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18篇,用时2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如何处理入世出世的关系?

      在佛教伦理思想中,是提倡出世入世相结合。禅宗南派第六祖惠能禅师就曾提出出世入世的关系,他认为,在入世出世的关系上,应以中道方法处理,不离入世出世,表现形式是出世的,内在的本质是入世的。 ...。有道是,出世做人,入世做事,天下之至理也。   如何做?要明白人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一辈子,世间的劳苦烦愁、恩恩怨怨、爱恨情仇、就算再不能化解,不能消受、不也是短短数十年,或者百把年的烟消云散了...

    常进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00581561.html
  • 从葛洪一生的际遇探讨其入世出世思想

    从葛洪一生的际遇探讨其入世出世思想  彭慧娴  中华佛学研究  第四期 (2000.03)  页169-186   ----------------------------------------...归隐修道的行为,乃至晚年选择以修炼养生终了一生,又可发现其人生的理想。  入世出世思想在葛洪身上皆可感受得到,但一般学者大多把他视为道家人物。本文拟从葛洪的家世背景、时代背景及其一生的际遇中,探讨在...

    彭慧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046188.html
  • 如何处理入世出世的关系?如何达到心理的平衡呢?

    在佛教伦理思想中,是提倡出世入世相结合。禅宗南派第六祖惠能禅师就曾提出出世入世的关系,他认为,在入世出世的关系上,应以中道方法处理,不离入世出世,表现形式是出世的,内在的本质是入世的...见利不求沾分,被抑不求申明。在生活中,做到了这“十不求”,那就是真正的菩萨行者了。 佛理是人生之理,学佛首先要学会做人,所以佛法在于;净心第一,利他至上。有道是,出世做人,入世做事,天下之至理也。 如何...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15276610.html
  • 广东岭东佛学院举行第七届“般若之旅”活动

      2008年9月29日至10月3日,广东岭东佛学院举行了主题为“般若无畏”的第七届“般若之旅”活动,有来自社会各界的70余名人士参加。此次活动由广东岭东佛学院主办,潮州饶平弘法寺承办,内容包括般若入世出世之辩论、探讨般若在现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讲座、座谈交流、梵乐薰习、传灯法会等。

    佚名

    |般若之旅|佛学院|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10/15310330264.html
  • 岭东佛学院 “十一国庆节”举行“般若之旅”

      经广东省潮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岭东佛学院拟在今年“十一国庆节”举行“般若之旅”活动。  岭东佛学院“般若之旅”活动,拟招收学员60名,招收对象为18-50周岁,对佛教有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此活动由岭东佛学院主办、潮州松林古寺承办,主题是“入世之般若”,内容有:般若入世出世之辩论、探讨般若在现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放生活动、八关斋戒等,时间为10月1日——10月5日。  电话:0768-...

    【佚名】

    |佛学院|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9/08364014082.html
  • 慈溪市民宗局召开“平安宗教场所”创建活动动员会

    固本强身;要进一步发挥宗教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做到爱国爱教相统一,守法信教相统一,入世出世相统一,治身治教相统一。...

    佚名

    |动员会|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3/12301321429.html
  • 出世入世的角度

    出世入世的角度  历来人们认为佛道家所追求的境界是出世,而把人对于现存社会的积极适应叫做入世。  其实,出世入世有一个角度,可在现世生活中,我们很难轻而易举地脱口说出这个角度有多大,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应当先审视一下衡量这一角度的标准是什么。关于入世,涉及到的根本问题是人人、人社会,而出世,涉及到人与自然以及人的精神境界。这是入世出世各自的标准。入世适合于人的交往和各种活动,给群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35955443.html
  • 有关中国佛教现状的一些局外遐思

    皈依的矛盾,另一个是入世出世的矛盾。这两大矛盾,在正法时期,就已经被佛陀用超人的智慧完美地解决了。解决的方案非常简单,简单到了令人咋舌的水平。方案是什么呢?就是僧团的生存基础是托钵,生活方式是行脚...生活方式,这也解决了入世出世之间相互对立的矛盾作用。入世出世,向来都是高僧们一直至力于解决的一个主题。其实这在佛陀年代这个问题根本不存在,因为僧团是行脚生活的。他们结伴四散游行乞食,既不占有世间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20868281.html
  • 岭东佛学院第六届“般若之旅”圆满结束

    开元镇国禅寺方丈达诠法师在活动开营仪式发言,启动“般若之旅”。活动期间,法师和学员们积极互动,通过辩论、座谈、讲座等形式,共同探讨般若入世出世、般若在现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佛教文化的生活智慧等论题,...5日),岭东佛学院在粤东潮州松林古寺成功举办了第六届“般若之旅”禅修营活动。   此次活动主题为“入世之般若”。“般若”在佛教中是大智慧的意思,主办方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让学员增长智慧,懂得感恩,以...

    【佚名】

    |佛学院|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10/08365118295.html
  •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佛家讲究入世出世,于尘世间理会佛理之真谛。人之一生,从垂髫小儿至垂垂老者,匆匆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也经历着人生的三重境界。   人生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涉世之初,还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新鲜,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万事万物在我们...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83855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