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028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净空法师谈熏习

    熏习,你熏习的遍数不够,不起作用。我们烦恼就是贪嗔痴慢的熏习,你知道这从早到晚,从初一到腊月三十,不间断,那个烦恼习气力量多大!熏习的。世尊用这个方法,天天教你,天天劝你,天天提醒你,同样的话也不断来...

    净空法师

    |精进|熏习|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7/08451610383.html
  • 浅述真心熏习与妄心熏习的两种熏习义

    浅述真心熏习与妄心熏习的两种熏习义 ●释智德 一、前言   佛法中的熏习义,有两大派别。一是以《大乘起信论》为首的真常系佛法中的“真心熏习”;二是唯识宗的“...许多问题,都是从熏习的角度说明的,也是说得最清楚的。所以本文就以此真心熏习、妄心熏习“的两种熏习论为根据,把熏习的道理阐述出来,不敢用私,抬高一方或贬低一方。佛陀早就在《金刚经》里教导过...

    智德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82568158.html
  • “护法––玄奘”一系与真谛一系唯识学的“闻熏习”理论的思想意涵之探讨

    “护法––玄奘”一系与真谛一系唯识学的“闻熏习”理论的思想意涵之探讨 曹志成法光学坛 Dharma Light Lyceum 第一期 (1997年)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页 119-129 ----... 页 119 摘要︰ 本文初步探讨了“护法––玄奘”一系与真谛一系唯识 学的思想性格以及“闻熏习”理论的思想意涵。首先,就...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1846719.html
  • 范古农答:第八识之种子业习气,经谓因有善恶,果则无记。是否以法性宗约相因凡夫位而言,即无明薰染真如,亦即非无,故曰因有善恶,约体果圣地而言,熏习无自性,亦即非有。然非待成圣方称无记,即在凡夫位已是无记,惟不自证知无记耳。所谓果是无记,是否无覆无记。又无记是空也,是否约体而说,一切识无记之空亦空之。总之究应如何理解也。

    问:第八识之种子业习气,经谓因有善恶,果则无记。是否以法性宗约相因凡夫位而言,即无明薰染真如,亦即非无,故曰因有善恶,约体果圣地而言,熏习无自性,亦即非有。然非待成圣方称无记,即在凡夫位已是无记,惟不自证知无记耳。所谓果是无记,是否无覆无记。又无记是空也,是否约体而说,一切识无记之空亦空之。总之究应如何理解也。   范古农答:第八识又名异熟识,异熟果,故此果指众生来世之业报身。克实而言,即来世...

    范古农

    |范古农|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6480212698.html
  • 范古农答:何谓师子奋迅三昧。

    问:何谓师子奋迅三昧。   范古农答:此将九种禅定,互相熏习,悉今通利,故又名熏禅。行者依九次第定,从初禅次第入二禅,三禅,乃至灭受想定。从灭定起,还入非非想定。从非非想定起,还入无所有定。如是次第还入,乃至初禅。能前进,能却行,如师子之奋迅状。故名师子奋迅三昧。

    范古农

    |范古农|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7152012764.html
  • 佛教“无明”观念探析

    熏习”,揭示了无明与真如的关系实质。《大乘起信论》中无明与真如关系的建构模式,在后来中国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深化和拓展,也显示出其重要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 无明; 真如; 熏习   《大乘起信...作用在《起信论》中通过一个比喻表达出来,这个比喻就是“香熏之喻”,具体而言就是:“熏习义者,如世间衣服,实无于香。若人以香而熏习故,则有香气。此亦如是。真如净法,实无于染,但以无明而熏习故,则有染相。...

    张理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53169748.html
  • 论赖耶受熏和持种

    摄持诸法的一种精神作用,依其作用可分为“受熏、持种”两类。现简介如下:   一、受熏   受熏是说第八阿赖耶识能受前七转识的熏习。熏是击发义,习是数数义。前七识心王、心所起现行时,其势用强盛者,则于生起之刹那,能数数击发第八识。植其气分于第八识自体分中,而发生新种子,并使本有种子熏发而增长。此数数击发之历程,有似于花熏苣藤,是名熏习。苣藤受持其香,然后榨取之,便成香油。此以苣藤喻所熏之赖耶,以花喻...

    性 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3356533.html
  • 起信与唯识(上)

    喻中水动的起、灭相。由此随缘义成立了真如(如来藏)与无明的互熏。真如为无明所熏覆,故杂染诸法流转不断;真如熏习无明,可渐至还灭。流转为真如的覆障相,还灭是真如的出离相。   上述义理完全符合如来藏系的...和合,直接原因却是无明;又如真如自体相是还灭的内在原因,是成佛的可能性,但还灭过程的直接原因是对治六染的修行即闻思修之熏习[12]。   (四)熏习   缘起和还灭依赖于熏习。在《起信论》中,有两...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02140044.html
  • 起信与唯识

    喻中水动的起、灭相。由此随缘义成立了真如(如来藏)与无明的互熏。真如为无明所熏覆,故杂染诸法流转不断;真如熏习无明,可渐至还灭。流转为真如的覆障相,还灭是真如的出离相。   上述义理完全符合如来藏系的...和合,直接原因却是无明;又如真如自体相是还灭的内在原因,是成佛的可能性,但还灭过程的直接原因是对治六染的修行即闻思修之熏习[12]。   (四)熏习   缘起和还灭依赖于熏习。在《起信论》中,有两...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4642667.html
  • 简介《大乘起信论》的“一心开二门”

    论还用“熏习”的理论来阐明真如净法和无明染法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净法和染法相续不断的道理。  所谓“熏习”,是指通过一种事物的连续熏习影响作用,而使另一种事物的性质发生变化:“如世间衣服,实无于香;若人以香而熏习故,则有香气。”  净法和染法的相互熏习,可以分为“染法熏习”和“净法熏习”两种。  其中“染法熏习”又可分为三种:“无明熏习”、“妄心熏习”和“妄境熏习”。  “净法熏习”也可分为二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4070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