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43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藏传佛教对西夏的影响

    rabs rnams kyi byung tshul  gsal bhi me long chos byang )等等。  注02 格鲁赛,《世界的征服者》页233-6。详见注8。  注03 ...

    李范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2774047.html
  • 解读“卍”(卐)字符及其不同变体的文化表征意义

    古为今用,光明讲坛总第13期,2006.11.02; 8、洛桑嘉措,图解西藏密宗[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 [作者简介:庄春辉,四川阿坝州文化局副局长兼州文联和州...

    庄春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455079437.html
  • 尼雅遗址佛教寺院遗址的发掘与初步研

    02 米,面积约 28 平方米,方向 N336 o 。基本为正方形,寺门向西开。佛寺的中央为一用木板围成方形木框,木框内填土的土台,在方形木框土台的每一角上都有一用整块木头凿刻的木柱础,木柱础下为长...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64080106.html
  • 从法身到三十二相的佛身研究

    2, p. 549c.   [2] 见《杂阿含经》,(卷24) T02, p0176c;《相应部》<念处相应>,收于《南传》一六上.三八五。   [3] 见《阿毗达磨发智论》(卷2) T26, p...

    大寂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64880117.html
  • 四件四川佛教石雕和净土图像在中国的起源(续)

    1000 - 4106 (2002) 02 - 0081 - 06   四 风景画以及人物模式在四川石雕所表现出的继承性   在中国佛教传统中,“娑婆的世界”这一概念可能与对山的崇拜有关。人们与自然的...

    王静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3063781892.html
  • 北宋禅境词略论

    .   [8] 佛说圣法印经[M] .大正藏[M/CD]T02.中华电子佛典协会.第500页a.   [9] 吴言生.禅宗哲学渊源[M].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105页.   [10]...

    周瑶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63884601.html
  • 藏传佛塔略考

    外表以金皮包裹。塔高14.85米,由塔座、塔瓶、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座为方形,高6.3米、边长7.5米。中部正面相对锤揲两只狮子,正中为一高1.15米、宽1.02米的佛龛,中供吉祥天女。塔瓶连同瓶座高4...

    尕藏加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6560792120.html
  • 论西藏现代美术的先驱安多强巴

     [文章编号] 1002-557(X)(2008)02-0094-06   安多强巴作为现代西藏美术的先驱,在现代西藏美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生活在世界发生巨变的年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东西文化...

    次旺扎西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333895335.html
  • 邪淫恶报14例

    的正当防卫。那个青年企图强暴夜行少妇,虽然遇到的不是真鬼,但在恐怕之时,邪魅乘机而中之,以致造成终身不愈的精神病,可为好色邪淫者戒。(取材自阅微草堂笔记)   02 沈某风流的下场   沈某...

    唐湘清居士撰

    |邪淫|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124515433.html
  • 圣凯法师:四大净土比较研究

    禽兽、薜荔、蜎飞蠕动之类(无三恶道)。   02、国中无有女性,皆为男子;人民皆于七宝池中莲花化生,长大皆作菩萨;阿罗汉无数。   03、国土美妙广大,舍宅、被服、饮食,皆自然而有,犹如第六天。...

    圣凯法师

    净土|净土宗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4/213733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