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38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家长焦虑症会“传染”孩子

    往往通过以下行为举止将焦虑症“传染”给孩子:对孩子过度保护、过度批评、在孩子面前经常流露出惊慌和害怕的表情等。   研究人员认为,通过干预手段治疗焦虑症有一定效果。研究人员对干预组的人员进行了行为纠正,即让他们避免能引起焦虑症的言行,而对照组的人员没有接受相关治疗。8周后,干预组的儿童没有出现焦虑症状。 ...

    佚名

    |社会|教育|纪实|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6/07224382322.html
  • 11届国际佛教善女人大会召开 越副主席阮氏媛出席开幕式

    发展及世界和平。 在大会开幕式中,越南妇女联合会主席Nguyen Thi Thanh Hoa建议佛教女众和世界各种妇女组织、机构合作来帮助指导妇女改善她们的行为举止、获得幸福。(编译:子规) ...

    佚名

    |佛教资讯|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12/19381396266.html
  • 重庆华岩英才传习舍举行2009学年开学典礼

    中国佛网讯 2009年3月1日,重庆华岩英才传习舍于今日上午9点正式开学。华岩英才传习舍分别开设成人班、儿童班和家长班。 儿童班一共有70多名学生,由戴静老师担任主讲教师,本期主要学习《弟子规》、《孝敬》,学习内容包括读诵经典、行为举止等等;家长班现有近30名家长,由袁可老师担任主讲教师,主要学习《弟子规》,家长班于本学期单独开设,目的是希望在家里,家长能辅导孩子继续学习。详情请参考【重庆...

    重庆华岩寺

    |重庆华岩英才传习舍举行2009学年开学典礼|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3/13425935909.html
  • “自净其意”的意义

    相通的,身口二业清净了,意业也就跟著清净,而意业的清净,也需落实在身口二业上。   其实所有佛法中的百千法门,无非不为“自净其意”而施设,修行不是向外求,而是从“诸恶莫作”的自律中,使行为举止端正、...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02760846.html
  • 自由和尊严

    尊重自己,也许表面上看来像是得到了尊严,其实那样的尊严恐怕是不真实的。   真正的尊严,还包括尊重自己的身分,尊重自己的责任,并能和他人建立起彼此互相尊重的关系。譬如身为父亲,行为举止就要像个父亲,...

    圣严法师

    圣严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0/1831096100.html
  • 惯出来的8种“饮食”病

    应对方法:通常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学习周遭人物的行为举止;一些不良的饮食和用餐礼仪的形成,可能就是在不自觉中学习到的。 7、曾经有过不愉快的经验:如果以前吃了某种食物后肚子疼或很不...

    佚名

    |素食|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22260115721.html
  • 沟通困难

         症状与表现:   青年渴望自己有许多朋友,渴望被人们所容纳和接受,但在社交场合,往往行为举止不得当,或不敢开口讲话,或羞怯;或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影响了人际沟通,为自己的人际交往设置了许多障碍。   咨询要点:   (1)给人以真诚的笑容。你如果在与人交往时表现出真挚的表情,则会使人感受到你的诚意。当你想使对方欢迎你时,你只要给对方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这就要保持一种愉快的心境,...

    佚名

    |沟通|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3/15520221055.html
  • 人生不可“无所畏”

    起来与瓷瓶无异!”僧侣们都默默无语,有些人忽然有所顿悟,合掌跪地,深表忏悔。   当心中有所畏惧的时候,才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才会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才会从内心规范、克制自己的行为举止。...;是很危险的,它会让人很容易陷入名利场中无法自拔。即便他写上一个人的名字,也表明在他心中除了自己还有其他的行为准则在约束他,如果完全没有,那么这种人不是我们想要的。”   有这样一则故事...

    刘清海编著

    人生|规则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1/20022031698.html
  • 大学该教而没教的两件事

    我今天想讲的是:制度性教育该教而没有教的两件事。 第一,教你如何与别人相处,但没教你如何与自己相处。 合群,曾经是我们从小到大“德育”的核心。个人在群体中如何进退贯穿整个儒家思想,我们是一个习惯群聚的社会,在行为举止上,我们喜欢热闹,享受呼朋唤友的欢乐;在思想判断上,我们用“集体公审”或者 “拉帮结派”的方式思考...

    (台湾)龙应台

    教育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1/16092134014.html
  • 佛法与生活的对话

    、绮语;正业,行为举止合乎戒律,及一般的伦理规范,没有暴力、邪淫、偷盗的行为;正命,正当踏实的工作和经济来源,没有投机行为;正精进,念玆在玆,心存实践佛法的决心;正念,如实了知当下的情境,和身心的实际...好好检视自己,学佛是为解脱自在、断除烦恼吗?人生的苦体会得到吗?愿意改变世俗的旧思想、旧行为?依佛法思惟、行事,化佛法为力量,看事情自然愈来愈明白,身心安定的力量也自然愈来愈强!  生: 确实如此!现在...

    辜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1749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