么意思?

    问:什么叫六?六中,如“足”,后一度如“目”,是什么意思?  徐恒志答: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称为六。因依此而修,能息烦恼妄想,生死苦海。但正像足的运行,全靠后一度——般若慧目的指引,否则方向错误,岂能超度茫茫业海!

    徐恒志

    |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461711348.html
  • 如本法师答:菩萨行六中,为什么称如盲,般若为导,为何如此说?

      如本法师答:六万行是菩萨修证佛道的阶梯,六圆满,就是佛道之圆满。   六就是布施(梵语dana)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梵语dhyana)、智慧(般若)是也。为什么称如盲,般若为导...不得其门而入,多费周折,始终无法证成菩提。   如足,般若如眼,有足无眼易失事,有眼无足不成事,有足有眼登彼岸,无足无眼处忧戚。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2384012198.html
  • 济群法师答:六的建立有什么依据吗?

    济群法师答:   佛教法门的设定,确实是有根据的。六,属于菩萨道的修行内容,通过这些修行成就佛陀的悲智两大品质。因为成佛并非成就外在的什么,而是慈悲和智慧的圆满成就。   六中的,主要是成就福德,而第六度则侧重于成就智慧。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其中也有一些交叉的内容。所以,六法门的设定是有依据的。除此而外,佛教中还有四谛、三十七道品、三无漏学等修学内容。对于不同众生,佛陀设定了...

    济群法师

    的建立有什么依据吗?|济群法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91977898.html
  • 从三论学认识“权实”二智意义

    入于空寂行。”这种行空不证,涉有不著的善巧妙用,就是诸佛菩萨的“方便智”。三者,般若为实,为方便。这是根据六说明权实二智,六为方便,第六为实智。因为般若的功用在于解空,空为诸法实相而般若能解,故名为“实”。为行有,行有所以名为“方便”。“行有”所以称权者,是因为缘起诸法皆是虚幻不实,为众生权善分别,从这种方便善巧的意义而言,所以称为“权”。四者,般若照空为实,知空亦空,能不...

    理净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0946694.html
  • 《阿含经》的菩萨道──兼论《般若经》的出现

    《阿含经》的菩萨道  ──兼论《般若经》的出现  林崇安(2004)  一、前言  二、《阿含经》的菩萨  三、《阿含经》的菩萨般若度  四、《般若经》的出现  、结语:印度后期菩萨道的...般若等六(六波罗蜜)。以下引《阿含经》的明文来说明释尊累世如何积聚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文中特别指出,之重要是在于熏习出禀性仁慈的大悲心或佛种,此为菩萨道之前段所必须先完成者,菩萨道之后段则是...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3147818.html
  • 《阿含經》的菩薩道──兼論《般若經》的出現

    一、前言  二、《阿含經》的菩薩  三、《阿含經》的菩薩般若度  四、《般若經》的出現  、結語:印度後期菩薩道的開展  一、前言  釋尊在《阿含經》中的開示,是以聲聞道為主,兼及菩薩道。...積聚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文中特別指出,之重要是在於薰習出稟性仁慈的大悲心或佛種,而般若度之重要是在於為了「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多行空」;在後者的需求下,後來便有《般若經》的大量出現。  二、《阿...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5740246.html
  • 修习般若胜于财施——试谈对受持般若四句偈等胜于无量财施之功德的理解

    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先德有曰:“为盲,般若为导”。密乘教法《佛子行三十七颂》亦有云:“无慧善导,正等觉佛不能成,故具方便离三轮,修智慧是...反复强调,受持般若四句偈等胜于无量财施之功德,旨在将布施等,藉由般若引入菩提正道。  弟子个人理解,这并不是说,六中,只偏重于般若,而轻忽其他的行持。大乘菩萨道,须六万行、行难行之行,这其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74962394.html
  • 依同修之嘱谈慈悲喜舍

    ,佛智即是般若智的体现,因此我的师公能海上师说:“我们是学般若的,以般若为宗。”但是,这个般若智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一些前行基础是很难证到的,因度修福,称方便;第六度修慧,为智慧。  第六方便的导首,称“般若如目,如足。”因此,学佛应福慧双修,六度俱作,不可只修慧不修福,那么这个般若如万仞山头而无阶梯可循升上;亦不可只修福不修慧,那么这个如只有船和水而无终点,你将永远在...

    陈士东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3150788.html
  • 大乘的思想

    智慧所发出的哲学的文学,与语言的天才。四为方便般若,是智慧动用的方法,包括所有学术知识的范畴。为眷属般若,概括由而来的道德行为的德性。以上自布施到禅定五个次序,都是大乘的励行至善之德的基本,由...中国的佛学,向来是大小乘兼修并具,显教密教通行不悖的,尽管从大乘学的立场来看小乘,并非究竟的佛法,但学习大乘,仍然须以小乘的戒、定、慧三学作为基础,不但如此,如以乘道来说,中国佛学,等于有乘的阶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60855779.html
  • 《佛子行三十七頌》提纲

    28、唯求自利二乘人,猶見勤如救頭燃, 爲利衆生啓德源,發精進是佛子行。 29、甚深禪定生慧觀,能盡除滅諸煩惱, 知已應離四無色,修靜慮是佛子行。 30、無慧善導,正等覺佛不能成,...欲断烦恼须假禅定,由定生 慧,故勤修静虑是菩萨行。第三十颂: 六万行,如足,慧度如眼,非眼无以视道,非足无 以行路,故六度者,相资而成。度者,...

    妙峰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1050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