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4篇,用时1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明代佛教界的四大名僧

    解释儒家经典的著作有《易经禅解》、《四书直解》等。  明代这四位名僧都主张儒、释、道三教一致、合一的思想,在佛教内部则提倡诸宗会通与融合。他们不仅通过自己的著作来宣传这种观点,而且也身体力行,对明末及...柏尊者全集》、《紫柏尊者别集》。  德清(1546—1623),安徽全椒人,号憨山,自幼熟读儒家经书,善诗文,虽为禅僧,但“归心净土”,曾长期在五台山居住修行,又在山东崂山(牢山)兴建海印寺。与真可发起...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23055013.html
  • 安康佛教史话

    代表人物是何晏和王弼。他们出自儒家,但研究《老子》和《庄子》,用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何晏著《论语集解》和《道德论》,王弼注《易》和《老子》。他们通过这些书的注释,发挥老子的“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为本”的理论,要求“圣人体无”,效法自然,形成“贵无”的思想体系。王弼还从哲学上探讨了自然和名教的关系,宣称名教出于自然,自然是本。何晏也说:“天地以自然运,圣人以自然用”。这对两汉儒家名教的神圣地位是...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440492996.html
  • 欧阳竟无对儒学的贡献

    杂著·覆蒙文通》),可见同是从佛教立场解释儒家,其意见竟迥然若此。  欧阳竟无会通儒佛是从寂灭寂静、用依于体、相应不二、舍染取净等佛教观念入手的,指出孔家的性道之书如中庸大学论语周易,文章如诗书三礼春秋...,且分寄给那些无法赶来参加大会的院友。欧阳竟无此刻大力宣传《中庸》,自有他的用意。他对《中庸》所作的解释,也独具特色。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其出自孔子之孙子思之手。孔子去世后,儒家...

    肖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52755214.html
  • 深简述汉文佛典对梵文语法的介绍及其对中国古代语法学发展的影响

    相当明显的;也可以说,如果没有唐以前的佛典,也就没中国语法学在这一时期的“重大发展”。下面分项来谈。  首先要说明两点:  一是唐代逐章、逐句解释儒家经典的“正义”“义疏”体裁,固然是前代传、笺、注书的...

    孙良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75258366.html
  • 经典与诠释——论朱熹的诠释思想

    ,也将此作为解经的训条,更不必说陆王心学家们了。这一解释观念的直接后果,就是为对经典的理解与解释向着多元发展提供了依据。正是在这一观念的推动下,王弼得以用道家的思想解释儒家的经典,强调以无为本、以无为...必须进入对作者原意的探索。   2、圣贤的原意   本文实际上可以作出多种解释,且各种解释也都有文字学的根据。朱熹就曾指责有些人以道家和佛家的观点来解释儒家经典,乃是以其之似以乱孔孟之实。这些人,...

    潘德荣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6554592062.html
  • 杨仁山的《论语发隐》

    的知识和道理来解释儒家和道家的经典。杨仁山“以佛释儒”的作品包括《论语发隐》和《孟子发隐》两种,“以佛释道”的作品包括《阴符经发隐》、《道德经发隐》、《...;一词显然是杨仁山自构的,但是杨仁山并没有对这个词的含意作出明确的解释。笔者估计,就《论语发隐》而言,“发隐”的意思就是开发出隐藏在《论语》文本中的佛教含义。但是从字面上看,《...

    陈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5141569.html
  • 马一浮的佛学观

    提示,使那些众人习以为常的儒典词语顿时具有了新鲜的面貌,可以给受教者留下一个真切活泼的印象。   如此之类以佛教的义法解释儒家道理的例子在马氏著述中所在多有,可以说是俯拾皆是,此处亦不遑多举。我的...  马一浮的佛学观   韩焕忠   (苏州大学哲学系,江苏 苏州 215123)   摘 要:现代新儒家的宗师马一浮有着精湛的佛学造诣。在马一浮看来,儒佛两家,各有悠致。他运用华严宗的判教理论...

    韩焕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580574936.html
  • 从《曹溪通志》再谈惠能的佛教思想

    与孔同功。以曹溪拟洙泗,岂不庶几近之哉”。上面两段的意思很清楚,即佛教和儒学所讲的道理是相通的,可以用儒家的思想来说明佛教的一套说教,同样,也可以用佛教的道理来解释儒家的思想。产生于曹溪的南宗禅,与产生在山东鲁国的儒学有着极为相近的内容。这种用儒家思想解释佛教教义,正是宋朝佛教的一个特点。要说明的是,上述憨山德清等人的论述,都不是用来说明作者自己的思想,他们明确指出,“本来...

    李富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61256425.html
  • 欧阳竟无的孔学论观——以佛解儒的一个例证

    (《孔学杂著·覆蒙文通》),可见同是从佛教立场解释儒家,其意见竞回然若此。  欧阳竞无会通孔佛是从寂灭寂静、用依于体、相应不二、舍染取净等佛教观念人手的,指出孔家的性道之书如中庸、大学、论语、周易...联络,欧阳竞无决定于每年旧历正月初七举行“人日大会”,每次讨论一个主题。作为佛学讲学或研究机构的支那内学院,理当以佛学为探讨的主题,但在第三次人日大会上却确定了儒家经典《中庸》为讲授的主题。欧阳竞无还...

    萧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74467206.html
  • 宋初僧人对儒家中庸思想的认识与回应

    道中的“中道”学说解释儒家中庸思想,认为儒家的“饰身之教”与佛家的“修心之教”,是表里结构,缺一不可。偏颇任何一方,都不能称之“中庸”,不能行教化,不能治民。在全面会通儒佛两家中庸思想的基础上,智圆...认识已大大地深入了一层。契嵩在解释为什么要用儒家性命之学来阐发中庸思想时,认为:“然自孔子而来将百世矣,专以性命为教,唯佛者大盛于中国,孔子微意,其亦待佛以为证乎!不然,此百世复有何者?圣人太盛,性命...

    韩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03642226.html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