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人生>>正文内容

佛教的思想与人生观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悟 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的思想与人生观
  悟 明
  一、前 言
  国父孙中山先生说: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宗教是造成民族和维持民族之一种自然力,人民不可无宗教之思想·。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佛教三藏十二部经论教典,在人生思想修养行持上,不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亦即是“佛法的大意”。佛教的人生观:佛是由人而修戍“正觉÷(佛)我今天要讲的“佛教的思想与人生观”都是属于人类的事情,应从人的本身说起。佛法以人天为基本对象,我国固有伦理道德就重人道,即(人权),并重天道。这是民族性的思想,亦是我国文化学术思想的本源。
  二、佛教的思想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四句渴可以引证白居易参访鸟窠禅师的一个故事公案。鸟窠禅师是他的别号,法名道林:生于唐代杭州人氏,九岁出家二十一岁受具足戒,至京城亲近道钦禅师开悟后,回到杭州西湖边山上大松树林,在树上结坐参禅,号称鸟巢和尚。元和X年白居易做杭州太守,问部下此地可有高僧,部下告说西湖边山上松林树上有一位高僧……白居易闻名禅师,特往参访,看鸟窠禅师坐在树上说:禅师坐在那里很危险吗?禅师答:山衲坐此安静无扰,太守危险大甚也。白答:弟子位镇山河,何险之有,禅师说: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耶。白乐天随问禅师如何是“佛法大意”?禅师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乐天随说:这两句话三岁儿童都知道!鸟窠禅师即答:三岁儿童都知道,十八老翁行不到。白乐知天听师之语,礼拜告退。诸位这诸恶莫作,不是一件什么很难的事,十恶的恶事如能守住,再能众善奉行,在个人来说,能使身心健康,事业戍就顺利,在家庭方面合家平安吉祥如意。如何除十恶行十善呢?最简单的,实行三好的信条。一、说好话:不恶口、两舌、妄语。爱语、善语。二、做好事。三、存好心:推行每个人。能实行这三件好事,在世间法来说,国泰民安世界和平。在出世间法来说,不失人身,得大富贵,能生天堂,戍阿罗汉、菩萨、佛的境界。1.2.是属于行动方面。3.就是属于思想方面。以上所说就是佛教的思想。
  三、佛教的人生观、 现代佛学权威太虚大师说:“如果发愿戍佛,先须立志做人,三皈四维淑世,五戒十善严身。”根据这四句偈的话,就是先要把人做好,一切事业才有成就。做人之道,应依佛教的三皈、儒家的四维。先说明三皈的意义。三皈:一、皈依佛为师,就是要学佛之行,学佛之智,学佛之德,学佛之道。二、皈依法,法就是佛所说的教法(三藏经律论) ,故说: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说到智慧,有世间智慧和出世间智慧之别。这里说的是出世间智慧(真智妙慧),但世间智慧为有漏的世智变聪的智慧。这有漏的智慧妤坏不分。自称之能,一个世俗人不但不能戍圣贤之道,就是事业也常遭失败三一、皈依僧,僧自菩萨、阿罗汉及现在受过三坛大戒的僧尼。你皈依他,现时可以说法开导,使你走上正路,能依三皈的道理做人,就不会走上歧途极端,这就是做人的标准,才能达到一个人的完美人格品德。若是每个人能修养戍佛的真智妙慧,不但事业成功,家庭美满。就是修戍佛道,相信亦无疑问。
  再就世俗来说:一个人要使人格品德完美至善,一个国家要强盛壮大,均须以“四维”为根本。古训云:“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又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所以“四维”可以淑世安邦,可以救世强国。先总统蒋公当年秉政,在准备对日抗战时,为振奋人心,挽救国家危土,厉行新生活运动,首重礼义廉耻之推行实践,使当时全国军民士气,为之丕振,抗战八年,获得最径胜利中华民国列为世界五强国之一,民心土气旺盛,影响最大。在佛法上说:“四维”总是世间智,有欠圆满的。“三皈”是出世间智,是究竟的,是无漏之智,所以一个人若求有一个完美的人生,则须以“四维”为立身之本。而益之以“三皈”,始克臻于完美与至善。因此“三皈”是人生意义的升华。同理一个国家要固本安邦、复兴图强,则弘扬“三皈”可以济“四维”之不及。因此“三皈”是国运昌隆//水臻磐石之固的良药。五戒十善的功德妙用,说起五戒更是做人的准绳,一个守五戒的人,不但今生是位道德尊宿长者,受人崇敬:来生将是一位大福大贵的大德。根据戒经上说:“若人受持五戒者,得大智慧,成就一切善法功德,若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戎,则十人淳谨,若百人持五戎,则百人和睦相处。能传此风教遍于宇内,则仁人百万,夫能行一善,则去一恶、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家,百刑息于国,其为国主者,则不治而坐政太平矣。”所以受持五戒、不但对于个人身心快乐自在,抑且辅助国治、益补邦家矣。五戎在儒家谓之五常,以仁者不杀生害命,义者不盗取无义非分之财、礼者不邪淫别人妇女、智者不饮酒、信者不说妄语。十善者:身有三善、不杀生命、不盗、不淫。口有四善:不恶口、不两舌、不妄言、不绮语。意有三善:不贪、不嗔、不痴。这十善法,如果从反面来说:就是十恶法。行持十善法门,能生天堂……佛教虽教人修最上乘法,修行人仍分善根宿慧而定。就是说要分顿根渐根、拿禅宗来说,他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戍佛。这是善根深厚顿根才做得到。但也有根基迟钝的人,由初步进修先破本参。进一步破重关,最上一乘破末后关(牢关)。所以,做人修道都要以根基而定……。
  四、信愿行
  以上所说,在思想人生观做人之道。都离不开信、愿、行三字,并切要实践才能达到完美的思想人生观。信、颐、行如鼎三足缺一不可。世出世间之事如不具足信、颐、行的志愿,根本就不能成功。佛教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最重要的是“信、颐、行”我今天所报告的都没有离开这个世界的人生观二叫面业已说过,如何做一个品德完美的人,就要实践这信、颐、行、……希望大家以三皈四维五戒十善做人完成完美的品德人格。则社会和谐、国泰民安、世界和平!
  摘自《海潮音》第68卷6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