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2篇,用时2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以佛教理性重新审视传统

    思想无非是运用这一超越理性,对传统作了全面审察与抉择,为着革新的需要,对学者所说的“整体佛教正法”提出了现代诠释。正如他自言:“无我,是离却自我(神我)的倒见,不自我出发去摄取一切。”而应法尔如是。“...却是佛教本身的根本理性。  笔者认为,东方佛教理性与西方新教理性的主要区别就在前者建立在“无我”意识基础之上,而后者建立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之上。  楼宇烈教授已对佛教“无我”意识与西方“自我”意识的...

    邓子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0650570.html
  • 去除根本我见——随喜与忍辱

    不遗余力的宣扬忍辱与随喜的功德。  为什么要忍辱与随喜?因为见到他人伤害而起嗔心,见到他人功德而起妒忌,正是我们内心最难割舍的情绪,是我们最难摆脱的“我见”。我们什么事情总是自我出发,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出于真心,大多是敷衍,或者就是对自己有利。这样,受伤害的人最爱问的是:“你凭什么这样对我?”而妒忌的人最爱问的是:“你有什么了不起?”这两个问题似乎牛头不对马嘴,但反映的都是对自我的深深执著。遗憾的是...

    青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13767461.html
  • 本尊法略

    法,它的目的是什么呢?   所有佛教的修行目标都在断法我二执,“我的”和“我”的执着,而本尊法在去掉“我执”时的方法,很具有创造性的。它是在表面上不粉碎自我的情况下,而是用一个更可爱的,更具吸引力的形象来取代,取代我们这个“我”,进而使人逐渐地放弃自我出发考虑问题的这种思维定势。(就是改变我们的思维方法,放弃自我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而习惯站在本尊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当我们习惯了本尊的角度去...

    寂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3344192.html
  • 宗教看人生之比较

    造出来的,但又与神不一样。人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具有神性,有趋于真善美的无限可能性;另一方面保持着人性,有着无穷的自我出发的欲念。这两方面在人的内心不断斗争,使人在不断的自我斗争中向前发展。基督教在...神性的奥秘摆在人面前时,就已作出了理论归结:这一奥秘就在于不断超越自我走向上帝。  由此可见,佛教与基督教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认为人是空无,就此否定人的现实存在,否弃现实社会;后者则保留了人性的方面,即...

    见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72960128.html
  • 佛教与基督教的人生哲学

    这就是人生。”基督教神学理论认为,人是神按自己的形象造出来的,但又与神不一样。人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具有神性,有趋于真善美的无限可能性;另一方面保持着人性,有着无穷的自我出发的欲念。这两方面在人的内心不断斗争,使人在不断的自我斗争中向前发展。基督教在这里并未否定人的现实存在,人们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同时又要力求摆脱现实社会的“有限”去寻找理想中升入天堂的“无限”,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即它主张在肯定...

    碧莲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581364962.html
  • 佛教的心灵环保---释禅亮

    是与非,各人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因一切都自我出发,结果产生许多纠缠不清的恩怨。许多损人不利己的事发生了,群体生活也就无法协调。许多国家因恩怨而战争,许多群体因恩怨而分裂,许多政党因恩怨而互相敌对,甚至...而是在人心!其实物理与生理的现象,是不离心理作用的活动。所以佛教观点来看环境污染问题,无非是人内在的“我”与外在的“境”之间的互动作用。假如能将染污的心净化而成清净智慧的心,那么心灵一净化,环境将...

    萧集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1773897.html
  • 禅亮法师:佛教的心灵环保

    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主要弱点就是以利益主持我们的一切判断,因此每个人都以他所感到的快乐与不快乐来判断事物与人。所以世间没有真正的是与非,各人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因一切都自我出发,结果产生许多纠缠不清的...而是在人心!其实物理与生理的现象,是不离心理作用的活动。所以佛教观点来看环境污染问题,无非是人内在的“我”与外在的“境”之间的互动作用。假如能将染污的心净化而成清净智慧的心,那么心灵一净化,环境将...

    禅亮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013874405.html
  • 以佛法研究佛法

    法印的中心,是完成学佛目的的枢纽。深入无我而体证的实义,姑且不谈,现在两方面说明怎样把它应用到研究中。研究佛法,应有无我的精神。无我,是离却自我(神我)的倒见,不自我出发去摄取一切。在佛法研究中,...的演化中,对未来始终起着密切的影响。    现代的佛法研究者,每以历史眼光去考证研究。如没有把握正确的无常论,往往会作出极愚拙的结论。有人考证求真的见地出发,同情佛世的佛教,因而鼓吹锡、暹式的...

    印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41739593.html
  • 人间佛教现代品格的丰富与完善

    仍是理性对本能的压制、控制,而引导即“以欲制欲”之开发面较狭。同时由于缺乏自我出发的利益关切,想问题不容易想深想透,做事也缺乏持续的动力。   当然,与中观相联系的佛教超越...概念,依据逻辑,突出要点,略去枝节的因果联系,使这一领域显得条理井然。这一角度看,系统、严密、深刻的理论更难以避免“分别智”带来的直线性、片面性。   印顺说:“...

    邓子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0650569.html
  • 试论发掘马祖文化与什邡城市文化特色的构建

    念头,就说明他们仍然是用区别之心考虑问题。即把我与别人、我与国家、英勇与怯懦等分开来看待了。同时,这里面还有把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工作、职责视为首要之事的意思。这都是自我出发的思想,是把自己与其他...,城市功能与城市文化形象有机统一出发,凸显马祖文化及地方风情民俗,整体风格应该是古朴、天然、现代有机结合,要使这一理念渗透到规划、设计、改造、建设整个过程中,塑造有什邡地方特色的文化大市风貌。另一...

    唐希鹏、李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91467833.html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