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92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茶禅一体空灵静寂——陆游茶诗审美拾零

    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实际上,除却爱国诗篇,陆游一生还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其中,体性典雅、风骨遒劲、文采斐然的茶诗,便是很重要的部分。既描绘了时代的风物世情,又展现了诗人士大夫的丰富情韵,颇具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茶诗,是中国茶文化与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茶的诗化,是诗的茶化,是中国文人饮茶生活情趣和审美理想的诗化,是开放在中国古典文学园地中的一支奇葩。所谓“诗茶一体”,茶具诗的文化品格,诗...

    付玲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01940813.html
  • 茶与文学艺术

    茶与文学艺术  一、茶与诗词   (一)茶诗的产生   早期的文化常以酒助兴。从屈原的“奠桂酒兮椒浆”到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均为酒诗。两晋社会多动乱,文人愤世嫉俗,但又无以匡扶,常高谈阔论...,皇甫曾、皇甫冉、刘长卿、刘禹锡等把茶艺、茶道精神通过诗歌加以演染。把茶大量移入诗坛,使茶酒在诗坛中并驾齐驱的是白居易。白居易一生写了大量的茶诗。到中唐时期,正是从酒居上峰到茶占鳌头的一个转折点。所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50471621.html
  • 历代居士与茶文化

    在他的代表作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毕生尚茶,最推崇“双井茶”。写有{归田录),记录了不少茶事,又写过不少茶诗,其中以{双井茶)诗最令人喜爱,双井茶也因欧阳修的推崇而蜚名全国。  宋代大...描写了无锡惠山茶会的情景,为现存的古茶画中的佳作。文氏还有(是夜酌泉宜兴吴大本所寄茶》等20余首茶诗,现存于世,不愧是一位精于茶画、善于茶诗的居士。  明代戏曲家屠隆,自号鸿苞居士,平生尚茶,又精茶道...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50071615.html
  • 唐代“风俗贵茶”之成因

    前朝霞尽兴饮茶,将饮茶作为一种愉悦精神、修身养性的手段,视为一种高雅的文化体验过程。因此,自唐以来,从流传下来的茶文、茶诗、茶画、茶歌等来看,无论是从数量到质量、还是从形式到内容,都大大超过了唐以前的...镇、温庭筠、韦应物、岑参、皎然等诗界名流,无不留有烩炙人口的茶诗。如李白曾写下仙人掌名茶诗;自称“茶叶行家”的白居易写茶诗50首;皮日休以《茶经》为内容用诗注释,写下《茶中杂咏》10首与陆羽唱和;卢仝...

    姜含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5750989.html
  • 中国茶文化形成简史

    形成  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茶诗不计其数。  6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T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4752070.html
  • 宁可三日无粮 不可一日无茶——绿茶养生之道

    一生心灵呼吸的空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由口入心的流淌,是我们心灵最熟悉的感觉——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是精神健康的源泉。   据《茶经》载,中国古代第一首完整意义上的茶诗,是西晋左思所作的《娇女诗》,其中“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砺”等诗句,不仅描绘了北方官宦人家饮茶的情景,还记载了茶器、煮茶习俗等内容。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为后代留下的茶诗、茶词,不下数千首。这些茶诗茶词既反映了诗人们对茶的热爱,也...

    林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072180298.html
  • 从唐诗看唐代茶与佛教的关系

    脂腻漫自袖,烟薰染阿锡”之句,出“茶荈”不过是做饭的一部分,何况主人公是作者的女儿。这与唐代的茶诗带着隐逸的风格完全不同。   另一首是张载的诗,因为是在成都白菟楼这种场合,因而有“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什么直接的关系了。   从南北朝到隋朝以及唐朝初期,没有咏茶的诗。我想茶诗的首次出现是在进入八世纪王维所处的时代。   如前所述,开元年间饮茶之风由于泰山降魔师的影响而在中国全土迅速、广泛地开展起来。...

    [日]高桥忠彦 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2952947.html
  • 中国茶道与佛家

    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为茶道提供了物质基础。   此外,佛教对茶道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   1.高僧们写茶诗、吟茶词、作茶画,或于文人唱和茶事,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   2.佛教为茶道提供了“梵我...这种体会可以通过茶事实践去感受。也可以通过对茶诗、茶联的品位去参悟。下面的四幅对联与四首茶诗很有趣,对理解“禅茶一味”的意境有一定帮助。   茶联四幅   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   ——苏东坡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33456874.html
  • 茶道与佛教:禅茶一味

    高僧们写茶诗、吟茶词、作茶画,或于文人唱和茶事,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   2.佛教为茶道提供了“梵我一如”的哲学思想及“戒、定、慧”三学的修习理念,深化了茶道的思想内涵,使茶道更有神韵。特别是“梵我...是佛教茶仪与儒家茶道相结合的标志。   3、“禅茶一味”的意境   要真正理解禅茶一味,全靠自己去体会。这种体会可以通过茶事实践去感受。也可以通过对茶诗、茶联的品位去参悟。下面的四幅对联与四...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08225296714.html
  • 中国茶道的形成时期

    方面。一是文人学士深得茶之益处,清醒头脑,增长思维能力,易来灵感,于是争相沤歌茶事。一时间饮茶成了热门题材,连酒仙李白也写下了《玉泉山仙人掌茶诗》,还有柳宗元的《竹间自采茶诗》和代武中丞谢《赐新茶表肝...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41171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