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人生>>正文内容

今日世界的治疗良方——慈悲与智慧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林敬恒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今日世界的治疗良方——慈悲与智慧
  ◎林敬恒
  前言
  在物质丰足、知识爆炸、凡事要求效率的今日,人们的快乐指数是唯一不见起色的数字,这是现代社会极为吊诡现象。我们在物质上追求精美满足、在知识上要求精准无误,为的不正是营造一个更美好的明天吗?而如今,更好的明天尚未呈现,忧郁症人数的递增、伤害案件的频传,却是每日不乏的事件。问题的根源,在于物质与知识突飞猛进之时,心——失了速、迷了路。
  人心,在这个时代,得不到安立。时代的潮流推著它前进,却没有方向的指引。先贤的哲训鲜听人提起,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却成了生存的依据。在价值观的错乱之下,良知与现实拔河,终于一败涂地。掩盖起良知的心,赚了钱、出了名、得了利,却也出现数不清的敌人,生起消不去的烦恼。于是,有伤害事件的发生,有精神疾病患者的倍增。
  圣严法师开示:“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慈悲与智慧,正是佛陀给予众生最珍贵的法教。佛陀体会世间是苦,众生因无明而深陷苦中,因而传扬佛法,教导世人以慈悲与智慧的修持,来解脱烦恼,得到悦乐。所谓“慈悲”,即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生活在世界上,众生之间形成了生命共同体,可谓牵一?而动全身,在许多大自然反扑的事件中我们早已得到了印证。因此,无条件的爱护彼此,便是慈悲的展现。所谓“智慧”,并非个人的机巧聪明,而是能够深观因缘,洞彻空性的般若智慧。具足智慧,便能避免迷惑执著,而得到证悟解脱。
  慈悲与智慧
  《华严经》云:“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慈是予乐,悲是拔苦。慈悲的真意,除了为众生创造快乐,也要为众生拔除痛苦;《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这种清净的智慧不管对己、对人都是一种好处,否则不清净的智慧将如一把锋利的刀,可以用来毁灭一切。智慧须由清净的行为作基础,培养出安定的心,最后才能产生清净智慧。由于价值观的错置,产生了许多荒谬的错误,而“慈悲与智慧”便提供我们面对错悟的正确态度:以慈悲来包容他人的错误,以智慧来改善自己的错误。如此一来,敌人化解了,烦恼消失了,心,也得到了安定清净。
  慈悲与智慧,虽是两项治疗良方,其实更是相互依存的。究竟的慈悲必须以智慧为发用;通达的智慧必须以慈悲为本怀。慈悲与智慧是一体的两面,有慈悲才生出智慧,有智慧才成全慈悲。同时长养悲智,才能够究竟成就。而有爱心而无智慧的人,不能明白真正的好坏、善恶、是非、正邪,也就是不明理,这样的行为虽然仍以爱心为出发点,但由于不能明辨是非,往往造成了意想不到的后遗症,这样的爱心,尚不能称为慈悲。有聪明而无慈悲的人,虽有聪明才智,却没有一点慈悲心。如果你想请他帮忙,他一点也不肯;你想要他助一臂之力,他宁可袖手旁观。这种人固然很聪明,但是不肯跟人结缘、不肯帮助别人,没有一点慈悲心,这样的聪明只能维持短暂的自身利益,无法将利益扩大持久,因此未能称上智慧。
  以智慧为发用的慈悲,能够明晓如何是对众生最究竟的利益,;以慈悲为本怀的智慧,能够观照一切逆境,使心安定。佛法上说“烦恼即菩提”,意思就是说,一件所谓“苦、烦恼”的事情,透过智慧对事情能清楚的认识与观察,而将“苦、烦恼”的观念转换成快乐、自在与安详,“烦恼”与“快乐”其实是在一念之间而已,关键是面临事情时,能不能定下心来,以智慧去认识与观察,进而放下执著,而境便随心转,烦恼便成菩提了。有了慈悲与智慧这两剂灵帖,是调伏世间烦恼苦难的绝佳疗法。
  现代科技发展使人对物质世界有较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提升了物质生活,带给人们在物质上更多的满足。然而,科技的蓬勃发展并未必能使心灵获得提升与净化,甚至可能诱发人心更加贪婪。所以,虽然科学发达,但是科技所带来的便利并不普及,在现代仍有很多贫穷落后的国家,非但没有得到科技发展的好处,反而深受其害。另一方面,握有高度科技优势的国家,也容易养成过度沉溺物质享受的习惯,造成自然资源过度的消耗与破坏,导致不同国族间利益的掠夺与冲突,乃至延伸出价值观念与文明的冲突,如近代的殖民战争,以及现代西方与中东文明的冲突(美国九一一事件使世人更明白看见这样的冲突越演越烈)。更甚者,人类的科技已制造出足以毁灭自己的武器。在过去,人类可能因自然环境的大变动而毁灭,。而现在毁灭人类的威胁,却来自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如电影“明天过后”所预示的大自然循环反常灾害,与自制核子武器所带来的浩劫,这些问题也多由于科技不当的发展与强调所造成。由此可知,要解决今日我们所处的困境,必须在人生观中导入广大的慈悲心,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智慧。
  结论
  佛法使人的心因觉悟而清净。慧能祖师云:“菩提自性,本来清净。”心本来是清净的,因为外在的染著,使得清净之心无法得到呈显。今日科技发达,诱人因素比比皆是,要放下对外境的执著,使心得到安定与清净并不容易。有些人寄望以更高的科技,来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难题,或修正犯下的错误。然而,一味的依赖科技,可能会带来诸如基因工程而衍生复制人的道德与伦理问题等,更多的混乱与危机。以慈悲与智慧来净化人心,才是身处今日世界,最根本而彻底的治疗。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