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0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和合文化与和谐社会

    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言忠,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人与自身(内在精神世界)的关系   和合文化非常重视道德修养,其道德修养论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强调道德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从孔子开始就非常重视道德实践。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孔子把履行这些...

    韩卫东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45191627.html
  • 中国远祖如何教导后裔(第二集)

    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我们做一个介绍,要不能笃行,全落空了。古人讲的笃行,笃是笃实,实实在在的做到,现在人讲落实。  落实第一个,修身,“言忠,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前天我写了这几条,我们翻译的同学感到困难,不知道怎样翻给外国人听,于是我就用最简单的批注,这个他懂了。“言忠”就是诚实,这个好懂,诚实他能翻得出来。“行笃敬”,礼敬;“惩忿”是不嗔;“窒欲”是不贪;“迁善、改过”是不痴。这个...

    净空老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4944496.html
  • 儒道佛的言语观

    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言忠,行笃敬。”在这些看法中,言语是配德之物,它不仅言忠之德,亦与德行同进,它不能超过德行。但是由于言语是人的存在的一种本质性的外显,所以必须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存在去...存在,还同时看到了它还是人的在心之志得以外化传行的不可逾越的凭依条件,所以他要人“慎言”而又能言,能言则以“辞达”为标志。“达”就是达意,适于环境情势,“情欲,辞欲巧”,“文质彬彬”。《左传,襄公...

    王向峰教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63857071.html
  • 《如何消弭冲突与落实仁爱和平的教育》

    句话:“孝悌忠信仁爱对待,礼义廉耻和平共处”。学生应遵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以修身为根本。中国儒家《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有“入则孝,出则悌,言忠,...兄弟和睦,君仁臣忠,朋友有,这就是道德。中国圣人总结出道德十二种德目:  孝、悌、忠、、礼、义、廉、耻、仁、爱、和、平  伦理道德的教育要以这十二种德目为宗旨,如果人人都能认真学习做到,自然是天下...

    净空教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60862304.html
  • 醒悟明灯

      第三戒、戒淫念,莫贪美貌,耗元神,伤性灵,地狱难逃。  第四戒,戒亡语,虚浮不要,言忠,行笃谨,老老实,至诚道。切不可将字轻易而抛。  第五戒,戒酒肉、厚味除了。酒乱性,发无明乱气躁,穿肠毒药...功德。诸大善。但要记得这一句阿弥陀佛在怀。莫教失落。念念常现前。时时不离心。无事也如是。有事也如是。安乐也如是。病苦也如是。生也如是。死也如是一念分明。有何问人觅归之途。所谓一句弥陀无别念。不劳弹指...

    佚名

    |偈语|格言|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9/16271190300.html
  • 《论语》全译:卫灵公篇第十五

    表明,主张积极进取的儒家十分留恋三代的法度礼治,但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并不一定要求统治者无为而治。在孔子的观念中,不是无为而治,而是礼治。   【原文】   15·6 子张问行(1)。子曰“言忠,行笃敬,虽蛮貊(2)之邦,行矣。言不忠,行不笃敬,虽州里(3),行乎哉?立则见其参(4)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5)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6)。   【注释】   (1)行:通达的意思。 ...

    佚名

    |《论语》全译|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1/2149331960.html
  • 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心灵素质提升教育

    。落实首重“修身”。修身在《大学》里讲得很清楚[《中庸》谈理论,《大学》讲方法],首先要把对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的欲望,尽量放下。在佛法里讲“断恶修善”,这是修身。中国传统教学里讲“言忠、行笃敬,惩忿...化解冲突,怎样能恢复安定和平。彻底解决之道,还是要靠先祖黄帝所传的文化教育。“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这五伦的教育不是哪个人发明的,不是哪个人创造的,而是一切众生本具性德。...

    净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72658993.html
  • 慧明禅师甘露(1)

    四字看轻了,此戒即是去妄立的实际工夫。佛要比丘自陈过失,即征故;儒家亦说‘言而有信’、言忠等,亦是教人从言语上建立‘’字的基础。即以商场论,有数百年的老商店,他们的货物,比别家都贵,而生意鼎盛...请你快到寺裹报个,叫他们快送衣裳来。’后来,还是庙裹派人把衣裤送到,他才爬上岸来,此老真所谓是‘难舍能舍’了。慧明法师舍得精光,成了杭州佛教的佳话。   慧老法师,纯是平民作风,不贪享受,平常信徒...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1852004.html
  • 朱熹与庐山

    事,则自修身以至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别如左:  (三)言忠,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右修身之要。  (四)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右处事之要。  (五)已所不欲,...则惕然常以为忧。」  「抠衣而来,远自川蜀。文辞之传,流及海外。至于荒裔,亦知慕其道,窃问其起居。穷乡晚出,家蓄其书,私淑诸人者,不可胜数。先生既殁,学者传其书,其道者益众,亦足以见理义之感人者深也。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32358714.html
  • 心锽

    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一 心要厚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一 心要中 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   一 心要泰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一 心要笃 言忠,行笃敬,虽蛮貊...一 心要 近于义,言可复也。又曰:民无不立。   一 心要恭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一 心要乐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一 心要温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一 心要定 ...

    仁知居士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3473086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