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如何顺利度过“奋斗更年期”?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05日
来源:中国青年   作者:漆红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奋斗更年期”,也就是所谓“职业衰竭”,是指职业人员出现的一种心理问题。一个人在从业过程中出现的“枯竭状态”,是指在人际接触频繁、密切的(尤其服务性)职业中,因持续的工作应激、消极情绪体验造成的心身疲惫和消耗状态。枯竭状态的主要表现有:疲乏感、厌倦感、力不从心感、淡漠(缺乏激情)、易激怒、抑郁、焦虑、注意力涣散、工作动机削弱以及连带的工作效能下降、睡眠障碍、饮食及体重改变等。

“奋斗更年期”的成因与社会环境因素(如社会高度职业化、工作强度加大、社会支持和认可不足等)和个体心理因素(如个人职业发展期望值过高、工作与兴趣爱好不一致、容易从众攀比等)密切相关。

要尽快、顺利度过“奋斗更年期”,可以针对其具体症候适当作一些心理调适——

★针对疲乏感,调整方式是休养生息。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该休假的时候休假,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混淆工作与休息的界限。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就好比太阳能电池一样,电荷耗尽时,最适当的举措就是享受日光浴,在阳光下充电。当自己想休假的时候,用不着责备自己是想偷懒。

★针对厌倦感和淡漠,可以尝试增加新鲜感,也就是避免长期从事单一、枯燥的工作,设法让工作内容或工作形式有所变动,顺应人类喜新厌旧的心理特点。像所有生物有机体一样,人也会对长期单调枯燥的刺激(如重复性的工作)产生生理不应期,出现淡漠感,好比天天吃美食,最后也会食不知味了。所以要焕发工作热情,工作(质或量)的变动是必须的,推陈出新,不破不立。

★针对力不从心感,可以尝试自我接纳。出现“奋斗更年期”时,最让人头痛的是心里总觉得自己不行、自己无能,责备自己这不好那不好,严重时还会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一无是处,总是达不到自己的目标。一部电影里有句台词是:“小菊花就是小菊花,小菊花无论怎样也长不成大菊花。”当一个人处于衰竭期时,不妨以小菊花自喻,如果总是以大菊花的标准去要求自己,不接受是小菊花的现实,那就会因为自己长不成大菊花而累得筋疲力尽,最后恐怕连小菊花都算不上了。其实,从存在的角度、以万物平等的眼光看小菊花和大菊花,在本质上并无高下和好坏的区别。

★针对易激怒(即容易发脾气),不妨欲擒故纵。人们一般都认为紧张、生气、发怒等是不健康的,一旦出现就会对身体有害,所以一出现就想方设法把它们统统扼杀在摇篮里,所以总是拼命打压自己的所谓不良情绪,总想保持心情平静,结果却常常是剪不断理还乱,借酒浇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为什么适得其反呢?原因就是人们对自己的情绪不够宽容,不了解情绪也有它本身自然消长的规律,就像暴风雨迟早会平静下来。所以,有时候“让我一次怒个够”,风雨之后是彩虹。

★针对抑郁,要适当疏泄。像我们的身体一样,心理也会不通则痛。情绪亦如此,不愉快的情绪是心灵的毒素和废物,也必须有进有出,不要让它郁结在心里。有时候,人们在工作和生活的低潮期时,会控制不住情绪低落,这虽然是抑郁的表现,但实际上是一种自我调节。所以,当自己想哭的时候就干脆找个地方涕泪滂沱,哭过之后就会轻松了。

★针对焦虑,可以保持中立。对待任何事情不要以绝对好或绝对坏去评价,保持一种不轻易作评价、不下死结论的思维方式,这样就不会反复去思虑一件事情。为得失过分忧虑,让外物扰乱自己的情绪了。比如,古代一个国王请一个和尚说法,开始国王用非常好吃的饭菜招待和尚,等和尚吃完后,国王问饭菜怎么样,和尚就说了一声“嗯”。国王见和尚没称赞饭菜好觉得很奇怪,于是就做了更好吃的饭菜招待和尚,等和尚吃完后,国王又问怎么样,和尚还是说“嗯”。国王又奇怪又生气,于是便用很不好吃的饭菜让和尚吃,然后问和尚怎么样,和尚还是说“嗯”。国王就更奇怪了,问和尚:“怎么无论好坏你都是说‘嗯’呢?”和尚说“你不是来请我说法的吗?”国王一下恍然大悟。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态度,实际上是一种保持心态平静的方式。

★针对注意力涣散,可以抱着轻视的态度。比如有的人有这样的体验:玩游戏时可以持续集中注意力,而对事关重大的工作或学习任务却难以持续专注。这是因为当一个人在思维上认为工作或学习非常重要,事关重大、一定要成功,如果不成功就会有不好的后果时,越是对一个事情有非常极端、非常关注的判断,反而会影响到持续的关注能力。而对于游戏,一般对它的判断就是:不重要、是放松的、是让人们娱乐的,游戏能否成功都无所谓,抱着这种比较轻松的心态,思想上不是那么紧张,反而更容易集中精力。

★针对工作动机削弱,可进行动机分析,也就是重新认识自己,自己问自己:“我到底想干什么?我到底喜欢干什么?我到底需要什么?”如果一时想不起自己真的需要什么,那也没关系,心理学家早就为我们总结归纳出了,人的需要和愿望不外是生理需要:食色性也;心理上需要:安全感、爱与被爱、被尊重以及自我实现(即做自己喜欢而擅长的事情)。当你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不妨以心理学家的归纳为参考,看看自己这些需要是否都已得到满足,哪些满足了,哪些还没有满足。了解自己的需要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去行动。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