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怎样把端午节变成世界杯?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17日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陈辉 高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端午节这样的民俗文化传承下去,需要人人参与进来,而不是仅靠自上而下的一种宣传。

  越来越热闹的端午节,又来到我们身边。

  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太多的标签儿,正贴向端午节,然而,在这些民俗活动之外,似乎总缺了点什么。

  恰逢世界杯,北京街头几乎所有饭馆都是彻夜不眠,没有谁组织,人们自发地聚在一起,看球、聊球,热火朝天,虽然看不到中国队,虽然第二天还要上班,却丝毫不影响其热度。

  必须承认这样的现实:相比之下,我们的端午节远没这么火爆。

  是端午节魅力不足?还是它已不适应现代生活?

  世界杯的历史,不足百年,端午节的历史,长达数千年,然而,流行战胜了历史,活力战胜了积淀,现实的问题是:如果端午节仅是一次“小长假”,或者是一些淡而无味的晚会的简单相加,那么,面对时尚文化的冲击,它会不会最终走向消亡?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端午节,让它的魅力超越世界杯呢?为此,笔者专访了民俗学专家高巍。

  历史上端午节是在夏至

  记者:每到端午节,各媒体都在连篇累牍地介绍应如何过,有什么民俗,既然是民俗,应该是心口相传下来的,媒体反复提醒,是不是反证了端午民俗正日渐边缘化?

  高巍:是这样的,这有两个原因,一是曾经有几十年,我们把端午习俗当成了封建迷信,人为地予以清除,这个影响至今仍存在,除了吃粽子,大家不知道该怎么过端午节;二是这些年在恢复端午习俗的过程中,过于急躁和功利,这种有选择性的恢复,往往脱离了百姓的实际生活。

  高巍:老北京,唐以前端午节不在五月初五,而是在夏至,说明端午本意就是为了迎接夏季到来,夏季酷暑,对身体影响很大,所以需要一个节日来调整身心,做好度夏的准备。纪念屈原的说法,宋代才开始流行,当时存在异族的威胁,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个说法在北方没有流行起来。

  应该向韩国“端午祭”学习

  记者:可现实是,现代社会节奏紧张,任何民俗活动老百姓都不太愿意参与,这怎么办?

  高巍:不是不愿意参与,而是有没有平台。过去人们在家族内部过民俗节日,今天都是小家庭了,这个平台没有了,所以应寻找新的平台,比如社区。像世界杯期间,有的小区居民把家里的电视搬到公共小花园里,于是别人也过来看,很快,卖烤串的、卖啤酒的、卖冷饮的也来了,这里就成了热闹的所在,陌生人也成了熟人。可见,只要有平台,人们还是愿意参与其中的。

  记者:为什么我们没有这个平台呢?

  高巍:这其中有浮躁的因素,在民俗工作中,过于关注表面文章,不能脚踏实地、深入一线去做,这点我们应该向韩国的“端午祭”学习,它当初也是一些退休的老人在社区里搞起来的,参与的人多了,“街道”开始重视,以后政府重视,踏踏实实积累了40多年,把打年糕、荡秋千等活动也都融入其中,人家“端午祭”能过半个月,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端午节有这么多内容吗?

  端午节切忌雷声大雨点小

  记者:为重建端午文化,各方投入很大,为什么收效有限呢?

  高巍:因为投入的方向有问题,无非是这里组织台晚会,那里搞个演出,这就违背了民俗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仅端午节如此,我们搞很多民俗活动时都有这个问题。今年春节我参加北京庙会评选活动,我发现北京城里搞得很热闹,到了区县,年味儿就差多了,到了镇上,则冷冷清清,到了村里,简直和平常日子没什么差别。可历史上,村里春节的气息是很浓的。为什么年味儿越远就越淡?因为年味儿都是靠投资在支撑,大家不是自发、主动地参与其中,这样营造出来的人工年味儿,自然是投资少,味道淡,投资多,相对热闹。这样的情况,不利于长期发展。

  端午民俗不仅仅是吃粽子

  记者:我们的传统民俗多源于农耕社会,很多节是所谓“吃节”,精神内涵不足。端午无法走向世界,无法获取像世界杯那样的影响力,这是不是一个原因?

  高巍:我不同意这个说法,谁说端午节就是吃粽子?一个流传几千年的民俗节日,怎么可能没有精神内涵呢?我看过一套反映老北京端午节的民俗画,随便数数,也有20多种民俗,单就是吃,也有五道黄菜、五道红菜、五毒饼、黑白樱桃、大桑葚等说法,而且各地民俗都不一样。关键是许多民俗至今没有恢复,特别是祭祀的传统,过去端午要祭钟馗、虫王,这都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向往与尊重,忽略了这些内涵,端午自然就成了“吃节”,怎么能抵御现代文化的冲击呢?

  记者:要振兴端午文化,您认为应如何去做?

  高巍:还是要深入社区,北京有5000多个小区,不同小区的情况不同,有的聚居的是知识分子,有的是老北京,只要有平台,不同的小区会形成不同的新民俗。文化权是平等的,人人都参与进来,才是民俗,靠拿着一些标准的民俗形式,自上而下要求大家来配合,很难成功。一是大家不参与,二是难免挂一漏万,很多好的民俗形式反而得不到推广。

  记者:具体到端午节文化,哪些好的民俗形式还没得到推广呢?

  高巍:太多了,以单弦为例,涉及端午题材的至少有10多首曲子,足够办一个专场的了。此外还有很多民间活动,关键是现在都不尊重它们,只会一个劲儿地拿屈原说事,这样下去,端午节只能越来越冷清。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