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人生>>正文内容

《慧炬》给我的智慧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李钦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慧炬》给我的智慧
  李钦安
  “唯有智者以譬喻得解”,这是《法华经》中的一句话。在《慧炬杂志》登出的文章中,常常有引用这句话,每次当我看到时,便自然地沉入深思中。首先我想的是,什么叫作“智”?哲学家有他的“智”,科学家有他的“智”,农夫有他的“智”,商人、企业家……等,均有他们所谓“智”。其实,“智”的解释简单地说就是真知、正知、正确的了解一切。目前人类所谓“智一,很使我怀疑它是否可认作“真知”。因为这些由眼看、耳听而归纳演绎出来的所谓“智”,都是相对性的、比较性的、多缘所生的、极不正确的。换句话说,人类是无法从眼、耳、鼻、舌、身、意,或声、色、香、味、触、法之中,得到真知——正知。我个人认为,要得到正知之智应取另一种途径、另一种方式——体悟,才能了解什么是正知?什么是正智?记得《慧炬》里常常有学者这样说:哲学乃思想的领导,是用来启发人类得到真智,帮助人体悟真理,使人类拥有生命的最高智慧。这些学者明显指出,体悟出来的真理,才是最高的智慧,因为人类无法以文字、言语来表达超乎他们感觉的东西。正智绝非从人类物质世界可以探讨得来,《慧炬》给人们带来了这超越的正知,指示我们探讨与体悟正智的道路,从而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宇宙的解释,它给我指向的道路影响我以后人生的整个历程。这正智之道使我有决心、信心,坚定地走向“心无挂碍,无有恐怖”之境。生命是每个人都信赖的,而今更有超过“生命信赖一的正智值得去探讨体验,人的生存就更有意义了,只要我们为正智的体验不断努力,不断进修,慧炬炬火将照亮我们的前途,也将带我进入正智之境。有些朋友曾问起这问题,“正智之境”到匠是怎么一回事?我会毫无疑问地告诉他,他可在《慧炬杂志》内找到,《慧炬》从佛经内引用多种有关这方面的说明,它引用佛经名句不计其数,记得十几年前在《慧炬》内看到了“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使我大为震惊。惊的是我学科学的人竟没有将理化的学识与人生哲学联系起来。原来“无常”、“无我”这种包括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理的观念,在二千五百年前已在佛陀学说中轻描淡写的说出来了。由因缘动态所生的事物,均是无自性的,均是空的,均是无“我”的。它的解释是:(1)所有世界事物均经常在变化(从未停止变动),变化的速度有快慢,但总是在变,昕以任何事物无一刻可给子定性解释而定名。(2)各种事物皆因极多因素之互相作用而呈现产生,各种因素并存,故无自性,事物之构成因素改变;事物亦随之变化,并无自性,这是空的真义。(3)物均由人心昕现,是相对性存在,正如我们都知道水是由氢、氧二气昕合成,而氢氧二气又是由核子及电子所成,电子环绕核子在走,有时甚至脱轨而走向另一原子而变成H+,而氧也经常在变,有时是H2O,但有时是OH-,这种变动经常不息。所以,“水”这一名词是人类含糊马马虎虎不合理地给它的名词。何况如在100时、露点时、气压变动时,水的形态又变化无穷,到底什么情况下才有“真水”不变而有自性的水?答案是无。至于日常我们见到的东西、触到的东西、听到的声音,均是在变动中呈现的。见到的东西,因光线在变,空气湿度在变,密度在变,其形色也因而有变动。只是因我们不细心、不深入去仔细探讨,故不生怀疑而认为是“有”。这是多么不智,更何况为着这假有而缘生“生、老、病、死、苦”等全部虚无不实的苦谛。《慧炬》常常提到佛经中有关假名、假有、无自性的名句,诸如《金刚经》中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我在笔记中找到《慧炬》曾刊出《中论》的言论谓:“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六道求生宛然而有,虽宛然而有,但是假名、生死、涅盘,凡圣解惑,皆是假名相待,无有自性,既无自性,故不得言有,空亦复空,不得言空,离于二边,故名中道。 二坦是超乎人性、扣人心弦的话,听了真是感佩到五体投地。《慧炬》给我们这么多的智语,它也就慢慢地带我入解的境界。
  《慧炬杂志》中也常常有“觉”字出现,但到匠觉到什么却使我常常怀念在心上。有一次《慧炬》主持人故周宣德先生为我讨论过如何去了解这“觉”字。他很简单地要我看一本名《大乘起信论》的书。其实这书在我投考大学那年(大概是一九三九),大伯父为着使我心神安定已赠送给我。只是当时年轻浮躁、无知、不智,一直未看懂它的理论,虽中间曾经拿起来看又搁下去者数次,但是仍一知半解。大概是《慧炬》给我的智慧火花燃点了我的慧火,这次竟然能耐心地去阅读它,阅读后竟然着了迷,一篇一篇仔细看去,再来重复一次二次的看,我竟然有昕感受了。《起信论》中有这一段:“若众生能观无念者,则为向佛智故。又心起者,无有初相可知,而言知初相者,即谓无念。是故一切众生不名为‘觉’……若得无念者,则知心相生住异灭,以无念等故而实无有始觉之异,以四相俱时而有,皆无自立,本来平等,同一觉故。”当时,我对这篇文章昕谓感应,只是会意而已,与“真解”仍是极大距离,我了解一切心识之相皆是无明,而《起信论》却告诉我:“无明之相,不离觉性,非可坏,非不可坏。”这是给我更深一步的认识,原来智相是“一切众生本来常住入于涅盘,菩提之法非可修相,非可作相,毕竟无得。亦无笆相可见。而有色相可见者,唯是随染幻所作,非是智色不空之性,以智相无可见故。”这种智慧经由《慧炬》桥梁输入我的观念中,这是何等重要的超越思想啊!
  人类文明是由求知的智慧而得,智慧产生问题,问题启发智慧。《慧炬》给我佛学的进展过程就是如此,除了这些智慧性的指导外,《慧炬》鼓勋性的篇幅也很多,它鼓励我进修、修行,使我能勇往直前,无时或息。仁俊法师的(菩提道上),就是在“解”“行”上的激励警语。他的格言式的短文使我看了会生惭愧、汗颜、惊惧,而不得不更力求智慧、求自己改正,他的几则警语曾列在我日记上。
  第十五(一)
  学佛法,最急需的、警惕、惊傀的,见不得一切人的,决不能见一切佛,绝不尽一切我,决不能通一切法。……通不了法便对治不了顽劣性我执,便老是向黑窟窿中胡钻胡闹,常做大难,我们还能不警惕、不警惕?
  第一〇〇六
  智慧成为眼匠之光,子女玉帛便永远作害不倒自己,平平坦坦地做人学佛,学得不囿不退彻变彻悟。慈悲成为面前之德,吉凶祸福则决不肯弃舍他人,恳恳、笃笃地学佛做人。
  第一三五九
  一等的知见与品质者,暗地里不让惑业酿发、困陷而作害身心,严严正正匠杜绝邪思、染想,自净其心。一流的作略与德性者,明地里不忘志誓激策,干运而察注世间一切有情,亲亲切切匠倡发善行道谊,自尽所有。佛法不尚空谈,不落有执者,自净净镜与自尽(无我)尽呼声,总是照见与响震得直透耳根。
  以上几则,只是我个人认为奸格言,常常拿来警惕自己,昕以把它抄下来,希望读者也能获得它的智慧而得到“生”“解”。
  慧炬除了告诉我由解得智,由智得解,更引导我以科学方法去了“解”佛学,以科学方法去求“智”。在《慧炬竺畏不时可以找到以科学去了解佛学的文章,其作者如沈家桢、张澄基、李杏邨……等,沈家桢先生的作品如《五月花》、《五眼》、《佛学一瞥》及《观世音菩萨修行方法及证悟过程》等,都是用科学方法引导学者入佛知见的好文章。最近他在新竹交通大学又发表了一篇演讲,且讲词就登在《慧炬》323期里,其中我认为很精彩的一句:“佛教昕谓空,是你的本性,而一切的有都在它里边。”另外他又说:“佛经有很多资料可以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印证……爱因斯坦说:如果我要研究宗教,我将选择佛教。”沈先生的著作中都以科学知识来为佛学作注解,这对我是有共鸣。现世的教育制度是直接和科学联在一起的。以科学学识去解述佛学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这又是《慧炬》所发挥的智慧。
  我最近发显要读《华严经》,也是《慧炬》给我的智慧,使有机会,有资格去看这一部大经。张澄基先生为《华严经》写了很多注释与论解,使人在读这部经时,有亲切感。尤其他在注释很多哲理时,都用现代科学观念,深入浅出地使读者易于明了。藉由他作品的协助,我得以一口气读了大部分《华严经》。张先生在解释华严“互摄互入”这一重要思想时,他这样说:“现在让我们再用水的比喻来解释互入的道理。同此一杯水,普通人见之为解渴之饮料,化学家见之为氢二氧一之化合物,物理学家见之为次原子界(Subatormic)中之各种素子现象,哲学家见之为因果系列之表徽……乃至无穷的听见差别,这就是说在同一杯水中,这样众多的事物都能同时升起,同时出现,彼此丝毫不相妨碍。水之为氢二氧一,不妨碍其为某种次原子界之现象,亦不妨碍其为饮料等等,这些事物并非此起彼落或有任何间歇性的,它们是同时俱起的,不但同时俱起而且还同时互相涉人,就好像万盏明灯光线同时互涉入,彼此不相妨碍一样。这些事物不但同时互起互入,而且还有必须的互作性。水之所以能为饮料,正因其化学成分为H2O,若是水性发生变化,变成腐臭,就不能成为饮料了,化学成分之变化亦当然会影响到物理性质之各种变化。因此,同此一杯水中之各界次之事物,又有彼此互依性,惟其是A才能是B、C、D等。A若发生变化,B、C、D等亦发生变化,此即诸法密切互依性的例子。再进一步观察,则又发现诸法之互相涵摄性。H20及次原子界之现象业亦不在水体之外,那此水体之内就含有无量之诸法。从另一方面来看,水内之诸法亦各各包含与水体不可分离之关系,所以是同时互摄。”上引的这种具体例证,已将《华严》的重要思想呈现得清清楚楚!另中,张先生把《华严经》的主要哲学观念……,“全体”、“互入”,不厌其详的先在各各“四法界”(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的说明中引申,然后以法藏之新十念门之解说作更详尽、更实在的阐释。因篇幅所限,我不能列举了。没有张先生这些科学化的解说,我不知要到何时才能接近这本佛学钜典。张先生的这些著作慧炬出版社已经为他出版了两册书名叫:《佛学今诠》上下两册,这书对有意研究佛教哲学和想真实体验佛教“行”、“证”的人,是有极大的帮助,它给我的智慧乃与恒河沙数不能相比。
  以上只是列出几个《慧俎》明显给我智慧的明显过程,说明《慧炬》怎样带给我有关人生哲学的智慧。慧炬非但赠送给我这无价的智慧宝藏,更告诉我如何去应用这些宝藏——去修去行,由于它给我信、解、行,所以今天我能向“证”的大道走去,它给我指示大道的方向,更用它的慧光照明了整条大道,使我看到了远处的智慧之光恧无挂碍、无恐怖地勇往直前。我虔诚地向《慧炬》致最大的敬意!
  一九九一、十、十五于多伦多、加拿大
(摘自《慧炬》第329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