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人生>>正文内容

实证佛法,圆满人生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陈泉州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实证佛法,圆满人生
  (2007年5月1日讲于极乐寺共修法会)
  陈泉州
  “实证佛法,圆满人生”是我们提出来的弘法宗旨,也是对每一个参加共修班学人提出的切实要求。它的意义很可能在现在还不显著,也许会在若干年后或者更长远的时日,才能给我们带来深远的影响。
  “实证佛法”是证悟成佛的要求。佛教包括教证两法,“教”必须落实到“证”上才有意义。“实证”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依次第一步一步地踏实修行,如出离心、加行、生圆次第等等,最终证悟成佛;另一方面,要在社会世俗生活中去实践佛法,在成功失败中磨练心性,转烦恼为菩提。佛教在各个时代的生存、推广与兴盛都须要与时俱进,现代社会的佛教,其教理、教制也须与新的时代相适应才能健康生存。
  我们提出的“圆满人生”,是“人间佛教”思想的延伸。一方面,主张在实际生活中化烦恼为菩提,转五毒为五智慧,处处是道场,行住坐卧皆禅定;只有这样,心才能不为外境所转,时时清净,“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另一方面,“圆满人生”还包括世间法的圆满,如身体健康、事业有成、家庭祥和等。提出这个理念有如下几方面背景和原因。
  (一)提出“实证佛法,圆满人生”之弘法宗旨的
  背景和原因。
  1.从佛法的终极目的来看,要达到其目的就必须通过实证。
  佛看到六道皆苦,佛法的目的就是另众生解脱、离苦得乐,建立佛教、建立僧团也是为教化众生证悟成佛而施设的方便。
  在佛教出现之前已经有多种宗教,他们也都关注并试图解决生死问题。宗教产生的根源就是生死问题。死意味着生命的结束,意味着与所有亲人、所有成就的永别,所以死是最不愿面对的痛苦。各种宗教产生的缘起几乎都是思考与实践如何永生,或者可否转换一种死法。但是其它宗教并不圆满,原因在于他们不能与时间同在,必然死亡,还有烦恼缠绕,即便羽化成仙,逍遥天上,他还会发脾气,还知道报复,这就是它们不究竟的一面。很多人对世间持有悲观看法,“人生好比采花蜂,采得百花成蜜后,到老辛苦一场空。”曾经缠绵恩爱夫妻,大限来时可能永远见不着了,多么深挚的情感都化为乌有,这不是很悲哀吗?讨债的也罢还债的也罢,在黄泉路上,各自转世去了,彼此在浩渺的轮回中如同陌生人甚至彼此为敌。
  佛教就并不完全认同这种悲观的人生态度,只承认讲对了一半;佛教虽承认万缘万物的空,但最后还是要求我们积极地面对人生世相,积极地求解脱,求得在定中、在妙有中的成就和相聚,也就是与时间同在,即佛教的最终宗旨——常乐我静。进而言之,虽然其它宗教都努力解决生死问题,惟有佛教对众生的苦有深入细微的了解,并且强调转化苦难;苦也好,空也好,都不是从消极的层面认识的,相反认为它们可以促使人惜时如金地修行,最终离苦得乐;按净土宗之说是到达一个极乐世界,按大圆满法即生成佛之说,就是即生证悟佛的境界。可见佛教中的各个法门,都是为了脱离苦空无我,达到常乐我净。那么“实证佛法,圆满人生”的口号,首先就是根据这个终极目的提出的。怎么能离苦得乐呢?就是必须一级一级来证悟,而不是证一次就解决问题了。
  2.是佛教当前的发展状况。
  首先须回顾一下中国佛教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大发展阶段:
  (1)两汉到两晋时期。汉代,是佛教最初于从西域传人期,当时人们对佛教教义很不了解,只是将佛作为新的神祗来供奉,认为其神通广大,与对待西王母东王公之类的神灵没什么区别。
  魏晋时期,知识分子们潜心佛学成为主要的社会风尚。那时开始探讨“空”的思想,但这些思想不是偏空,就是偏有,落于两边。由于对于佛教还很陌生,当时就以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尤其是老庄学说和名相来解释佛教,这是早期的格义佛教时期。这种状况直到东晋道安、鸠摩罗什的出现才改变。
  (2)东晋至南北朝时期。东晋西域的鸠摩罗什来到中国,翻译了大量佛经,开始将中观思想引入。当时高僧众多,有神通、有证量的随处可见。在教制上,为使外来的佛教能在中国本土文化中的扎根,道安法师改革了一些制度,比如为孝道给故去父母烧香、烧纸,原本在佛教中不被允许,道安法师给予容许。这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使佛教在中国站住了脚,打开传播空间。这时期的佛教进入昌盛期。
  (3)隋唐时期,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鼎盛期,出现了许多宗派,天台、法相、唯识、三论等各宗,其中最显著的就是禅宗的兴起。六组慧能将禅宗发扬光大,其后又出现了许多大善知识,常在棒喝间使人立断俗念,彻见本心。当时的很多优秀人才涉足佛门,佛教自然兴盛。当时的佛教已融于中国的人文思想,成为真正的中国佛教。
  (4)宋代至明清,佛教总的趋势是走向衰微。五代时期战乱纷起,各宗隐没,而独禅宗隐居山林,不受战乱影响,五代末又发生了后周世宗灭佛。所以从宋代以后大成就者就很少了,而且理论贫乏,佛教逐渐走向民俗化。
  (5)近现代佛教。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强烈冲击中国社会,佛教衰退,出现明显世俗化倾向。佛教沦为专作法事,为亡者服务的佛教;理论水平低,佛教整体形象差。面对这种情况太虚大师提出了“人间佛教”思想。他最初提出的是“人生佛教”,主张主要靠人的自力修行,修禅定,转识成智;同时,以世俗生活的困境为修行助缘,时时观照自心。后来他又提出“人间佛教”,主张以人格的完善来改良社会,弘扬大乘佛法的菩萨精神,利乐有情。
  现今社会的佛教存在着一些误区,如果不扭转过来,很可能影响佛教的生存。一方面,有些人热衷于搞慈善、搞收藏、搞旅游、搞经济、搞教育、搞响应,有时达到偏执的程度,这就使佛教变得世俗化、庸俗化。佛教以及任何宗教去做一些这类工作,并不是坏事,但是不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其中,不能把自己的事业本末倒置了。另一方面,在修行上,教育信众一心向往死时往生极乐世界,而忽视现世人生的生活,忽视生活中的修行。这使佛教在信众心目中变成了如何死的宗教,而不是让人的生命更喜悦的宗教。
  佛教有教、证二法。教是闻思,证是证悟。说得再圆满、再天花乱坠,不去证悟,只是画饼充饥,说食不饱,终究解脱不了。从当前佛教发展的现状来看,我们提出以实证弘法,不仅独树一帜,更为重要的是富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提倡实证,可使学佛人重视实修、重视证悟。若每一位修学佛法者都能秉持、坚守这一点,我们是不是就能把末法时代倒转过来,阻止或化解末法险象呢?密宗不讲末法,显宗讲末法。为何密宗不讲末法?因为她有个大圆满。大圆满法即便是在五浊恶世的时候,也能让人在历代上师加持下即世解脱,所以密宗不强调末法。如果大家都切身实证,宣传实证,众生都去履行实证,这个末法可能就会晚来,甚至从历史发展的链条中销声匿迹。所以从佛教当前的发展状况看,我们也应该大力倡导这个理念。
  3.从中道观立场看。
  中道观是大乘佛教的根本思想,也是佛教徒应该具备的基础知识之一。中观学派创始人龙树菩萨的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是中道缘起说,其否定有无、生灭等各种对立的两极,用不偏不倚的观点来解释一切缘起,点明世界现象。在谈论万物缘起时,龙树菩萨主张“破执空有”。他既反对小乘说一切有部的实有观点,也反对大乘方广部的虚空观点。他认为缘起不是单纯说有或说无,而应是有无的统一。他从认识论的角度强调人的认识应从感性开始,而感觉无非是由内根与外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虽然龙树认为内根与外境都是“自性空”的,但其“破执空有”,提倡综合空有的中道观的主张则从认识论上强调了认识源于主客双向交流的重要性。龙树菩萨写的中观论,是大乘中观的“中”,是正确的中,不是中间的中,它不偏离两边。怎么不偏离呢?一个是有,一个是空,比如这个桌子确实是存在的,但它又是各种因缘合成的,是空性的。也就是知道所有事物是空性的,又承认它们的存在,不偏“有”,也不偏“空”,这就是不执着。用这种观点来看一切事物,这就是“中道”的观念。
  为什么现在要强调中观立场呢?现在佛教界有种风气,说修佛就是为了往生,死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把佛法看得片面了,学佛绝对不应仅仅为了往生。如果佛弟子只为死后有个好去处,整日暮气沉沉,完全忽视现世生活,放弃工作、不顾及他人,显然这是对自己此生的主动放弃。不珍惜此生,放弃此生,如何自利利他、自觉觉他呢?这种观点显然是偏执错误的。如果认为佛教仅仅为死服务,其智慧的光辉又何存呢?现在,我们经常会遇到有些出家人,还有一些教内的人教育信众:“好好念佛呀,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死啦,你得时刻准备着到时候你上哪儿去呀?”这句话不错,也着实重要,但是仅择取其中一面而强调,就易造成误导,违背了中道观。错误的核心在于忽视了重要的人生,忽视了佛教“有”的一面:我们本是活生生的人,要从事世间的工作,要身体健康,还要善待亲人;到老了,虽可颐养天年,但还得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还得做得尽善尽美,认真负责,而不是应付了事。佛教徒所追求的圆满,不应只是死时的圆满,也包括生时的圆满——事业圆满、说法圆满、度众生圆满……心想事成,健康幸福,这就是“中道”。此生有多少有意义的事情等我们去做啊,有多少有缘众生等着我们救度啊,这种念头能促使自己成功、成就。必须强调,我们修学佛法是立足于现实的基石之上,抛开现实的修行如建空中楼阁,随时都会因内外因素的干扰而功亏一篑;退而言之,现实修学中不能圆满,期求离开尘世后得以圆满更是纸上谈兵。通过实证,就会体悟轮回与涅槃其实不二,人间与净土也并非完全对立。
  佛法为帮助人们实现人生圆满提供了很多方法:如包括财神法在内的事业部法。佛教为什么设财神呢?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度那些大魔头,让他们当财神爷呢?给他摩尼宝,可以变出很多金银财宝来。黄财神手拿一个老鼠,那老鼠是宝贝,要什么给你吐什么。财神就是我们修佛的后勤部长、财政部长,就是给我们送财富的,你不要就是资源浪费呀,修学佛法需要财富的保障。再说身体,为什么有东方药师佛?因为身体不适,会在某种程度障碍修行。而且,各方面都圆满成就,会使大家因敬而生信。所以现实中也要圆满、圆融,不能偏重于死,还要珍惜人生。从中道说,学佛不是为了穷,学佛不要身体弱,学佛更不是将如何死视为终极目标。
  综上所述,提出“实证佛法,圆满人生”的理念有如下三个原因:第一,佛教缘起于众生离苦得乐的期望,只有实证才能达成此目标;第二,现今佛法的引导存在一种本末倒置的现象——热衷搞慈善,搞佛文化,不注重实修;第三,很多人对佛法存在一种误解,认为佛法太过消极,偏重于死,不注重人生,但这绝非佛法本意。我们提倡的是:以实证学佛,富贵学佛,究竟解脱;不是贫穷学佛,口头学佛。以上是提出“实证佛法,圆满人生”的背景和原因。
  (二)“实证佛法,圆满人生”的内涵是什么?
  1.“实证佛法”的含义
  “实”,是实践,实现之意。不同的理解代表不同的境界。实践是强调修行的过程,是刻苦修行的要求,就是努力去一步一步地证悟。然后在现实中体悟,就是实现。没有这个实证的“实”,后边所谈都是空的。一个人修了半天,自己没有体悟,也没有成效显现,这不是佛法的问题,也不是师父的问题,是你自己与佛法不相应。同样的微波炉,洗衣机,只要你接通电源打开开关,就能运转起来。不打开开关,摆放多少年都无法运转无法相应,这是你自己的问题。如果你停滞了,需要查一查,是因为你没有相应?还是有私心,装不进东西呀?要耐心找找。修佛法只要是方法对,都能够受益。必须从相应这个契机人道。实践就是必须踏实地修行。有人一提修行就这么说:“今天没时间了,明天吧”,“等我孩子大一点吧”,“等我的生意做完现在这一单吧。”若要找理由,处处皆是,临近死亡也能找到理由。不去实践,不付出辛苦,看得再多,说得再完美都不行,反而成为所知障。所以要真正去实践,去刻苦修行,而且在身上显现出成就来。
  “证”,就是有成就,修是因,证就是果。既然修了,就必然有果,就有证。人身体内的能量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放射出来,这点自然科学可以证实。如身体会发烧,就是产生热能;心电图、脑电波,证明身体有生物电,是电能;有电就能通过意念将能量发射出去,就能作用于对象。比如体内哪里有一块病灶,禅定就能治病,把意念就往这儿集中,让能量往这儿发射,就能发热,就能杀死病菌,就能够治病。外界也存在着能量。人体就是发射站,意念包含有信息和能量,又能发射,这种信息能量到达宇宙空间,和宇宙空间的能量互相作用就能启用,所以这个果就产生了。修行必须有果,就是有证。
  佛法本身就是用来实践的。有位大师曾经说过:“佛教是实践的宗教”,佛法是为达到圆满智慧而设的一种手段,实修就是转识为智的过程。有很多高学历的居土修菩提心,修皈依,拿到法本浮光掠影看一遍,自认为什么都明白,也修法了,但其实那只是懂,根本谈不上修。必须有心灵的震撼、心灵的共鸣才叫修证。所谓佛教是实践的宗教,就是必须知行并重,知行合一,知之极即是觉,彻底都清楚了就达到觉悟的境界,觉行圆满就是佛。
  如守戒严格了,妄念就少了,妄念少了心就清静了。清净了就会进人禅定,禅定细观之后就有觉受,觉受就是证。修菩提心,修气脉明点,拙火定,都有证啊。修菩提甘露从顶部往下降的时候,会有大乐,有这种感觉了,就愿意去修了,就有瘾啦,不让修都不行。
  证悟是有次第的,并不是一蹴而就。比如修皈依,要知道皈依的重要性,要真正生起宁舍性命不舍三宝的决心,要证到这一步,然后再证菩提心,真正生起菩提心。有了这两个基础,你再去打坐,去证悟空性,肯定容易人定。若这两个基础没修好,你能直指空性的境界才怪呢?而且极易走上邪途!
  很多密宗弟子一听灌顶就赶过去,一说来了个上师又都去了。即便接受成百上千次的灌顶,不修又有什么用呢?不修证就不是你的。每证一些,离成佛就靠近一些,证了寿就延长了,证了身体就好了,证了福报就来了,然后还要智慧增上,福报资粮双运,最后觉行圆满,需要证的都证完了,好!成佛的时日也就到了,这就是次第。
  2.“圆满人生”的内涵
  首先要明白,佛法是指导众生离苦得乐的方法。既然目的是离苦得乐,此生就应为之而努力,此生就有办法实现,何必一定要等到死后往生?佛法其实不离世间法,但是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始终存在误区——追求的只是往生,追求的只是死后,不重视此生的修行和生活。存在这种修行目标的偏差,当然不可能如理如法地修行,更难以收到法效,也体会不到修行对人生各方面的改善作用,体悟不到修行的喜悦,那么他学着学着就会退转。反之,明确了佛法修行的目标,如理如法地修行,才会慢慢有了证量,才会法喜充满,人生也能顺畅,他就越修越有滋味,越修越有劲头了。如果要考察自己修行途中有没有进步,就要从证量上去找。
  佛法就是要离苦得乐,就是要得大自在。我们提出的“圆满人生”也就是得大自在,而且始终自在具足,那么“圆满人生”其实就是“实证佛法”的结果和体现。如何才是“圆满人生”呢?可以将其归纳为十个自在:
  (1)“寿自在”,能够长寿。
  (2)“心自在”,心在生死之中不被污染,不被外界环境影响。
  (3)“财自在”,有钱花。无论你想做点什么或买点什么,都有限制,这就是不自在。举个小例子,我愿意做成这个买卖,不为赚钱,只为我的事业成功,我开个小店,红红火火就成了,这叫自在,财的自在。
  (4)“业自在”。就是不背恶业了,只有善业,做善事。人有第八识,第八识是个大录像机,好坏事都在这里面录着呢,你怎么做的这件事,都记录在第八识中,如果想要改变不好的记录,就是忏悔。一起心动念,造了业啦,不好!或者做了坏事,不好!马上忏悔。你立刻忏悔,录影机就不录了,你起念或所做的坏事就消除了,就不受报了,没有恶果了。还有,你做了好事,有时候因为念头一起,就把这个功德给销毁了,怎么办?做了好事赶紧回向,一回向录像机就记录下你做的大好事,下一次给你多少多少善报。好事记下来了,坏事不记,这就是业的自在。
  (5)“生自在”。生自在就是可随愿去任何地方往生。去兜率天,去西方极乐世界,去药师佛净土……,自主决定去向。相反,恶业深重的人只能随业投生,不得自主。
  (6)“胜解自在”。胜解就是能随意变现,孙悟空才七十二变,圣解自在可变化无数。
  (7)“愿自在”。愿自在就是心想事成。看到土地干旱多时,老百姓急需降雨,你就吹一口气,下一场雨。再看有人命运多劫,发个善愿就可帮助他成功;看到众生苦难重重,想建一个极乐世界,把他们都接过去,阿弥陀佛不就建成了吗?见众生业力太重,发愿看看我的相,念念我的心咒,就消除业障了,金刚萨捶不就做到了吗?这就是愿力的自在。
  (8)“神力自在”,就是能有神变的本事,能通过这本事解救众生。虽然佛教从来不主张显露神通,但是你可以暗自用法力帮人,这没问题的。四地以上就有神通了,起码可以救人。用一个米粒就能治一个病,这并不是药,不是物质的东西,是一种心意的力量,就是神变的力量。
  (9)“智自在”。就是所有的问题都能看到、听到或者想到,所有核心问题,一下子就明白了,就是如所有智,尽所有智。
  (10)“法自在”。契进之智,你与佛的证悟一模一样,不异不二,你就是佛。
  达到这十个自在,就是大自在,就圆满人生了。圆满人生是由生到死这一段的满意自在,而且具足了往生自在。只有人生圆满了我们才不枉此行,不枉作人一番。如何达到?只有实修实证,验证佛法,体悟佛法。暇满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大圆满法更难遇!我们已接到了大圆满法脉,不去努力,甚至退转,不是太愚顿了么?
  (三)实践和弘扬“实证佛法,圆满人生”之理念
  弘扬佛法是我们义不容辞、刻不容缓的任务,我们应当将如此殊胜便捷的解脱办法弘扬出去,让人人都得到解脱。不过,要想有这个弘法资格,必须先自己实证,这是最切实最畅通的弘法捷径。所以我们要先作“实证佛法,圆满人生”的实践者,在此基础上作一个弘扬者。
  有无数例子证明,只要是实践佛法,都能受益。会什么都好起来,职场顺畅,生意赢利。但是你不要过贪啊,你还得根据自己的情况,不能说:“我想当总统!”无论做什么事,身体健康就行。我就不要求别的,我只要能弘法就行。我今年六十三周岁了,有人说我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一些,身体非常好,这就是实证。像我做事,总是很顺利。我到石家庄四、五年的时间,就盖谛音寺了,帐上几千万根本动用不着,到年终钱从哪儿来的我都不清楚,我始终认为是佛菩萨给的。还有一个特别奇妙的事,我的一个打字员在我沙发底下就能捡到我的一张一百万的存单,我记得这个存单肯定花了,她打电话说:“有一个定期存折,一百万。”我说:“不可能,你看是不是用过啦,是旧的呀?”他说:“刚才会计说是真的。”那时谛音寺正要装修,就差这个钱。我回来一看,确实是真的,不可思议呀!
  所以大圆满只要实修,就能得证,即身受益的例子多了,要用这些实际例子去弘法,就能得到佛菩萨对我们的加持,能解救一大批众生,这个功德是不可思议的!所以要做“实证佛法,圆满人生”的实践者和弘扬者。
  我常举那个例子:在北京宛平县,晚清时期,有个人虔诚念佛好多年了,有一次他腿疼得不行,他就说:“我学佛这么多年了,腿痛还未减轻,我要这个功德有何用?你们谁愿意要我卖给你们了。”有一个人就说:“怎么卖?”“一壶酒,两盘莱。”“那好,我来”,马上就买了两个菜,喝了一壶酒。这个卖功德的人当晚就做了一个梦,梦见他爸爸拿拐棍打他,“你这傻小子,你知道吗?你早该没命了,就因为你念佛,佛菩萨的功德加持,你身体稍微有点疼,你都受不了,你说你傻吧?”最后他被吓醒了。醒来以后,一想自己犯了大错误,连忙去找那个买他功德的小子,欲退回饭钱要回功德。可人家说:“不卖也不行了,你已经说了,你酒也喝了,菜也吃啦,你说不卖就不卖啦?”没几天他就患了重病,卧床不起,很快死了。当时有个秀才把这件事记录下来。这说明信佛之后不一定马上就什么都转变过来,学佛肯定会受益,但不一定即刻就有显现,若有点不顺就怀疑佛法,说明见地实需提高。要把见地提高上去,解行并进。
  要有菩萨精神,多多弘扬“实证佛法,圆满人生”的理念,用法来供养更多的众生。我们每一个人都肩负着这一责任!大乘菩萨就是要去弘扬佛法。实事求是地说,要说传教精神,咱们不如基督教徒积极主动,当然这跟我们的教义等很多因素有关。我们积极弘扬,还要有因缘,不要硬拉,硬拽,要缘分成熟,弘扬一定要讲方法。对于那些修行佛法的,我们则一定要讲实证,把“实证”的口号打出去。以一传十,以十传百,以百传千,以千传万……无有穷尽,如此,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实修了。将实修实证的学佛理念慢慢传播下去,通过一两代人,可能实修实证佛法的风气就确立了,那我们给后代无数众生真正做了一件大好事!我们一定要实修实证,我们一定要弘扬正法!用我们自己的实修实证和实际例子,让更多人来信佛、学佛。尤其一点,我们还是大圆满修行者。
  最后,以实证的大圆满成果,来推动这一宗旨的弘扬。大家知道大圆满法是实修实证,能够即身成就。我们这个法系可以给大家“三种成就必具其一”的承诺。第一个就是证得大圆满即身即身成就,这是最高的殊胜成就。第二个中阴身成就。我们将成立中阴指导团,指导金刚道友在抓住中阴身的机会解脱。第三个往生兜率天。释迦牟尼佛曾授记,凡是没有成就的,皈依弥勒佛的,命终时伸懒腰的功夫就到兜率天了,在兜率天听弥勒佛说法,开悟后跟着弥勒佛下来度人。这是最保险的,又省事,所以实在不行,你就先到兜率天再成佛。我们有这个传承,只要你发发愿,念一念仪轨,每天有那么几分钟就行。我的父母都在兜率天,都是九十岁往生的。
  (四)发起几项倡议
  我们是大圆满修行者,大圆满法怎么解释呢?它是大深密、大相续、大寂静、大究竟、大精进、大遍迹,它能包容一切,含摄十方,十方圆满,是大自在、大圆满、大证悟。大深密,大相续,大寂静……这些是术语,你知道这就是佛的心境,佛的境界就行了。十方圆满,哪十方呢?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这八方,还有上下,共十方,所有的十方都包括在内了。而且是最广大的圆摄,包容一切,诸法实相,实相就是涅槃,就是说诸法都是圆满的,诸法都是不变的空性智慧。能圆摄一切,你证了大圆满可以心想事成。但是一定要想好事,若想这个事不好,那也真能成。人要锻炼自己的脑子老想好事,别想坏事。人家本来告你一件好事,你想:“哎呀,哪儿可能有问题。”就真可能有问题。
  在极乐寺有个大圆满禅修中心,将来就以此作为机构来弘扬大圆满。
  我们将组织指导队伍,以家庭个人修为主,共修为辅。因为除了逢年过节我们不可能有条件经常性的集中共修。希望大家有了证悟之后,加入指导队伍。修证与不修证是不一样的,有修证的人讲话就能人你心底,人心髓,让你的心灵有共鸣、震撼;不修证的人说话在上面飘着呢,两张皮,没证量。所以每个人一定要有证量,然后当引导师。因为传法上师只有一个,上师在关键时带修是没问题的,但在其它时间,指导师带着闻思,然后再带修,就可以了。
  关于弘法,我有几句深刻体会:“无政不养道,无财不弘法,无证不长久,无众不传法。”
  一是“无政不养道”,没有政府好的宗教政策,佛教不可能存在。同时佛教界也应该为国家和社会尽一些力量,这既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也因“有为才能有位”,这样社会才能承认我们,相信我们。现在宗教政策逐渐开明,这是很难得的,这是佛菩萨的加持,也是因为佛教对于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逐渐被认可。所以“无政不养道”。
  二是“无财不弘法”,要有基金,大家今天上午灌顶的法供养,那就是弘法基金。我们建立弘法基金会不会有问题?只要真法在,钱不是问题,我对这个基金从来没有发愁过。每一个人都要广修福报,为弘扬佛法做点工作。
  还有,“无证不长久,无众不传法”。你没有真实的证悟,法就传不下去,就失传了。你没有应机的众生,众生不需要的,你传播不了,往后传不下去。凡是失传的,都是不与时俱进,不与社会相适应。必须与社会相适应才行,相适应又需要,才能传下去,再好的东西,群众不需要,那就无法存在了。净土修法为什么能流传呀?简单,念阿弥陀佛就行,干着活儿也念,念也方便,修行也方便,他的理论简单。禅宗为什么能弘扬啊?人生处处是禅,不拘形式,打架、杀人也是禅,棒喝也是禅,参话头,参公案……都是禅,所以它方便。就是这四句话,“无政不养道”、“无财不弘法”、“无众不传播”、“无证不长久”,没有这些宗教是要灭的。
  最后,要有一套有利构建和谐社会的戒律和方略,就是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我们要求,修行大圆满的弟子必须报四重恩:“报国家恩,报父母恩,报师长恩,报众生恩”,皈依证上写着。构建一套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修法制度,还要搞慈善,搞放生,改善生态环境,如将来可在这个山上植树、修放生池、建塔。这些是我的设想,也是大家共同的倡议。我们要尽全力去弘扬“实证佛法,圆满人生”这个最务实的理念,我们在座的都是菩萨,一定要弘扬!如果我们做到了,我们不但自己成佛,还能让周边的人成佛,让众生都成佛,这是佛的宏愿。我们也要发此宏愿,让众生都离苦得乐!利益无边法界!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