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篇,用时1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新注(二)

    ”者:杂染名垢,反之,名净。有人认为世间是垢,出世间是净;凡夫是垢,圣者是净;烦恼是垢,菩提是净;生死是垢,涅槃是净。实则这一切对待法上的法无我性是一味的,平等的,无胜劣,无高下,无大小,无内外。故说...可得;一切菩萨摩诃萨行空无自性不可得,诸佛无上正等菩提空亦无自性不可得。”说涅槃空无所得者,如《大宝积经》卷三十一云:“观生死无我,亦达常无常,及了涅槃空,何缘现微笑。”生死上实无我法性,故生死不可得...

    唐思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61439740.html
  • 禅宗六变——第一章达摩禅──禅宗一变

    最后因瑜伽学说传入,明生死无我之理而自动消沉,但其反映儒佛之争的意义,却是不可忽视的。  夷夏之争──儒佛之争的同时,释道两教之争则借夷夏之争而展开。开始时是和尚道士各纂伪经,一说中土孔老诸圣,全是...空之理、离生死之苦、空空寂寂、灰身灭智的小乘禅]、攀缘如禅[即是证我法二空的大乘禅]和如来禅。  云何如来禅,谓入如来地自觉圣智相三种乐住,成办众生不思议事,是名如来禅。[《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1343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