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350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范古农答:唐大圆居士著唯识方便谈,释所缘缘云,必所虑所托二义无阙,方名所缘缘。举例如眼识缘空中华,虽是所虑,然空花无体,非是所托,故不名所缘缘。然太虚法师答某君范古农答,则谓独影境惟是意识之亲所缘缘。(见第七年二期海潮音第廿页)考独影境即不从实种生,又无实体用,其中用无质独影,更无质可托,不知何以能为意识之亲所缘缘。

    问:唐大圆居士著唯识方便谈,释所缘缘云,必所虑所托二义无阙,方名所缘缘。举例如眼识缘空中华,虽是所虑,然空花无体,非是所托,故不名所缘缘。然太虚法师范古农答某君问,则谓独影境惟是意识之亲所缘缘。(见第七年二期海潮音第廿页)考独影境即不从实种生,又无实体用,其中用无质独影,更无质可托,不知何以能为意识之亲所缘缘。   范古农答:所虑是缘义,所托是所缘义。空花无体,即是无所托之物,不成所缘义也。...

    范古农

    |范古农|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6475712695.html
  • 玄奘“真唯识量”简论

    ,不离于眼识   因:初三所摄,眼所不摄故   喻:犹如眼识   正量部指出这个论式有误,认为,“真故极成色”是有法自相,“不离于眼识”是法自相,“离眼识色”与“不离眼识色”是有法差别,你唯识家意许的是“不离眼识色”,既然有法差别有“离眼识色”和“不离眼识色”,则意许就应该是“离眼识色”和“不离眼识色”,可你只说“不离眼识(色)”,这是不完全的,因此,我正量部完全有理由来成立一个与你唯识家的宗完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05838709.html
  • 什么是真唯识量 ?

    成色不离一眼识 宗 自许初三摄,眼所不摄故 因 犹如眼识 喻“真故”为宗体“色不离眼识”的简别语,表示依大乘胜义立宗,不同于世俗和小乘观点,避免世间相违过失。“极成”为宗的前陈“色”的简别语,表示“色”所指的对象为立敌双方共许,排除了双方不共许的对象。宗支的后陈“眼识”其表面意义也为立、敌双方共许,因此宗支是共比量。其逻辑意义是说“色”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02138660.html
  • 《真唯识量》略释草

    建设唯识宗义,特抄录原文于下,然后略加解释。   真唯识量原文:真故极成色,定不离眼识;   自许初三摄,眼所不摄故。   上面学出的四句颂子,就是《真唯识量》的原文,现在把它用《因明论》的三支比量方式,分别于下:   1、宗真故极成色,定不离眼识。   2、 因 自许初三摄,眼所不摄故。   同喻 诸初三所摄眼根所不摄者,定不离眼识,如眼识。   3、 喻   异喻 若是...

    宽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32138810.html
  • 唯识学中的功能性种子与经验知识性种子

    进行分析。以眼识(视觉)为例,唯识学认为,眼识的作用就是“了别”(即辨别)青、黄、红等基本色。唯识学将青、黄、赤、白四色称为实法,而将其他视觉现象称为假法。我们看到的各类视觉现象,大都是由实法聚集而成,属假法,是意识与眼识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眼识只能认识青、黄、红等基本色(实法)。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个具体例子。当某人看到一个红色时,眼识从种子状态产生现行活动,辨别出这是红色,而不是青色、黄色等其他色。...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3841552.html
  • 玄奘《真唯识量》古疏释

    品茶论道”的歧途,以致于后来的藕益法师等随着延寿法师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关键词:真故、极成、自许、本质色、相分色  玄奘法师留下来的真唯识量,只有短短的二十三个字――“真故极成色非定离眼识[1],自许初三[2]摄,眼[3]所不摄故,如眼识”,因为篇幅简短,所以给了后人很大的解读空间。因为真唯识量毕竟是玄奘法师现场辩论用的,不是在书斋里“品茶论道”的产物,所以在解读的时候必须有一个现场感,必须...

    刚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62338397.html
  • 关于玄奘法师的真唯识量

    ,是因为当时唯识家为了成立大乘唯识之理,立了这样一个论式――   宗:真故极成色,不离于眼识   因:初三所摄,眼所不摄故   喻:犹如眼识   正量部指出这个式子是有问题的,正量部说,“真故极成色”是有法自相,“不离于眼识”是法自相,“离眼识色”与“不离眼识色”是有法差别,你唯识家意许的是“不离眼识色”,既然有法差别有“离眼识色”和“不离眼识色”,则意许就应该是“离眼识色”和“不离眼识色”,可你...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01338018.html
  • 真唯识量

    【真唯识量】 因明用语。又作唯识比量。系唐代玄奘大师于印度戒日王所设之曲女城无遮大会上提出之三支比量。据因明大疏卷中载,其量(论式)为(大四四·一一五中):‘真故极成色定不离于眼识(宗,命题),自许初三摄眼所不摄故(因,理由),犹如眼识(喻,譬喻)。’其中‘真故’为宗体之简别词,表示依大乘胜义立宗,与世间及小乘有别。‘极成’为‘色’之简别词,表示主词‘色’为立者(立论者)与敌者(问难者)共同认许...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05938710.html
  • 唐代三高僧对真唯识量的疏解

    唐代三高僧对真唯识量的疏解  刚晓  玄奘法师留下来的真唯识量,只有短短的二十三个字——“真故极成色非定离眼识,自许初三摄,眼所不摄故,如眼识。”因为篇幅简短,给后人很大的解读空间。后来者在解读时...,改论那宜遂(逐)许之!”  文轨法师对真唯识量的解读极其简单,而且不是完整的解读,只是讨论了真唯识量因支中的“自许”——  问:如立宗云“真故极成色非定离眼识”,因云“自许初三摄,眼所不摄故”,同...

    刚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33338826.html
  • 种子识六义

    【种子识六义】 [出成唯识论] 种即能生之义也。谓于八识之中。随一识起时。能生一切善恶之法。故名种子识。(八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也。)一刹那灭义梵语刹那。华言一念。谓眼等诸识种子。一念才生。生则随灭。念念不停。刹那变异。耳鼻舌身意等诸识种子。各各亦复如是。是为刹那灭义。二果俱有义果即识与根也。谓识与根同时俱起以成力用也。如眼根照色境时。眼识随即同缘。耳根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45157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