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8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往生净土与思惟集谛的关系

      往生净土与思惟集谛的关系分三:一、由思惟谛,成办往生正因 二、由思惟集谛,激发往生的愿力 三、摄义   一、由思惟谛,发起往生正因   往生净土的正因是信愿,其中愿是厌离娑婆...相应阿弥陀佛大慈大悲的愿王,而得到佛陀摄受。   因此,要实现往生,修习厌离心至关重要。如果厌离心不切,仍然贪恋轮回,就会障碍往生。因此,修学净土法门,也必须思惟集与十二缘起的内容。   如果对比...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往生|净土|谛|集谛|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1/06513219040.html
  • 安宁疗护的佛教用语与模式

    集谛)、证灭(灭谛)、修道(灭道谛),是佛教临终关怀的基本态度。此外,从临床经验得知,佛教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有助于“觉性照顾”运用。 ...这众生六尺之躯内,我说即是世界(谛)、世界的生起(集谛)与寂灭(灭谛),以及走向世界寂灭之道(道谛)。”[25]   换言之,在每个人的身心中,若有贪爱执著,则有生死轮回;若因智慧断除...

    惠敏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649240.html
  • 四谛法——佛教根本要义之一

    天灾人祸,死后有六道轮回之,因此人类生存这五浊恶世中,充满著种种所以称为“谛”。   二、集谛:亦称为集谛。集是招感性,是自己内心所起的无名、贪(无厌的物欲)、瞋(气忿的言行举动)、痴(...现在的苦果是过去的惑业所生 未来的苦果是现在惑业所生的。又苦果存在之处,常伴以惑业,所以惑业与苦果常互为因果,从无始来即循环相续不已,反覆的受诸生死论。因是能招集生死等,故称为“集谛”。   “...

    如实

    |四谛|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11/1123071617.html
  • 四谛法

    六道轮回之,因此人类生存这五浊恶世中,充满著种种所以称为“谛”。   二、集谛:亦称为集谛。集是招感性,是自己内心所起的无名、贪(无厌的物欲)、瞋(气忿的言行举动)、痴(事理不明的自然心理)等所...生 未来的苦果是现在惑业所生的。又苦果存在之处,常伴以惑业,所以惑业与苦果常互为因果,从无始来即循环相续不已,反覆的受诸生死论。因是能招集生死等,故称为“集谛”。   “集谛”所指的是贪等诸烦恼...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41243636.html
  • 业果之理与忏悔

    障道之罪障、恶缘,方可使修行得力,并最终成就无上之菩提。  要说明业果之理,必须从推究因缘说起。当初佛陀初转法轮,开示了"四谛"之理,即"有因缘世间集"的"谛"和"集谛","有因缘世间灭"的"集灭谛"和"灭道谛"。从这生灭因缘的把握中,去指导人怎样修学,怎样离得乐。  因为因缘之理极为深细,在释尊时代,印度也有许多的外道,他们对因缘也有自己的阐述,如阿含圣典中讲到的"六师外道"。在《沙门...

    曹新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1750597.html
  • 《华严经》的内容

    华严经》也是从基础佛法著手扎根的,例如第四的〈四谛品〉,便是宣说谛、集谛灭谛、灭道谛。大乘佛教说到菩萨行位,共有五十二个阶位,即是十信(《华严经》未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的递相上升,从〈四谛品〉的灭道谛起,即有十个层次,第十是「十藏」,便是十无尽藏。此外有十种三昧、十种行法、十种波罗蜜、十方世界、十种身等等。又如〈佛不思议法品〉,云佛具足种种不思议事,总项举了三十二...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75255843.html
  • 谈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优婆塞

    真“舍”。   第六、智慧具足:   智慧是来自於四圣谛的证知,就是於谛如实知;於集谛如实知;於灭谛如实知;於灭道迹谛如实知。如实知此四圣谛,才是真智慧、才是智慧具...

    许智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50265894.html
  • 佛陀论佛,阿罗汉,比丘,法师,众生

    还算不得比丘。比丘要能够超越功德心,过失心,依八正道修行,心无所畏,才是比丘的境界。佛陀向弟子解释什么叫做“多闻比丘。”他说知道谛,集谛,灭谛的比丘就叫做多闻比丘。佛陀说,阐说谛,集谛,灭谛的比丘...外道的法师)。不按照八正道修行的出家人,连比丘的资格都欠缺。   佛陀说,若比丘对圣谛已知已解,对集谛已知已断对灭谛已知已证,对道谛已知已修,这样的比丘名为上士,名为阿罗汉,名为圣贤,可以树立...

    洪汝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592582646.html
  • 原始佛教简介

    细微难见的跟随五蕴而存在的「身见(误认五蕴为我我所)」与「贪爱」,于是生起清楚明白的觉悟,透彻的体证「五蕴无常,,非我」,如实知见「五取蕴」就是纯的聚合。   (2)「集谛」(对导致「痛苦忧恼」...才能解脱众,「杂阿含经(相应部)」是以一种直接清楚又朴实深刻的方式,展现释迦牟尼佛当初的教导,也确切明白的为后世的芸芸众生保留着解脱的道路。   2. 教义:「四圣谛」   在释迦牟尼佛的教导当中,...

    直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447502.html
  • 总结解脱道与菩提道的差别及联系

    道初门来看二者的差别  一般来说:  声闻法的入道初门是四圣谛(谛、集谛灭谛、灭道谛)、四念处观。  缘觉的入道初门是修因缘观。  大乘佛法之入道初门有二:一,教外别传;二,言教开示。教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0568193.html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