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学佛基础>> 正信皈依>>正文内容

皈依的内涵

       

民国八十四年皈依法会于凤山寺

发布时间:2007年01月18日
来源:日常法师开示选集   作者:日常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今天一方面恭喜、随喜你们,一方面欢迎你们到这里来参加皈依法会。这是本寺每年所举办的最重要法会之一。各位要皈依就应该了解它的内涵,皈依的内涵总共分五点。第一,皈依的意义。第二,为什么要皈依。第三,皈依的方法。第四,皈依以后如何去学。第五,学、搞的过程当中如何防治出岔,以得皈依的结果。各位学了《菩提道次第广论》,知道这本论详细说明了皈依的内容。只是皈依必须到寺院来受,因此参加皈依法会时,最重要的是了解第三点--皈依的方法。为了使皈依达到应有的效果,皈依的意义、为什么要皈依,今天也合并在一起重新说明。

  皈依的意义

  皈依,就是皈投依靠的意思。为什么要去皈投依靠呢?因为我们要去皈依的人能够救护我们,所以说:“皈依,救护意。”“救”是把我们救出来,“护”是保护。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好端端的,为什么要他来“救”?为什么要他来“护”?

  为什么要皈依

  佛告诉我们的,总结起来不妨列为四点:第一,苦,我们应该知道。第二,苦的原因,如果不希望苦,就要找到苦的原因。第三,断掉苦的原因。第四,怎么断法?那就要修道。有了正确的方法,最后就证得我们希望的境界,而得到究竟的离苦得乐。

  佛为什么要告诉我们这是苦呢?难道我们还不知道苦吗?表面上看起来人人知道苦,给你一点黄莲,你一吃,知道这是苦的,给你一点苦瓜,你一吃,晓得这是苦的。但这就是苦吗?知道这种苦就是知道佛所说的苦吗?当然是不一定知道,既然不一定知道,苦的原因就更难知道了。举一个喻来说明,譬如看小孩子玩一项游戏,也许我们感觉这个游戏毫无意思,可是小孩却玩得不亦乐乎。同样的,大人深深的被一项东西迷住,而觉得很欢喜时,小孩也无法理解。所以苦乐的内涵是很难了解的。虽然,我们不一定了解苦,但是,人人都希望离苦得乐,如果,不知道苦的真相,苦的原因,如何能离苦得乐呢?离苦得乐,从浅的意义来说,每个人所用的方法的确千差万别,但从最殊胜的意义来说,只有究竟圆满成佛这条路。世间一般人认识的苦乐,标准不一样。但是,真正学佛以后,会了解“佛佛道同”,没有一个佛例外,对苦乐都有共同的认识,有了这个认识,依佛指出来的方法去搞,苦的去除、乐的得到,才能究竟圆满。

  唯有三宝堪能救护

  佛陀所说的真正的苦是生死轮回之苦。死这条路,也许有人觉得生不如死,宁愿寻求自杀而死。但这种死不是快乐的、是痛苦的,因为这种人是受不了“生”的苦,为了逃避它而去死的,绝对不是因为死是快乐而去死。而且这种死也不是究竟的,因为死了以后问题并没有解决,死后的问题,一般凡夫看不见,但不能因为看不见,就否定事情的存在,如同不能因为没有看过已逝的祖宗,就说没有祖宗一样。我们深入去学佛,就可以透过种种的理论肯定死后并没有结束。最近科学也证实这件事。所以人是一个无限的生命。既然生命是无限,死后去哪里就很重要了。假定去的地方,我们能预先知道,而且是我们所向往的地方,那就会很快乐,如果对于去的地方,一无所知,那就会很恐惧。生死轮回中,下一世会到哪里,真正了解的只有佛陀。既然我们不了解,如何准备呢?当然无从准备起。佛陀告诉我们,去的地方是绝端的痛苦,唯有皈依三宝,才能够把我们从那个地方救护出来。

  世间人忙忙碌碌的,到头来会怎样呢?我曾经看见过一首诗:“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举世尽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休?”人生再长也只有一百年,死的时候,世间一切事情如同三更梦一样。大家忙著打天下,就算把天下打下来了,但是万里江山就像一局棋一样,就是现在胜了,将来还不知道会怎样呢?全世界的人都在忙碌当中,在忙碌中老了、死了。到那个时候,哪一个人愿意忙毫无意义的事情呢?大家看看,中国的秦始皇、西方的亚历山大、印度的阿育王,他们都曾叱吒风云,征服好几个洲,可是当死到来的时候一切都如同梦幻一样,能带走什么呢?这是让我们觉得不安全的地方,所以要找可以救护我们的地方。皈依的原因就是如此。

  救护者的条件

  了解世间一无是处,相信三宝有能力救护,所以我们就去皈依。广论上告诉我们,救我们的人必定具足四个条件,第一:他已经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否则自顾不暇,怎么来救我们呢?第二:他懂得怎么来救我们。有很多人自己解决了,但不懂如何去救别人,即使你去求他,他也没辙儿可想。第三:他不但懂得如何救,而且有悲心来救我们。如果他没有悲心,虽然懂得救的方法,但是他会说:“对不起,我今天不想救你。”第四:佛菩萨真正能救的是肯照他的方法去搞的人。所以只要肯搞的人,他一定救,不会分亲疏彼此,你对他好,他救你;你对他不好,他依然救你,这是非常殊胜的条件。

  皈依的好处

  我们希望真正解决问题所以去皈依,经论上面告诉我们,皈依有两个好处:“近拔三有,远清二死”。近、远两个字是对等的,近的是指眼前就可以得到的好处;远的是指究竟可以得到的好处。刚才说到,我们都在生死轮回当中,以我们目前看得见的世界,除了人以外,只有动物是我们看得见的,大一点的牛马,小一点的昆虫,这就是“三有”当中的“欲界”,另外还有“色界”、“无色界”(天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三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天”,天人虽比我们高,但终归要死。如果我们真正去皈依,如法去搞,眼前就能从三有轮回当中出离。

  虽然解决了三有轮回,可是,生死问题还是没有彻底圆满的解决。因为,生死有两种,一个叫分段生死,一个叫变易生死。什么叫分段生死?就是指这一生死了,还有下一世,比如说这一世叫张三,下一世变成李四。搞得好的话是人或生天,搞得不好的话,堕落变成畜生、饿鬼,或下了地狱,这是一段一段的生死,就叫搞分段生死。还有一个叫变易生死,解除了分段生死,可是还没有停止,它还是会有变化,这个变易生死比较深入,暂时不谈。佛陀不但把分段生死解决,而且变易生死也彻底的解决,达到最究竟的境地。因为佛有这样殊胜的利益,所以我们要皈依他,而得到远近的两个好处。

  但是,达到目标的这条路是很远的,不像我们凤山寺从广场到大殿,两三步路就到了,也不像从台中、屏东到凤山寺的路程。皈依这条菩提道是很长的,不是一生的时间所能走到的。在这长远的路当中,我们怎么走呢?真正的说,只有佛出世才有皈依,佛不出世的时候,虽也有盛事,但是属于世间的十善。世间的圣人,乃至于转轮圣王,他们也都有十善业道,但真正解决生死轮回的只有佛。

  下士的皈依

  要走到佛的境地,一般来说分三个层次。首先,说明第一个层次的皈依。了解佛法以后,透过佛法去思惟观察,相信人死了以后并没有就此结束。根据各人造的业而决定去哪里,造了那一道的业就会到那一道去。现在认真的检查自己,发现造的善业非常有限,造的恶业非常多、非常可怕,所以,我们多半是会堕落到三恶道。大家想想看,眼前现实生活中,小小的苦都无法忍受,何况受将来非常严重的苦。所以我们怕堕落三恶道的苦而去皈依,然后随分随力行十善业,这种皈依为“下士的皈依”。

  中士的皈依

  再进一步来谈第二层次的皈依。透过刚才“下士的皈依”使我们不堕落而仍旧生为人,但看看我们这一生,就知道还是会死。即使生为天,天的寿命的确比人长,但终究还是要死,临终的时候像搞梦一样,而且五衰相出现时,那真是痛苦无比,所以生天也不安全。如此我们就知道:只要还在轮回当中就不安全。所以,世尊告诉我们,轮回的苦才是真正的苦。因此,皈依不仅在解决世间的问题,而且要进一步解决生死轮回的问题。认识了这一点,并且信得过三宝能救我们出轮回,于是去皈依,这时候所修行的不是十善业,而是叫尽苦道--四谛苦集灭道当中“道”的这条路,这种皈依叫“中士的皈依”。

  上士的皈依

  最后一种叫“上士的皈依”,是最高层次的皈依。这时,要解决的不仅是自己的苦,而且要帮忙一切人解决苦的问题。这“一切人”分两方面来说:一方面是指我们这一世周围的人,如父母、尊长、夫妇、朋友、同辈、子女等等。另一方面是推而广之,在无限生死轮回当中,没有一个众生不是我们的亲人,既都是亲人,我自己解决了,当然要帮忙他们解决。何况究竟圆满的解决,单单自己解决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是社群的动物,如共处在一个家庭里,不管父母、不管夫妇、不管子女,而只管我自己,那我一个人好得了吗?就业的角度来说也是如此,业的彻底圆满解决,不仅自己要解决,也要帮助一切人解决。佛就是这样的人,我们看到了他这个标兵,相信三宝有能力把一切人的苦乐究竟解决而去皈依,这样的皈依称为“上士的皈依”,那时所修行的是六度万行。所以,皈依不仅仅是不堕入三恶道,不仅仅是解决轮回之苦,更是要彻底、究竟解决一切人的一切苦!

  就皈依来说原则上分成三点,但并不是截然无关的三点,而是依循著次第层层而上,最高的上士,含摄著下面的中士、下士,像房子一样,三层楼一定从基础的一层、二层而上,下面的可以不包括上面,但上面一定包括下面的。懂得了这个道理以后,皈依时就要发愿祈求:我要达到最上面、最究竟的一级,这一级我们称为“无上菩提”。

  对各位来说,眼前会感觉到不学佛则已,学了佛以后,理论是很好、期望也很高,可是搞起来很难。佛也很明白地告诉我们很难搞到,但问题不是难不难,而是要不要。譬如生了病看医师吃药,问题不是药苦不苦,而是需要它来治病。怕药的小苦,就会送命遭受大苦,把苦的药吃下去,以小小的痛苦解决无边的大苦。所以,现在怕苦不敢走这一条路而走其他的路,换得将来的大苦,结果没有道道真的解决问题。

  各位学习广论的过程中,我常介绍其他的书,让我们认识世间某些看法的错误,如《新世纪饮食》、《前世今生》等,为什么介绍大家看这二本书?因为现在世界上,大家都觉得科学代表了一切、代表了真理,但是科学是个无限,大部分人只摸熟了其中一部分,就以为代表了一切科学,于是大家迷信自己所知的科学。既然大家都相信科学,如果跟大家讲别的东西,会被讥为不科学、不合理,所以就以科学的眼光来谈。

  《新世纪饮食》这本书的作者正是学科学的人,他所举出来的正是科学上的根据。因此,以这本书来谈最恰当不过了!也许有人会觉得他骗人,但骗人总要有一个目的啊!作者的父亲是美国“三一”冰糕大王,身为独苗的他,只要好好的遵照父亲的话去搞,不犯规、不送命,将来长大了,理所当然的,父亲一揽子的职务、一揽子的财产都会交给他,他天生下来就是个亿万富豪啊!何必举出这些事实呢?

  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要,而饮食对健康有绝大的关系。一般人认为食物中最营养的是牛奶、肉、蛋,然而本书告诉我们,这是健康的三大杀手,目前美国人一些重病都从这地方而来。所以,本书指出科学报导的错误,并进一步举出,错误报导后面所隐藏的大骗局。书上举个很现实的理由,他说:“科学不是科学家,科学家不是科学”,这话怎么讲呢?譬如说,科学家要报导一件事情,科学家是个人,既是个人就要生活,既要生活就须受生活的影响,于是很多生意人就告诉那些科学家:“如果你对于真相避重就轻的写,我就付钱给你。”当然有很多人不愿意,可是,也有很多人愿意依生意人的意思而报导。

  商场上有句口号——“服务第一,顾客至上”,“顾客至上”是为了顾客口袋里有钱,生意人要想道道把顾客的钱挤干。佛救人是为了让我们获得好处,生意人是为了我们有钱,想从我们身上获得好处,于是用种种方法哄骗我们,我们就把钱滚滚的送到他的包袱里。《新世纪饮食》这本书就提供我们这个讯息,生意人把我们骗得团团转。谈到这里,也许有人想去骂那些生意人,但是他们很可怜,他们在无知当中,根本不了解事实的真相。世间没有一个人例外,都希望活得快乐,而获得快乐的方式大家共同的认定是扒分,扒分最容易的方法是搞生意。如果不是佛指出来世间的真相,或许我也会去搞一个生意人呢!因为扒分最容易,可以使我活得快乐啊!想想看,到农场工作,不但日晒雨淋很辛苦,而且获利又少,谁愿意去搞农夫呢?相较之下,搞生意舒服多了,扒分也容易多了!所以生意人绝对不是为了伤人去伤人,而是为了扒分、为了快乐,在无知当中伤人。站在他的立场来看会觉得天经地义;站在佛法来看,他们在无明当中。他们希望离苦得乐,可是对苦乐的特征、苦乐的原因不认识而走错了,所以说他们很可怜。假定了解人死了没有结束还会轮回,他是不会这样搞的。

  《前世今生》告诉我们人有前世,我们今生的一切,都根据前生造的业,这关系密切到就像昨天跟今天一样。所以有人说睡觉叫“小死”,躺下去睡著了什么都不知道,等到明天张开眼睛来好像从头开始一样,实际上是延续昨天的,而且一模一样的延续下来。人在生死轮回当中,就像一睡一醒一样,不同的是轮回换了一个“身体”罢了,认识这一点,怎么可能还会为了今天不管明天,为了这一生不管下一生?所以透过这两本书,认识生命的内涵以后,不但不会再走世间迷糊的路,而且会更确定不疑的去走上佛法的路。

  世间、出世间的真相唯有佛陀能够彻底看见,能够把根本的原因认识清楚,佛的出世非常珍贵。我们现在接触了佛法、广论,发现学习佛法这条路不容易,假定有其他的路可以走的话,大家都愿意走其他的路,问题是没有路好走啊!一个人要修成佛道,何等困难,成了佛以后,有因缘降生到世界上来,更是难中之难。佛到了世间,众生才有皈依,皈依不但是唯一的一条路,而且得之不易啊!这个机会不但稀罕,而且无比的珍贵。世间很多贵重的东西,都只能给我们暂时的快乐,皈依却能给我们究竟圆满的快乐!了解皈依的内涵以后,我们会很欢喜,欢喜我们居然能够在芸芸众生当中,遇见了佛法,而且皈依了它,这是宿生无比的善根才能感得在这一生遇见,各位要珍惜这个机会啊。

  皈依的方法

  佛法僧是我们所皈依的对象。佛,为什么成佛?他也是根据老师指导的正确方法,经过如法修行以后证得的,他这个成就的例子就是我们要的目标,所以“佛”是我们最好的标兵。皈依他以后,想真正解决问题,就要照著他指导我们的“法”去搞,所以他说的法是我们最佳的指导者。我们实际去修行的时候要一些同伴,那就是“僧”。佛、法、僧三者在实际修行的过程当中是分不开的。

  正皈依是皈依法,但法只有佛知道,所以离开了佛没有法;知道了法不去搞的话,成不了佛,皈依也没有用,所以皈依以后要如法去搞;修行的时候要有共同的伴,彼此策励共勉一起增上。我们吃的饭,一个人搞得成功吗?绝对不可能!世间谋个简单的生活,没有伴都不可能,何况是修行?再说,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如在这个团体就跟著这个团体走,如在那个团体就跟著那个团体走。例如今天,你们学了佛、学了广论,所以大家来佛寺皈依,否则,今天是礼拜天,你们很可能和三朋四友到处逛街、玩乐。

  下面简单说明,皈依的时候应以什么心态去皈依?最重要的是要忏悔,忏悔以前走的路都错了,现在至诚恳切的想走皈依这条路,因为这才是真正究竟离苦得乐的道路。今天法会的整个仪轨当中最重要的是请圣部分,我们很至诚恳切地请佛菩萨降临,并在他们面前忏悔,然后一心皈依。就像一个容器一样,先把它清洗干净,好东西、甘露才能倒进来,同样的,先把自己的罪恶忏悔干净,佛菩萨授皈依给我们,我们才能接受下来,所以忏悔干净是很重要的。

  皈依的师父就代表佛菩萨,好像电一样,虽然这里不是发电厂,可是当你这根电线接对的时候,就可以把发电厂的电接过来,以这样的心情接受皈依,就会得到应有的好处。如果忏悔不干净的话,电一接进来,运气好的话,只是保险丝烧掉了,运气不好的话,房子都会烧掉。

  皈依完了以后,还要发愿、供养,这两者有它特别的意义,今天并不是跑来供钱,跑来结交朋友,而是希望把以前在广论认得的象征性意义落实在生活中,然后共同的去造善法!最后还要回向。把这一次的功德,回向将来希望达到的结果,就好像赚了钱把它存在银行里,希望将来派上什么用场一样。(注)

  皈依了以后,应该怎么搞怎么学?广论从理论上的了解到一步一步的实践,都有完整的指导,这里不再细说。

  注:以上为和尚说明皈依法会流程,如何用心之方法。皈依法会流程简述如下:请师、请圣、忏悔、正授皈依、发愿、供养、回向。

  不共皈依的特征

  皈依法会选在圆根灯会这天举行,有它非常殊胜的意义,具有这殊胜的意义的皈依我们称为“不共皈依”。

  不共皈依的内涵对各位来说,眼前的确不能很清楚的了解,但仍然必须建立基本的认识,方可根据这个基本的认识,渐次加强。进入佛门的第一步是皈依,以此基础一直上去,到最后成佛都不离皈依,广论里边整个告诉我们不同层次的皈依。

  现在我就简单的把不共皈依的特征说明一下。在印度,外道也有皈依,但是,他们皈依的对象和我们不同,我们是皈依佛、法、僧三宝,单就这一点来,就已经是不共外道的皈依了。我们所皈依的三宝非常殊胜,它是珍贵的、真实的;希罕的、难遇的。为什么说它珍贵、真实呢?因为世间共同的目标是离苦得乐,而唯有佛陀能指示出一条道路,使我们得到真正的离苦得乐。为什么说它希罕、难遇呢?因为佛之所以成佛,是经历长劫修证而来,佛的出世更是难上加难,开经偈中的:“百千万劫难遭遇”,就是告诉我们遇见佛法是非常难得、非常珍贵的。

  对佛门弟子来说,不能仅以不共于外道的这一点来认识我们所谓的“不共皈依”。那“不共”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简单的向各位说明。我们先了解皈依的定义。根据《大毗婆娑论》上的说明:“皈依是救护意”,这个定义是大小乘共通的,我们为什么要去皈依呢?因为三宝能救护我们,救护我们究竟离苦得乐。

  其次,皈依的原因是什么呢?学了广论知道有两个原因,第一,了解世间的苦。第二,相信三宝能救我们。第一个可再细分为三层次,害怕三恶道的苦而皈依,那时所要学的内容是行十善业,这是下士的皈依。进一步,畏惧生死轮回的苦而皈依,那时所要学的内容是断苦之道,就是苦集灭道“道谛”的“道”,这是中士的皈依。这两种皈依对上士来说是共的,上士的皈依是要解决一切众生的苦,那时所应修学的内容是六度万行。我们虽然听见了皈依的道理,但是不一定愿意深入,了解了皈依的道理也不一定愿意深入,即使愿意去深入,也会有种种因缘障碍我们去实践,在这种情况之下皈依就出现了结缘式的皈依。现在大部分都是结缘式的皈依,那种心态是反正大家都这样,我也这样。现在,我们了解了佛法的特征,知道唯有佛法能使我们达到期望的目标,那我们绝不希望停留在结缘阶段,而希望一步一步实践,最后得到“果”,既然是需要实际行持,那就和结缘不太一样了。下士、中士、上士到最后究竟目标,这是共道,目前我们的行持是最下,但目标是最上,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所以,我们的不共皈依并不是结个缘而已,而是要实际依法行持。

  “不共皈依”和结缘式的皈依有什么差别?结缘式的皈依,在皈依以后,愿意搞也好,不愿意搞也好,随个人的喜好厌恶而定,假如今天有事那就不去学,没事情就跑来结个缘,这就是结缘式的皈依。不共皈依绝不是这样子,因为真正要去实践的话,没事情固然要学,有事情也要学,不管任何情况,都要照著佛告诉我们的道理如法去行持。能够这样的话,虽然不离开现实生活,仍然能够转染业、恶业变成善业、净业。这是“不共皈依”希望达到的情况,也是不共皈依的第一个特点。

  皈依有好几种不同,或说五种,或说七种。有一种叫“翻邪三皈”,又叫“但三皈”,学了佛以后到寺院去受皈依就叫“但三皈”。进一步要受戒,皈依以后要受戒,要从皈依上面得戒体,这种皈依和但皈依不太一样。因此今天受不共皈依的同时,也要受八关斋戒。皈依是化教所摄、用舍任缘,愿意可以照著搞,不愿意可以舍掉,虽没有太大的罪过,但有很大的损失;戒就不是如此了,受戒的功德很大,同样的,违戒的损害也很严重。所以皈依受戒以后必须认真的去实践,这是不共皈依的第二个特点。

  前面这两点还不是不共皈依的主要特点,我们真正要了解的是下面讲的第三点。我们一心一意皈投依止,因为佛的确有无比的加持威力。然而,如果我们不依法去搞的话,佛的加持力不能进到我们的身上来,例如暖和的阳光照射下来,如果我们把它遮住,光线就射不进来。所以皈依以后一定要去实践,而且是依法实践,因为正皈依是皈依法,这个法就是佛陀的指示,也唯有佛陀的指示,才是圆满的法。

  虽然正皈依是皈依法,但是依法去修行时,还必须要有很好的伴。我们每个人都受著四周环境的影响,因此要有一群目标相同的人互相勉励,修行佛法更是不能少,所以佛、法、僧三宝是一体的。我们所皈依的佛有无边的功德,包含身、语、意、业等功德,意又包含悲、智。佛对我们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呢?广论上说“善转教业”,最善巧转法轮来教化众生的人就是佛,他所教化我们的法,广论上说“断烦恼苦所缘为业”。

  不共皈依既然不是结缘式的,而是希望能够成就佛道,那眼前最重要的就是要积聚菩提资粮

  。如何积聚菩提资粮呢?下脚处就是如法行持,认识我们无始以来的无明烦恼,依照著世尊告诉我们的正确方法,凭借著这个法,眼前能够断掉烦恼,转染业、恶业□d□~、净业,将来可以离开惑业所感得的苦,这个苦分为两种,近的来说,断掉三有之苦;远的来说,解除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两种生死之苦。因此,我们要了解,“断烦恼苦所缘为业”的这个法,才是我们应该去缘的,缘著它,能够真实无误的让我们离苦得乐。

  但要达到这个结果,除了法本身次第、数量正确无误之外,还得靠有修有证的过来人指导,假如不具足后者的条件,不可能依著这个法去行持,为什么呢?因为或者无法了解法的真正内涵,或者虽然能够了解,但在行持的时候,遇见困难没有人来指导帮忙解决,或者实践的过程当中遇到其他的因缘而岔开时,没有人拉回来。所以如法行持时需要老师的指导。

  既然,老师是要指导我们去依法行持,那这位老师就必须具备两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一、博通五明。除了佛法以外,其他世间的学问也要通达。为什么老师要博通五明呢?因为佛法所指的内涵离不开现实的生活,从日常生活的小地方,到天文地理,无不在佛法的范围之内。所以,好的老师需要具备博通五明的条件。印度称这种人叫“大班智达”。

  二、具足传承。这个传承是自佛陀传下来的,也就是师弟之间口口相传。完成口传以后,弟子还要把口传的内容了解得清清楚楚。传的过程当中,有加持的力量。现在一般人念咒,用的是同样的经本,但是南腔北调各念各的,就是欠缺传承的缘故。譬如:“南无”两个字,不念“ㄋㄢ ㄨ”,而是念“ㄋㄢ ㄇㄛ”,就是传承下来的。不仅是所念的音,而且内涵所讲的是什么,也要代代传延下来。

  面对面口传都很容易发生错误,更何况口口相传下来?佛在世时,说了一个偈,佛说:“若人生百岁,不见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见了知。”佛圆寂不久有位小沙弥就把它念成:“若人生百岁

  ,不见水老鹤,不如生一日,而得见了知。”阿难尊者听了以后,就问小沙弥:“你在念什么?”小沙弥再念一次,还是把“生灭法”念成“水老鹤”,阿难尊者再问:“谁告诉你的?”小沙弥说:“老师告诉我的。”阿难尊者说:“你念错了。”小沙弥问:“那应该怎么念呢?”阿难尊者说:“不见生灭法。”小沙弥听了,就改念“不见生灭法”,被他老师听见了,老师就问:“我告诉你念‘水老鹤’,你怎么念‘生灭法’?”小沙弥说:“阿难告诉我的。”老师说:“阿难老了,他不知道。”既然师父说的,小沙弥当然听师父的,于是又念回原来的“水老鹤”了。小沙弥毕竟是小孩子,精力很充沛,就到处边走边念,又被阿难尊者听见了,尊者问小沙弥:“我不是教你念‘生灭法’吗?你怎么又念成水老鹤?”小沙弥回答:“我师父说是‘水老鹤’,师父说你老了,不知道。”尊者听了很难过。他是个罗汉,于是入定一观,一看,没人能改正,他想:“我留在世间没用了。”阿难尊者因为这样的因缘而入灭了。所以口传的确不容易啊!

  佛传下来的传承,理论要搞清楚都那么难,何况还要实际上亲自去修行!但透过理论去修行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老师传下来的方法,不但要听得懂,而且还要知道修法的内涵。也许自己没有修证,但是,再传下去给弟子,够量的弟子听见了,照著去学去修,也可以得到结果。

  我们所学的是从佛传下来,具足三个特点,第一,内容圆满无缺。第二,修行的次第丝毫无误。第三,老师是师师相传的。佛相传下来有两个车轨,在我们的传承当中,最重要的是阿底峡尊者、宗大师以及目前护持的法王。

  圆满教法传承的因缘,我简单的说明一下。佛法从印度传到中国,始自东汉时期,到唐朝达到顶盛,后来又慢慢衰退。唐末宋初,印度出现了一位大师,那就是阿底峡尊者,尊者把教法的传承,从佛亲口教下来的法,经过弥勒菩萨传方便、文殊菩萨传智能的两大车轨统摄起来。后来阿底峡尊者被迎请到西藏振兴教法。尊者圆寂后,又经过三百年,宗大师出生,时间是在明朝初年,离现在五百多年,从他圆寂那一年算起,一四一九年到今天五百七十多年。宗大师把西藏的正法振兴了几十年,并且延续了五百年之久,五百年后的今天,慢慢的衰退。最近几年,最重要的就是法王护持著教法,他说:“教法的延续不但要有完整理路说明,还要有如宗大师一样的救世的悲心。”法王就是以这样的悲心来护持圆满教法,来护持一揽子众生。所以宗大师的教法,能够生成这样的效应而继续延续下来。我们在这末法时代的今天,还能够遇见这样圆满的教法,而这教法是法王护持著,为了我们而来护持,我们怎么可以不好好的努力呢?最好的努力方法就是如法行持。

  所以,更深一层的意义来看,不共皈依,就是跟著宗大师。宗大师代表著佛的智能。应著众生的根性,文殊菩萨应各种身,在世间当中,以宗大师的示现身最为究意圆满。所以若不是特殊的因缘,多生的善根福德,不会感得大师的圆满教法。这条路不是一生、两生可以走出结果的,一定要透过多生多劫的努力,文殊菩萨也经过多生,才示现宗大师来摄受我们。

  了解不共皈依的特点后,大家要以更至诚恳切的心来忏悔、皈依,发愿生生世世修学圆满教法,弘扬圆满教法。皈依以后,最重要的是努力积累正确的“因”,“因”种对了,自然就会有正确圆满的果出现!

  供灯的意义及圆根灯会的由来

  供灯的意义,第一层是供养,一揽子胜妙清净的东西都可以拿来供养三宝,花、香以及一揽子吃的、用的……,样样东西都可以供养,灯自然不例外,可以拿来至诚恳切的供养三宝。

  一揽子供养物当中,灯有个特别的意义,灯代表光明,因为它可以破除一切黑暗。以世间来说,光明可以照亮黑暗,使我们看清楚一切,消除我们的恐惧,指示我们明确的道路。以佛法来说,智能就是一种光明,我们所以会痛苦、得不到快乐,就是因为没有智能认识苦乐的真相、了解苦乐的原因,所以佛法的智能就像一盏灯,当灯亮了,满室的黑暗就不见了。

  世间的光明最主要的来源来自三处,太阳、月亮和灯。太阳的光是无比的,月亮的光是清凉的,这两样的光明,虽然不是灯所能比拟的,但是灯的光明也有个特点,灯有无限个,在任何地方我们可以运用它得到光明,而太阳只有一个,月亮也只有一个,很多时间、很多地方都受到限制,而使我们看不见它们的光明。学佛更是需要光明,外是破除世间的黑暗,内是照亮我们自己的心路,尽管我们有眼睛,如果没有光明,还是看不见。那这个光明来自于何处呢?智能的光明都来自佛陀,然后由师长们代代传承下来。所以“点灯”的意义,除了供养“三宝”以外,我们也希望能够接受世尊传下来的智能光明,希望这个光明照亮我们自己,照亮自己以后,我们也能继承佛菩萨的事业,安立一揽子众生,使这个光明照亮整个宇宙,照亮一切众生。所以点灯的时候,一盏盏的相传下去,就是表示薪火相传、灯灯相续,受著佛法的智能,这个象征的意义,有这样深远的特别的内涵。

  今天的法会,称它为“圆根灯会”,圆根灯会由来的因缘,是当宗大师圆寂以后,藏人感念宗大师无边的功德、恩德,于是在每年藏历的十月二十五日,举行圆根灯会。法会当天重要的活动是供灯,点燃那一盏灯以照亮外面的黑暗,以点亮里边的心灯,期望身心两方面痛苦消除,得到究竟的安乐。为什么称它为“圆根灯会”呢?当时的西藏,不像现在物资那么发达,不可能有那么多盏灯,但供灯的人又那么多,怎么办呢?他们只好把圆圆的“蔓菁”,削掉了头,在中间挖个洞,然后再把灯油注进去,汉人看见了,不晓得是什么,就取它的形式,称它为“圆根灯会”,今天我们就根据这个传统举行圆根灯会。各位了解这个意义以后,要发愿努力去学大师告诉我们的菩提道次第,从净化自己开始,并且帮忙一切众生,如此参加这个法会才有意义。

 

标签:皈依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