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做慈善可以让人更快乐更健康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04日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作者:李卫芹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最近,玉树地震灾情牵动了每个人的心,人们纷纷慷慨解囊,无私援助,展示了中华民族儿女的炽热情怀。心理学家认为,热衷慈善、乐善好施的人心理健康程度和心灵快乐指数均高于普通人,他们比一般人更健康、更快乐。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是人们常爱说的一句话。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慈善的本质是生存互惠——你帮助他人,就增加了得到他人帮助的可能性。互惠是群体的生活方式的特点。人都有强烈的归属群体的意愿,保持社会认同,就会获得满足感。
  在即将开幕的上海世博会现场,活跃着一批老年志愿者。他们热情疏导人群,帮人指点路径,忙得十分开心。马老先生告诉记者,自从做了世博会的志愿者,他每天都很愉快,感觉年轻了不少。“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自己又很开心,这不是双赢的好事吗?”他说世博会结束后,他打算在社区组建一支志愿者队伍,常年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仁者寿”,这是中国传统的养生观。调查发现,做善事时人的心情特别好,情绪积极,自尊得到提升,可以获得真正的快乐。行善活动中,无论助人者、受助者还是旁观者,都能从中体会一种和谐与愉悦的感受。心理学家杨霞这样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是会改善个人情绪,使之良好,有效减轻自己的身心压力;二是助人的积极效果和身心压力的减轻,对自己的健康会有积极影响。这说明助人本身就蕴涵有内在的回报。
  通常,我们总认为心情好的人才愿意助人,其实,许多心情糟糕者同样愿意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那些正在为糟糕的考试成绩而闷闷不乐的学生,当他们走在校园里时,路遇一个人手中书本纸张突然散落一地,他们会比平时更主动去帮助他人。
  杨霞分析说,这样做是一种自我满足,可以给自己带来内心的回报,同时,看到和自己一样不走运的人,有助于抵消不良情绪。这也是有些处于内疚、悲伤或者其他消极心境者,愿意主动帮助别人,让自己感到被需要的原因。慷慨助人,是一种使自己振奋、自我满足的方法。很多人乐善好施,愿意倾听别人的苦恼,喜欢帮助弱者,其中一个重要的心理原因就是这样做可以让自己心情更好,得到快乐和满足。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