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人生>>正文内容

略阐人生佛教的真义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勤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略阐人生佛教的真义
  勤勇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62册
  页121-127
  大乘文化出版社出版
  1980年十月初版
  --------------------------------------------------------------------------------
  121页
  「人生佛教」这个命题,是太虚大师入灭前几年(民三
  三年)提出的。在大师没有提出这个命题以前,早在民国十
  七年便高揭出「人生佛学」的旗帜。综观大师毕生思想、精
  力,除精究佛法,融贯世学,积极提倡改革僧制外,其余皆
  着意在这个问题上。于此可窥见大师是怎样的重视人生,亦
  可确知人生与佛教的关系是如何的密切。这命题所诠显的意
  旨,在大师的思想体系上是前后一贯的。但因为他对人生问
  题越体解越深刻,故当他入灭前几年,对人生佛教的精义阐
  发得更透辟,更具体,所以我现在直从人生佛教着笔起。
  佛教所说的「众生」与「人生」两个名词,是有广有狭
  的。广则六道中的有情皆可称为众生,如说「六道众生」是
  ﹔狭则只有人类中的人,始得称为人生。连欲、色界的天人
  ,虽具人形,也不得称为人生,因为他们是属于天道中的众
  生。四圣是人,但不能把他们看作一般人,因为他们已经完
  成圆满的圣格,与现正陷溺在生死污泥中的凡夫根本不同。
  这样,从十法界最低层----
  122页
  地狱一一倒数上去,人的地位恰巧处在中间,向上可进升到
  天及四圣法界,向下则堕入四恶法界(借用大师意)。人为善
  恶升降的主体,足证人生的行为价值是极关重要的。我时常
  听到学佛人自称众生,觉得似乎有点太宽泛,总不如直称我
  是人来得恰当。我们要时刻把自己看准是个人,纔能心心念
  念的想去做人所应做的事业。否则,凡夫意识上的众生观,
  与四圣众生是不相通的,与四恶众生却是相通的。这样,我
  们自称众生,就轻视了自己的身份,可能蠢昧得连四恶众生
  的念头现行时,还不知道呢﹖挂名修学佛法,结果堕入痴境
  ,真所谓「痴人说梦」了。这种肤浅的道理,向来不怎么注
  意辨别,故我现在特为指出。佛教是普度众生的,现在为什
  么单说人生佛教呢﹖佛教的宗旨确是建立在普渡众生上面的
  ,但从事相上说,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有其轻重、先后之别
  的,轻重倒置,先后无序,反而失去这事情本身的特殊意义
  。佛教化世也离不开这定律的,先度人类,次及众生,这是
  事实上的限制。但是我认为阐发人生佛教的真义,实是普度
  众生最重要地一着,这层意思留到后面再讨论。
  依向来说﹕地狱太苦,天上最乐,惟有人间不苦不乐,
  所以人类最易修行。但人类受五欲乐或许比不上(欲界)天人
  ,而历受剧苦偏与地狱相仿。依特殊世界和反常的国家说,
  人类所受的痛苦有时却比地狱更惨楚些。这个苦是约身心兼
  受逼迫说的,地狱众生身体上受的苦是够怕的,但因受苦过
  剧,有时却入于昏闷状态,精神上似乎反不大感到难受。这
  如病人因热度太高,失去了
  123页
  知觉,反而不觉得痛苦一样。人类的情感、想象、意志,以
  及辨了力,都很丰富、敏锐、活跃,一旦受到外境的严酷打
  击,身体的痛苦固不消说,而内心的痛苦却更难以形容。经
  中每说菩萨「缘苦发心」,这是综合人类苦与众生苦说的。
  就人言人,现实世界最痛苦的是人,也惟有人类的厌苦心非
  常恳切。释尊初证大圆满觉,说法的对象首先是人,直至最
  后双树示寂,受化得度的仍然是人,这是佛陀重视人生的现
  成启示。如果我们忽视了人生问题,把视线转移到他方世界
  去,这不能说不对,可是就与一般宗教徒的情操无大分别了
  。有些人的意志力太差,把自己看得那么渺小懦弱,总想抛
  却人事,逃避现实,他们的眼睛从不敢正视现实人间一下。
  这种孤零零的人生观,气魄、活力、进取、创造,那里谈得
  上﹗现在是要睁开眼睛正视现实的,不然,时代的眼光却偏
  要集中来注视我们﹔设或禁不起它注视,就决定会受到人为
  的淘汰。
  佛教最重视人与世间的关系,撇开人的问题不谈,就简
  直没法说明世间一切。因为惟有人纔能治理这个世界,它的
  安危全是人为的。进一步说,人不但能创造(共业所感的)宇
  宙,而亦能毁灭宇宙,这与神造宇宙说是截然不同的。神造
  宇宙是无稽的传说,人能创毁宇宙确是事实。如现在人惊惧
  原子弹的威力足以毁灭世界,因而发出禁用它的呼声。相反
  的,将原子能的力量用在生产方面,则不难创造成丰衣足食
  和善礼让的高度文明世界﹕这是极显著的证据。人类的力量
  确实太大。但用之得当,则学贤希圣,成佛作祖,皆非难事
  。不得其当,则悖理逆伦,杀人越货,无
  124页
  所不为。故佛教极主张先从改善个人做起﹔进一步净化人类
  ﹔更进一步则对治人间。这一连串的问题都离不开人,其它
  一切问题,都只是这一连串问题上的一些环节而已。佛陀为
  了重视人类的行为价值,故特别建立三皈、五戒、十善的人
  乘正法以范围之。推及其它无量法门,莫不是针对人类说的
  。经中载佛陀说法圆满时,往往有成千论万的人(在家众居
  多数)得菩萨无生法忍﹔若干比丘得法眼净﹔或说无量天人
  得度﹔有时也说无量众生获益,这其实是显示佛法被机之广
  而已。克实而论,佛教化度的当机众----是人,所以佛教是
  属于人类的。大师说﹕「实则佛陀之说法,其动机是很广大
  的----普为一切众生,而说法的中心对象则仍在人类众生,
  故佛法实是人类众生的佛法,佛所说的一切学理和道德,都
  是不离开人间的」。又说﹕「佛法虽无间生死存亡,而以适
  应现代之现实的人生化的﹔当以『求人类生存发达为中心』
  而施设契时机之佛学,是为人生佛学之第一义』」。人生问
  题,就是人事问题,人要为自己做事情,也要肯得为人家做
  事情,大家都很认真的为自己为人家做事,养成「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服务观念,联群美德,则一切事都可共同设
  法来解决。所以人生佛教是破除自私的、怠惰的心理的,绝
  不赞同隐逸啸傲,优游林泉的厌世观。佛教本来是把个人与
  人类及人间联系在一起看的。懂得了人生佛教的真义,虽自
  己忍受人家的苦痛,依然振奋着为大众排患释难的志趣。我
  的不十分执着它是我的,人的断不妄取分毫,养成大公无私
  不希感恩报德的空阔心境。人生佛教之启发国民气众是何等
  重要﹖如果抛开这
  125页
  一重点而不顾﹕上焉者,重慧而悲不足,趣入消极自了的二
  乘中去﹔中焉者,重世善而缺真慧,进退人天乘而已﹔下焉
  者,横造恶业而乏善行,出没苦海,终无了期。人生佛教,
  便是对治这三种偏弊的。人生的含义,依大师解释﹕一、人
  之一生﹔二、概括人类及非人类的一切有情众生在内。这样
  ,并未把一切有情踢开而专谈人生问题。从上面看,把人生
  的范围缩小了,即单指个人而言﹔扩大了,则可将整个世界
  的人类及一切有情含摄无遗。由此可知人生佛教的内容是很
  充实广博的,对于佛法所应讨论的问题都包含得有。有一点
  最值得我们注意,即是﹕要想解决一切问题,必得先从人生
  问题入手,否则,任何问题都解决不了。这样,人生问题显
  然是各种问题中最占分量的了。
  「个人与人类之间还有无数『重皮迭纸』的关系」(胡
  适博士语)。人对于人,只许在这些关系网上多扣结些紧密
  密的丝络,断不许因嫌它太错综繁复而扯断了它。真正的大
  乘行者,非但不割断人与人的正常关系,而且时常想加深人
  与人的关系﹔非但不肯摔掉各种问题,而且要将必要的问题
  拉到自身上来。理解得这个道理,我们纔能造成种好的关系
  去待人,不希望人造成好的关系来待我。世界文明,人类进
  化,社会秩序,全从善于调整关系中得来的。我们既生活在
  关系的网络中,就应该真实的居心做人,用力做事﹔作好人
  ,行好事,看来轻易平淡,而实是顶费气力顶讲心术的基本
  功夫「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侧重心术,是学佛者的唯一
  着眼点。单做个文过饰
  126页
  非的体面人,这只是像个人﹗看自己是人,看别人和我是同
  样的人,用合理的方式待自己与别人,让大家都融融泄泄的
  生活在理性中。这与儒家「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思
  想看似相同,但一则是很有分寸的「推恩」观,一则是本无
  彼此的「同体」观。人不但要待人好,人对事事物物措理的
  态度也得要好。佛教把人生看得这么认真,就正因为人类所
  面临的是事事物物的现实世界,人总想控制自然,宰割众生
  (动物及人)的,佛教的道德原则----戒杀,要想彻底的保护
  动物,就非提倡人乘道德----五戒、十善----不可。将人乘
  道德不遗余力的发扬光大,自然就会引发出人类对动物的道
  德行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说虽如此,假如我们缺
  乏相当的德性智能,则对人类无贡献,对众生无利益,空喊
  高调,无补实际。人生佛教,虽是以人类为摄导的主要对象
  ,但与「人类中心说」的思想不同﹕前者在理论上主张有情
  皆有成佛的可能性,后者在理论上则主张万物皆为人而创设
  ,这有天渊之别哩。
  经上说﹕「诸佛皆出人间成佛,终不于天上成佛也。佛
  生人间成佛,很明显的是为度人类而成佛的。佛陀的特色,
  是即人而成佛,从凡夫地创发大心,行菩萨道,直趣无上佛
  果﹔中间不经历天乘及二乘。大师「人成即佛成」」﹔「仰
  止惟佛陀,完成在人格」等名句,即是这一思想的简单说明
  。一般所谓「三生成佛」,「一生圆证」,「即身成佛」,
  只求超越速证。这与不计时劫,不借方便,不畏苦难,功到
  自成的圆满菩提根本不同。即人成佛的人生佛教,其宗旨是
  如何
  127页
  的直截了当﹔其精神是如何的坚毅勇健﹔其内容是如何的蕴
  藏深广,前面都已约略说明了。
  这个问题----人生佛教,自大师拈出后,中国佛教的思
  想界,一时就好像增添了不少的新活力。迨其入灭,继续弘
  传此思想,并向这方面去做的人,则令人顿能「狮弦待拨」
  之念。现在中国的几个思想家。都间或批评佛教不重视「人
  的问题」,他们的话无论对不对,却是很够力的,决定会促
  成学术界和思想界掀起反佛教的思潮。警觉吧﹗变相的理学
  家的思想已复活了,他们说佛教不重视人的问题,难道我们
  就毫无血性甘受他的指斥了吗﹖平心而论,我也觉得中国佛
  教徒山林气味太浓厚,高蹈之风,寖以成习,此犹专就戒德
  清操者而论。至若禅门混活,唱诵为业的那一群,大抵不知
  人生为何事,更谈不上人生与佛教有什么关系了。「空穴来
  风」,怎能怪人家来弹呵我们。为今之计,惟有极力提倡人
  生佛教,庶几吾人得睹释尊正法盛行于斯世。
  末了,让我再引用大师的遗教来结束这篇文章﹕「学佛
  法的人,读尽千经万论若不深解人生佛教,也等于『买椟还
  珠』」﹗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