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0篇,用时1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法基础十讲》序

    帮助他人,这也就是自利利他,而且符合早期佛教寻求现世和乐,现世解脱的精神;慈悲在于帮助消除烦恼,而不是满足欲望。佛教流传日久,歧义杂陈,学佛要能够时时检验各种理论是否能够实用?解行是否没有矛盾?早期佛...《佛法基础十讲》序  /释显如  西元前五、六世纪,释尊本著缘起无我的佛法特质,建立了六和合的教团,展现佛教理想社会的精神。无我公有的教团具有实现解脱和传承佛法的两大任务。佛灭后,教理朝著繁琐思辨的...

    释显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3351707.html
  • 浅谈中国佛教的哲学特点

    解脱出来,人们在现世解脱是不可能的,只有万念俱灰,历世苦修,才能达到涅槃境界。   而中国佛教却从淡薄入世与出世的界限,到不离世间求解脱,最后把出世之佛教完全变成世俗化的佛教。特别是中国的禅宗,更提倡...佛教性空般若之学便广为流传。后来,长期的社会动乱使士大夫对现世生活失去信心,于是,涅槃佛性的解脱思想就取而代之。而禅宗的即心即佛,顿悟成佛的观点更是受到历代士人阶层的一致推崇。特别是禅宗和净土宗的弘扬,...

    胡 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04962021.html
  • 关于“六入处”的法教

    不黏着,则自我的阴影会渐淡薄而消失,得现世解脱自在。  十四 《杂阿含经》 二五二 (二五0)  尊者舍利弗答尊者摩诃拘希罗言:“非眼系色,非色系眼。……乃至非意系法,非法系意。  尊者摩诃拘希罗!于...  ——阿含解脱道次第之二(2)  一 《杂阿含经》 一九0 (一八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正观察眼无常,如是观者,是名正见。正观故生厌,生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21742348.html
  • 阿含经和圣经道德观的比较

    无明为明,实现"现法得乐"、不待来世的现世解脱。所以阿含的思想是由缘起的"宇宙主义"而立足于人本。  从更为广阔的文明的视野中看,尽管阿含佛教与圣经基督教的基本观念存在差异,但在化世导俗、净化世道人心...、修慧。《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八)说:   若起明为前相,生诸善法;时,惭愧随生。惭愧生已,能生正见。正见生已,起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次第而起。正定起已,圣弟子得正解脱贪欲、...

    释德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13755634.html
  • 九华山佛教传播中心与文化特质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

    两个宗派,禅宗文化深受文人知识阶层的喜爱,净土宗则在民间十分流行。禅宗自称“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提倡“佛在心中”、“即心即佛”、“自悟自度”、“顿悟成佛”、“现世解脱”,主张不读经、不拜佛、不崇拜...力寻求解脱的宗派。它以死后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为修行目标,认为现实世界的苦难是不可避免的,人们想在现世获得解脱是不可能的,并且由于众生生死业重,单靠自己的力量寻求解脱也是不可能的,必须借助于阿弥陀佛的愿力...

    李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13869310.html
  • 《阿含经》学习笔记(1) 缘起及祈祷文

      像空中的羽毛,像流水中的落叶,很多的无奈,很多的疑惑,我的人生。  花开花落,缘起缘灭,很多人如是说;看破,放下,清凉,解脱,太多人教导我。  在很多的深夜里,我一次次地问自己,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感恩大自然的养育之恩,  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感恩众多因缘的成就,  感恩众多善知识的协助,  使我能够在此时此地安心学习《阿含经》。  愿我能够树立起正知正见,法随法行,  最后终得解脱,利益一切...

    维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4754826.html
  • 从《杂阿含》第1013经经群看‘善终辅导’

    经典中的意义,最主要是佛陀解答弟子们对亡者生处的疑问。从巴利传本的角度来看,现世解脱、不再受后有是最高理想,[145] 然在汉译传本中就没有那么强调。汉译本中除了佛陀为亡者授记之外,最后还鼓励僧众供养...以巴利经典为正统[163] 的上座部,以现世解脱为终极目标,对于来生是否生善趣得以继续修学佛法并不重视。  中国佛教的理论与实践向来是称为‘大乘’的,但是长年以来经过宗派的诠释,这种‘大乘’精神实质上...

    释天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3751828.html
  • 三自性中的染净因果观

    期精细抉择染净因果,以实现现世解脱,以至证其所愿。如是,以唯识义助行,所获利益,以及方便,其殊胜不可思议。后皆以此依愿渐入大乘唯识。  太虚大师谓大乘普度成佛心法有三义,一者一切法自性空义,二者一切...心。然而菩提心的真实生起,要有出离心为前提。何谓出离心,就是出离轮回之心。佛喻轮回为火宅,故劝众生观轮回苦、观诸无常等,而发起解脱心,即发出离轮回三界火宅永不堕入之心,仗此愿力与相应行持,由三宝加被...

    圆礼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14355979.html
  • 中国佛教文化论纲

    它的信徒主要在士大夫阶层中间。魏晋名士崇尚清谈,为了适应他们说空谈玄的需要,佛教性空般若之学便被大量介绍,广为流布。后来,长期的社会动乱使士大夫对现世生活失去信心,于是涅槃佛性说的解脱思想就取而代之,...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世俗化的宗教。本来印度教认为,人生是苦,人生无常,不值得留恋,应该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人们在现世解脱是不可能的,只有万念俱灰,历世苦修,才能达到涅槃寂静。后来大乘佛教虽然也主张即...

    魏承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74570090.html
  • 恒强法师:佛教对社会自杀行为的预防

    。2 佛教奉行人本主义反对神本论,而人身难得,因此注重当下修行与现世解脱,又认为人间修行胜于天上,所以尤其珍惜人的生命。不杀戒以杀人为重罪,而人自杀是杀人的一种特例。佛陀在世时,多有比丘修不净观后...偷罗遮罪,反对无益的社会自杀行为。佛教的教义、戒规、情操与修行方法能积极预防自杀行为。缘起性空、修行解脱、随缘自在等思想可以消除人们对社会人生的执著、困惑、悲观与失望,持戒、布施、忍辱、四摄、六和敬等...

    恒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30978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