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4篇,用时3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莲花街与闻思寺

      莲花街与闻思寺   毛鼎来   来源: 淮海晚报   据民间传说,楚州的萧湖之中本无石堤(即莲花街),后来源何会在湖中建起石堤的呢?这应从位于莲花街西北头,靠近西湖嘴的闻思寺说起。...

    毛鼎来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08410596405.html
  • 因果律浅释

    星期要洗肾三次,故情绪低落,愁眉苦脸,闷闷不乐。他经人介绍,抱着怀疑的态度,去看一位已开了天眼的女居士,想知道因得到这样的病。这位女居士经过详细的观察后,告诉他说,那是因为他前世在花街柳巷从事“...因果律浅释  作者:上天   因果律顾名思义,就是种下某种因就得某种果。但反过来说也成立,即有果必有因。在植物界,这是非常明显的。比如说,种冬瓜得冬瓜,种红豆得红豆,一点都不会差错。如果在你的田园...

    上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181563526.html
  • 学佛者应有的态度

    动机,以及所信仰的对象而判断。人信仰宗教的动机,如果是为寻求真理,了解人生,非为趋吉避凶,而是要理解人因有吉凶?非为勤求富贵,弃舍贫穷,而是要研究人因有富贵与贫穷?非为追求物欲的享受与满足,而是...没有念过书的乡下老实人,但懂得道义。 我们要认识清楚,特别在社会上稍有名声、地位、德望,遇到这些情况。如果你的心不平不公,周边的人就是你将来失败的因素。这是古今中外都不能避免的,只有真正有智慧、有...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33575631.html
  • 佛教之生死智慧与临终关怀

    身兴。欲离世苦,当求寂灭。”以“有身”为众苦之源,以“无身”为世间解脱,临终者真正明白这一深刻而切近的佛法真理,则怎执着于世间的一切?执着于“身”这个“臭皮囊”?由此,则决不对面对死导致的丧失...所谓实有,皆是因缘和合而成,没有自性。所以,人之“失”与“得”亦为因缘相凑而已,生命的获得与其失去一样皆自然而然,人们是无法执有不放的。一个人真正从内心明白了这一点,则去因得而喜因失而悲?也不会因...

    郑晓江

    |生死临终关怀|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0/0954425993.html
  • 略谈龙树中论的复古精神及中观思想在现代生活的省思

    后来被部派佛教引为“我空法有”之经证),而“中阿含”“象迹喻经”则表达了“见缘起即见法”。本来,于世间无所取著的圣者是没有一法可取可执,有“法执”、“法有”的执见,但由于“唯见正法”之暗示,在法义...)做为修行处所,这是引导禅心空寂的增上因缘,其目的在空诸欲--空于“贪、嗔、痴”,所以原始阿含的空是表示“离爱染而清净的境地”。然而“杂阿含”二三二经的“眼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此性自...

    吕胜强

    |中论|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7/1529034882.html
  • 人类因贪心而乱杀,动物吃动物仅为生存

    蔬菜;   有些猴子也有为了求生而吃肉的情形,但那是真正的求生:旱期非常长以至于根本没果子吃,但一旦有果子还是弃肉而吃果子,猴子只在素食缺乏时才吃肉,至于大猩猩和熊差不多,只是不像要熊那么多的...常只在肚子饿时才捕捉猎物,饱了不会捕捉,野生动物捕捉猎物完全是为了食物,没有任何一种动物以杀戮取乐.很多种野生肉食动物他捕猎以后几个星期内基本不伤害任何生命,难道他消耗的精力,所受的伤,那么长时间都...

    【佚名】

    |动物|

    http://www.fjdh.cn/wumin/2008/01/09401720272.html
  • 学佛者应有的态度

    信仰之动机,以及所信仰的对象而判断。人信仰宗教的动机,如果是为寻求真理,了解人生,非为趋吉避凶,而是要理解人因有吉凶?非为勤求富贵,弃舍贫穷,而是要研究人因有富贵与贫穷?非为追求物欲的享受与满足,...现在说是没有文化水平,没有念过书的乡下老实人,但懂得道义。   我们要认识清楚,特别在社会上稍有名声、地位、德望,遇到这些情况。如果你的心不平不公,周边的人就是你将来失败的因素。这是古今中外都...

    我闻

    |皈依|学佛|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0/13251830386.html
  • 略谈龙树中论的复古精神及中观思想在现代生活的省思

    ,而“中阿含”“象迹喻经”则表达了“见缘起即见法”。本来,于世间无所取著的圣者是没有一法可取可执,有“法执”、“法有”的执见,但由于“唯见正法”之暗示,在法义的发展中,部派佛教中有三世有的主张(其...因缘,其目的在空诸欲--空于“贪、嗔、痴”,所以原始阿含的空是表示“离爱染而清净的境地”。然而“杂阿含”二三二经的“眼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此性自尔”(原义是指面对六根触对的世间无有染...

    吕胜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2646336.html
  •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之义

    寿经》言:『作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亦得往生。』此二经云?」  答曰:「一经以具二种重罪:一者五逆,二者诽谤正法。以此二种罪故,所以不得往生。一经但言作十恶五逆等罪,不言诽谤正法;以不谤正法故,是故得...(善导大师全集三○五、三○六页)言:  问曰:如四十八愿中,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不得往生。今此《观经》下品下生中,简谤法,摄五逆者,有意也?  答曰:此义仰就抑止门中解。如四十八愿中,除谤法、五逆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81863356.html
  • 空与无我(十一)佛教的言语观

    ,做梦也是虚假了,应该这样说才对。  爱欲的大海—亲鸾上人  读完了道元的书,再读亲鸾的书时,立刻碰到一股冲击。本来,我陶醉在理想的世界,如今接受一阵冲击,始知跟现实接触了。亲鸾上人说:  外边倒...爱欲的大海,迷惑于名利的巨山,而不懂得在定聚的情境下欢乐,也不会沐浴在得证的法喜里,应该惭愧才对。(教行信证”)  许多人听了这些话,也觉得自己还不是如此吗?佛教排斥嗔怒、贪欲和渴爱等烦恼。许多人...

    定方 晟 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80166048.html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