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七窍通而混沌死[龙泉解《庄子》应帝王六]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23日
来源:龙泉之声   作者:熊华堂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个主宰,更希望自己成为名誉、智慧、事业、知识的主宰。这里庄子告诫我们,不要为名誉而战,不要追求计谋,不要强行承担,也不要占有知识。你如果认为自己什么都可以得到,什么都会,什么都能干,什么都懂,那你是在给自己宣判死刑,是天之刑罚,解都解不了。

  体尽无穷,而游无朕;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

  那么,得道的人要什么呢?什么都不要。连自己都不要,无朕,就是指无我。放下一切,体认到大道的无穷变化,方能自在畅游,没有羁绊。尽享上天赋予你的本性,除此之外,没有什么东西是你可以得到的,你空着手来,也会空着手去。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得道了的人,他们的用心都很坦荡、真实,就像一面镜子,去也不送,来也不迎,遇物接应下来,但不藏为私有。所以,能化万物为己用,又不会被万物所伤害。

  老子说,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是指世人把什么事情都搞得很清楚,也就是七窍皆通,而我老子是一个愚钝之人,七窍通了六窍,是一窍不通。那么是七窍皆通好呢?还是一窍不通好呢?接下来,庄子又讲了一个故事。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南海的帝王叫儵,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浑沌。儵帝和忽帝时常结伴到中央帝王那里做客,浑沌招待得很不错。儵帝和忽帝商量着要报答浑沌的好处,就合计着,别人都有七个窍,以便看视、听闻、进食、调息之用,但中央帝王浑沌却偏偏没有,于是就尝试着给中央帝王浑沌开凿七窍。他们每天开凿一窍,七天后,七窍开凿通了,浑沌却一命呜呼了。

  人的头上都有七个窍,眼睛可以看,耳朵可以听,鼻子可以嗅,嘴巴可以吃。这似乎没有什么值得非议的。而这里庄子就告诉我们,一个人修行最大的障碍就是这七窍,七窍功能俱在,你离死就不远了。什么时间能把七窍堵上了,那就是修成证果的日子。

  首先说说眼睛,这应该是个很重要的人身器官,但老子认为,就是这双眼睛使人心不静,他老人家说,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你见得越多,你的心就越乱。一个人很难做到躺在黄金上不想发财的,也很难做到看见美女如云而不心动的。俗语说的“眼不见心不烦”就是此理。

  其次说说耳朵。耳朵灵光了,可以听到更多的信息不是很好吗?但坏就坏在听多了就失去了主意,就丢掉了根本。现在人的修行总是很难取得大的成就,为什么?就是听到的法理太多,今天觉得这个宗派讲的有道理,明天又觉得那个宗派讲的也对,结果一辈子就在摇摆不定中过活,一无所获。

  鼻子似乎没有什么过错,但它在修心的过程中也没有扮演什么好的角色。有一个大学生,他一到寝室就觉得有怪味,半夜里还起床开窗通风,整天夜里折腾,白天也就没有学习的精力。是什么让他觉得有了怪味?是鼻子。鼻子时不时就会向你的心灵传送着混杂的信息,什么香了,臭了,都是鼻子在捣蛋。

  嘴巴在修行中的祸害就更大了。贪吃贪喝都是它的主张。嘴巴还是语言的出口,这就更加障碍了修行的步伐。道家有句话叫: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人说话多了,不仅散了神气,还是是非的源泉。

  修行就要先修少看、少听、少嗅、少吃、少言,内静其心;最后达到不看、不听、不嗅、不吃、不言,如如不动。

  七窍不通,大道乃成。游心于淡,方为明王。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