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0183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2008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举行“讲经规则说明会”

      2008年4月7日晚,“2008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进入了最后的紧张准备阶段,来自全国各地的37位法师汇集北京前门饭店,参加这次交流会之前的准备会议--“讲经规则说明会”。   会议由中国佛学院副院长传印法师主持,国家宗教事务局一司刘威副司长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副主任清远法师宣读了讲经评比规则及评委组成人员。   参加此次“讲经规则说明会”的还有中国佛教协会...

    佚名

    |说明会|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4/08015222314.html
  • 二十五护戒善神说明

    ◎二十五护戒善神说明表◎二十五护戒善神说明表(参阅三藏法数)《灌顶经》佛云:若能持五戒者,有二十五位善神设卫其身,在人左右,守于空宅门户之上,使万事吉祥也。观此表可知,人能好持五戒,即有二十五位善神,卫谈左右,自然灾消福至,一切吉祥。又何必痴痴然,到处乞神问卜,舍近求远耶?1.不杀戒五善神(1)茶刍毗愈陀尼→护持戒人身,辟除邪鬼。(2)输陀利输陀尼→护持戒人六情(即眼、耳、鼻、舌、身、意)悉令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02653712.html
  • 地藏法门说明

      《大日经》云:“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发菩提心,修菩萨行,成如来果,乃是证佛道之不二法门。菩提心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觉悟心,乃佛法之精髓。然诸法皆有缘起,生起菩提心亦需因缘...

    果念

    |地藏|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8/1419491099.html
  • 二十五护戒善神说明

      《灌顶经》佛云:若能持五戒者,有二十五位善神设卫其身,在人左右,守于空宅门户之上,使万事吉祥也。观此表可知,人能好持五戒,即有二十五位善神,卫谈左右,自然灾消福至,一切吉祥。又何必痴痴然,到...

    佚名

    |护戒善神|戒律|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9/09110017426.html
  • 我的博客说明

    http://www.fjdh.cn/Item/36750.aspx
  • 人生佛学的说明

    ——十七年夏在上海俭德储蓄会讲稿  一 佛学之名义  对于宇宙万有之真相(或法界诸法之实相) ,成功最究竟最圆满之知觉者(或无上正遍觉者) ,谓之佛陀。由此先觉之佛陀 ,对于我们人类及其馀一切含生有情...

    太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33639542.html
  • 二十五护戒善神说明

    http://www.fjdh.cn/Item/94358.aspx
  • 龙树六论编辑说明

    龙树六论编辑说明  圣龙树菩萨,古印度佛教大师,对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的弘扬做出了极其重要而又非常广大的贡献,在汉地被推许为大乘诸宗之祖,在藏地也被认为是大乘中观宗和密宗的祖师。关于他出生和去世的...找到,于是就把前面提到的五部论合称为“龙树五论”,也叫“五正理聚”。到了宗喀巴大师的时代,宗大师认为《中观宝论》见地与修行并重,既讲了破除人法的自性而显示的缘起真理,也说明了解脱生死、求佛菩提过程中,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95857280.html
  • 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说明

      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说明   一、本目录内容区分为五大类:一、经藏,二、律藏,三、论藏,四、密藏,五、撰述。前四类收译本,後一类收中国撰述。   二、四类译本均依佛学之体系而编次。经藏先列大乘通论之经为宝积部,次列大乘别详道果之经为般若、华严、湼盘三部,後列小乘共依之经为阿含部。此五部又各以根本经典居先,支分经典次後。其问法、记别功德经之於宝积部,三昧、陀罗尼经之於般若部,佛名、佛土经之於...

    吕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83666683.html
  • 三种忏法的比较说明

    三种忏法的比较说明   为什么佛教会设立这三种忏法呢?这是有它的原因的。这三种忏法各有它所依的原理,和它所要对治的对象。例如:作法忏是依戒而设立的忏法,它所要忏悔的是遮罪;取相忏是依定而设立的忏法,它所能忏除的,通于各种恶业;无生忏是依慧而设立的忏法,它要忏除的是最重要的性罪和罪根。智者大师在《释禅波罗蜜》卷二说:  “今明忏悔方法,教门乃复众多。取要论之,不过三种:一、作法忏,此扶戒律,以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3552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