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无知无欲“小国寡民”如此之美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0日
来源:佛教天地   作者:宋丽丽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普希金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故事的寓意积淀着人类的生态良知。故事可以被视为一个四幕剧:金鱼出现之前,渔夫与老太婆在大海边的生活,金鱼出现后与渔夫建立的关系,关系建立之后渔夫与老太婆的生活发生的变化,最后金鱼及渔夫和老太婆所得到的一切的消失。如果把渔夫、老太婆和金鱼分别视为人与自然的象征,那么这个故事折射着人类生态良知的反思和自嘲。

  渔夫网到金鱼之前,他和他的老太婆生活在大海边,已经生活了三十又三年。三十又三年象征着自认有限而又久远得无法追忆的人类历史。那是一个漫长、寂静的原初生态时期,人类在无知无欲中享受着它的田园抒情。在这个漫长时期,渔夫和它的老太婆安静地生活在他们破旧的泥棚里。“老头撒网打鱼,老太婆纺纱结线。”大海、泥棚、打鱼、织布,这是一个诗意的寂静的田园生活组图。这也许就是梭罗来到瓦尔登湖边,亲手搭建木屋,把生活必需品减少到最低限度,努力穿越思维的索道重返自然时,所追寻的原初田园生存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与自然构成和谐的整体;朴实、简单、知足,这是这个整体图景的底色,天、地、人以自然、有序、链条式的生存结构循环运转,这是这个整体图景的背景。渔夫与大海同属于一个规律,渔夫依赖大海而生存,渔夫和大海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命统一体,自然万物之间在真实地感受彼此的存在。在这抒情诗的田园生活中,和谐生活在于对自然及简朴的自然生活的真实、有力、互动的审美体验。

  人既然属于它的自然,便是自然整体图景中的一个成员。哈佛大学生态批评学者劳伦斯·布依尔说:“从历史的角度看,田园常常会激活绿色意识”,田园是“更自然的一种生存方式”。绿色意识离不开“并生”和“为一”的整体内涵,是对从自然中产生的和谐亲近的审美感受的向往和回归。然而是什么打破了人与自然这种整体依存关系?是什么把人从自然生态系统中剥离出来,走出了无知无欲“小国寡民”的自然生态系统,而把自然作为认识对象,并开始了主客体对立的理性认知关系?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