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9篇,用时2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修学佛法之感言(上)

      在团体中一起禅修,常看到有些人一闭眼专心禅修,就可以看到很明亮的禅相;有些人经过短期的密集禅修,就能进步得很快,并禅定;有些人则长久修行,甚至连禅相也看不到,何况禅定!虽然其中有种种因素...禅修所缘上精进地努力外,长时而有恒地努力也格外重要,这对定力的保润和圣道的助缘——禅定,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4、参学态度与建议:   到南传佛国修学佛法,个人提出几点与诸佛子共勉: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84354759.html
  • 从阿罗汉不堪忍病苦谈──得现法乐住的身心状态

    。于是仙人又禅定,一直到小鸟出生,学会飞翔之后,与母鸟一   同离,仙人才出定起身。   得初禅的人,无鼻舌二识,如果到了第二禅以上,就前五识全部都   不起了。二禅时,在心念上是无寻无伺,也...自知成就行,我生已尽,   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随所能。”(注十三)所以,如果四   禅完全成就的话,就能发六通三明,随意自在。   八、禅定之障碍   虽然四禅定有上述殊胜功德,...

    释见岸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2068635.html
  • 人死后为何不见识神回来报告?佛答原因

    收摄身心,禅定三昧,方可具知,识神的来去。   佛告诸弟子:识神但有名字没有形体,随善恶之行,依地水火风四大为体,刚出生时身体尚小,六根的功能不完备,识见也小,所知也不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六根的... 佛告诉弟子们:生死也是这样,无明愚痴为本,犹如树的种子,种子虽小却能长成大树。无明愚痴生行,行生识,识生名色,名色生六,六生触,触生受,受生贪爱,爱生执取,执取生有,有致生,生致老死,合十二因缘...

    佛说

    |轮回|后世|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0/12340930335.html
  • 六妙门修法(二)

    、除盖障,然后以寂静心而开发真正智慧。因此通过禅定的体验,身心修养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便有可能真正佛法,故为见道修道的基础。   禅定后,经过保护,相对地稳定下来,但此时又易产生对禅境的一种贪...不要管它是哪一种禅定,不必分别对照),由于定法持心,任运不动,于是得了止法的成就。   初次得禅定是不自觉的,而且有一段时间不怎么稳定,因此尽量减少杂事,动静结合练习,时时保护定心,以后经过一段时间...

    宋智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32142412.html
  • 佛陀所驳斥的“自我”

    意识活动受因缘法控制  佛陀以下述的说明回答这位游方者:   那些认为“意识”没有因缘可以控制的人,当然是错的,因为意识可以因个人行为而产生或息灭。   接著佛陀解说一个僧人如何禅定,从初禅到无所有处定,然后佛陀分别解释并举例说明每一种禅定。   譬如当一个僧人达到初禅时,他的意识或思维的感觉不起了,代之而起的是远离愦闹所产生的喜悦( piti )和快乐( sukha ),这就是意识在禅定功夫下...

    佛使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947094.html
  • 天台宗思想大纲

    途径。这就是为什么众多高僧都那么重视禅法或能以禅法见长而名流青史之故了。  简言之,禅法是成佛之道的直接法门,透过禅定的修持与智能的观解而直接悟佛所亲之境界,禅定的功夫下得愈深,则悟的境界也就愈高...调息,因而有着各种禅观学说的提出,即为协助禅修者易于证禅境之用。而所谓禅法大师者,即为对修持禅定之方式能有亲而后提出过程理论的人。  慧文禅师就是在对龙树所传大智度论及中论教义有所领悟的大乘高僧,因...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0047622.html
  • 修学佛法之感言与期许

    何况禅定!虽然其中有种种因素,但这与宿习善根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有些人看到别人的禅修进步很顺利,而自己却修不好而生灰心,其实他应该恒心且加倍地努力才对啊!   (4)持之以恒的努力:   修习...行者除了行、住、坐、卧都把心专注在禅修所缘上精进地努力外,长时而有恒地努力也格外重要,这对定力的保润和圣道的助缘──禅定,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4.参学态度与建议:   到南传佛国修学佛法,...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2052512.html
  • 放松禅法

    ,行者将由此禅定──近分定,乃至初禅以上的定境。   颂云:   令心安住鼻唇间,细观鼻息微触觉;   持续专注莫中断,第三步骤之修习。   偈颂首句说:「令心安住鼻唇间。」意指并非安心於鼻,也非...观察出息与息!)   以上所说,每逢紧张、压力,或定时坐禅时,如是耐烦引导,练习,即可使身心逐渐松弛下来,进而趋专注、宁静当中,受用禅悦,体悟禅趣。若发恒长心专注修学,假以时日,必能成就禅定。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84164439.html
  • 天台宗学派纲要1

    直接法门,透过禅定的修持与智慧的观解而直接悟佛所亲之境界,禅定的功夫下得愈深,则悟的境界也就愈高,而禅定境界的提高是依著心念修持的净化程度及与佛理教义最高知见的解悟程度而改变的,于是禅定工夫的追求...禅修之法,即教以此品中的禅定之法以使其悟佛道,所谓安乐行其实即法华精神之禅定,慧思于>中记曰: “一切法中心不动,故曰安,于一切法中无受阴,故曰乐,自利利他,故曰行。”心不动者,则已空观矣,而无...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3060581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