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3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陕西省重要碑刻及摩崖题刻(汉~元)

    唐代中国与叙利亚、希腊、波斯等国文化交流的罕有资料。成于唐开成二年(837)的“开成石经”,刊《周易》、《尚书》等儒家经典14种,共计114石65万字,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大型经书刻石。   关中各地的...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320293301.html
  • 普陀山摩崖石刻考

    画意,镌于山崖之上,这些绝壁生辉的摩崖石刻,楷、草、篆、隶各体皆有,风格各异。据考证,全山共有刻石 114处,其中明代25处、清代 10处、近代30余处,而其余均为无考,题刻内容以佛教内容和赞许风景...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321193330.html
  • 真如禅寺 佛教曹洞宗源地

    完毕,虚云老和尚从北京返回庐山修养。四个在战乱年代,一直在云居山上守护道场的和尚闻讯,特意前来邀请他,中兴曹洞宗的重要禅寺道场云居山。   此时的云居山一片破落,已经114岁的虚云老和尚,谢绝中央...

    佚名

    |佛教新闻|台湾|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11/08571693707.html
  • 中古时期的佛教与救灾

    ,丰年收入”。此后,僧祗粟成为北魏重要的救灾储备(《魏书》卷114《释老志》)。  一些佛教信徒还自发组织起来,向灾民提供粮食。北齐河清三年(564),山东水灾,灾民死亡无数,官府却无力救济灾民。而...北魏中期,灾害频繁发生,文成帝听从沙门统昙曜的建议,设置僧祗粟,由寺院管理,在灾荒之年借贷或赈给灾民(《魏书》卷114《释老志》)。这实际上是国家对佛教在救灾中作用的承认。在佛教颇为兴盛的北齐,中央...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82441389.html
  • 瑜伽唯识学的起源与发展(七)

    别论》等。(注114)而玄奘《大唐西域记》说他是那烂陀寺的僧人,其生年在世亲之后、护法之前,与德慧并称于世,共著《阿折罗论》。(注115)又,圆测(613~696A.D.)《解深密经疏》说龙军主张有影...63—69,齐鲁书社,1991年7月1版  (注112)《大般涅槃经》卷七,《大正藏》册12,页407中  (注113)《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大正藏》册16,页489上—中  (注114)《大乘法...

    张化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1244137.html
  • 敦煌名胜古迹

    。位于城西南70公里的古董滩上。唐诗名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即指此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因位于玉门关之南,故称阳关。阳关为西汉阳关县和阳关都尉治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军事...。相传古时西域和阗等地的美玉经此输入中原,故名。始建于西汉元鼎三年(前114),与阳关遥相呼应,气势非常雄伟,古往今来无数戍边良将和文人墨客曾为之折腰,大诗人李白有诗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91156572.html
  • 觉浪道盛禅学思想研究

    节 对禅法及教学方式的影响114  第三节 对三教会通思想的影响115  第四节 对诗学的影响118  第五节 结语121  第七章 结论123  参考书目133  附录一:道盛年谱143  附录二:...和尚语录》 T47  志磬 《佛祖统记》 T49  道原 《景德传灯录》 T51  赞宁 《宋高僧传》 T50  朱元璋 《明太祖御制文集》 (台北:学生书局)1965  圆澄 《慨古录》 卍114  ...

    李仁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54159490.html
  • 龙兴寺历史与窖藏佛教造像研究

    龙兴寺背屏式造像典型艺术研究 111-134   第一节 倒龙 111-119   一、倒龙名称考证 111-114   二、倒龙形象大量出现的原因 114-116   三、倒龙在背屏式造像中的位置和形状...

    李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31463661.html
  • 一乘

    觅得下列数种说法︰《华严经探玄记》卷一论二种一乘,云(大正35?114b)︰  ‘一乘二者︰(一)破异明,如法华经破二实灭及涅盘经破无佛性,俱是对权会破,方说一乘。(二)直体显一,如华严经不对二乘,无所破故,为大菩萨直示法界成佛仪故。是故初说华严无权可会,终说涅盘会前诸权;是即非尽权无以显实,是俱名一乘。’  此外,《华严经探玄记》也曾述及三种一乘(大正35?114c)︰‘一乘三者︰(一)存三之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182973071.html
  • 从《历代三宝记》论费长房的史学特质及意义(2)

    114页 ”(注142) 。梁武帝“既登极,思与苍生同契等觉,共会遍知,垂拱 ...50,23/624C-625A。 123页 (注33)《魏书》(台北:鼎文书局,民国64年,校点本),114/3034-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5251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