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1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百论》旁破内的意义

    阿毗昙》云:“体即同时,用有前后,如三相与法必俱,法在未来,相亦未来,法在现在,相亦现在,法谢过去,相亦同谢。”所以说《百论》正破外,旁破内,内外兼破。僧肇大师在《百论序》中说:外道邪见与佛教教义非常...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31765167.html
  • 《百论》简介

      佛教论书。上下两卷。古印度提婆著,世亲释。本论曾有两次翻译。第一次在后秦弘始四年(402),鸠摩罗什译,僧睿作序。由于其时鸠摩罗什初至,方言未娴,故文义欠正。弘始六年,鸠摩罗什重译,僧肇作序。为今之流通本。僧肇《百论序》说:“《百论》者,盖是通圣心之津涂,开真谛之要论也。……于是外道纷然,异端竞起,邪辩逼真,殆乱正道。乃仰慨圣教之陵迟,俯悼群迷之纵惑,将远拯觉沦,故作斯论。”论以梵本有百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3247195.html
  • 《肇论》在佛教史上的意义(五)

    百论》,其论述,依新译的般若,阐明空义,打破中国佛教徒执“无”的纷义,可说是言简意赅的著作。僧肇〈百论序〉说:  佛尼洹后八百余年,有出家大士,厥名提婆,……于时外道纷然,异端竞起,邪辩逼真,殆乱正道,...年集合中国学者而修成正本。僧肇在〈百论序〉中又说:  有天竺沙门鸠摩罗什,器量渊弘,俊神超邈,钻仰累年,转不可测。常味咏斯论,以为心要,先虽亲译,而方言未融。致令思寻者踌躇于谬文,标位者乖忤归致。大...

    邱敏捷译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1268469.html
  • 三论宗重要著作

    共三卷。此疏前文分十章详释僧肇大师的《百论序》,其次分品阐释《百论》义。由于《百论》是以破外道的邪执为主,所以本疏有关外道的记述也相当多,深具研究价值。  《十二门论疏》吉藏大师撰,共六卷。是《十二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41667620.html
  • “常见”与“涅槃”——提婆菩萨“涅槃”思想析义

    鸠摩罗什译《提婆菩萨传》,《大正藏》50,页186下。  2僧肇《百论序》,《大正藏》30,页167下。  3僧肇《百论序》,《大正藏》30,页167下。  4T.R.V.Murti著,郭忠生译《...Murti《中观哲学》认为《经百论》实际可能是《四百论》的最后八章(参照前揭此书152页)。其实这是种错误的见解,如僧肇法师在《百论序》中说:“佛泥曰后八百余年,有出家大士,厥名提婆。……于时外道纷然...

    体恒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14465080.html
  • 梵文与中国佛学研究――与恒毓先生商榷

    《思益梵天所问经》的时候,还“未备秦言”(僧叡:《思益经序》),同年他翻译《百论》,僧肇说他“方言未融”(僧肇:《百论序》)。弘始七年(405),罗什翻译《大智度论》的时候,“方言虽好,犹隔未而通。”...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3741551.html
  • 三论宗之章疏

    》最初释僧肇之《百论序》,分为叹论功能、明造论时间、叹造论之人、陈外道兴世、释论题目、述注论婆薮、叙论大宗、明翻论罗什、辩檀越姚嵩、定品偈多少等十章说明《百论》之大意。次有《破尘品观要》一章,历破外道...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1646715.html
  • 鸠摩罗什及其译籍

    也有不尽人意之处,主要的原因还是对汉语的具有特殊意义的表达方式不能灵活运用,这也遭到时人的批评,僧肇批评为“方言未融”(见其《百论序》)。僧睿批评为“方言殊好,尤隔而未通”(《大智释论序》,《出三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2850343.html
  • 玄高从学佛陀跋陀罗的一桩公案

    可见姚嵩与慧远是有交情的。故此“姚左军”当为姚嵩无异。据僧肇《百论序》,弘始六年(404)译《百论》时姚嵩为秦司隶校尉、安成候,未有左将军之衔,僧叡《法华经后序》则称秦司隶校尉、左将军、安成候姚嵩,...始于此,《百论序》有“钻仰累年,转不可测”之句,其时僧肇始逾冠年,已经是“名震关铺”、颇怀时誉了。诔文还称“人之寓俗,其途无方。统其群有,纽兹颓纲。顺以四恩,降以慧霜。如彼维摩,迹参城坊。形虽圆应,神...

    徐文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04542238.html
  • 三论宗主要典籍之评述

    外道屈服。正因为提婆具有善巧方便智和真实智,所以才能对外道所提出的思想理论,能够当机立断的给予反驳,这种智慧和辩才非常人所能为,因此说《百论》是以“权实”二智为宗。如《百论序》云:“百论者盖是通圣心之...所说的言教。故说依二谛生二慧为众生说法,广破迷执。此《疏》为学习《中论》的主要著述。  《百论疏》:共十六卷,隋吉藏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二册。《疏》最初释僧肇之《百论序》,分为叹论功能、明造论时间、...

    理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1546712.html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