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46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法告诉我们治心的方法

    http://www.fjdh.cn/Item/95530.aspx
  • 中国佛学:“治心”之学

      中国佛学:“治心”之学   讲到国学不能不讲佛学或佛教。佛教是什么东西?“佛”的全译叫“佛陀”,佛陀就是“觉悟者”的意思。佛教并不是把佛看作神,佛只是一个得道者,是其他人的老师。一般来说,佛教有三个宗派,即显宗、密宗和禅宗;显宗又分大乘和小乘,中国和日本、韩国,基本上是大乘,东南亚泰国、越南、柬埔寨一带,基本上是小乘;密宗又称“秘密宗”,主要流行于西藏一带。禅宗则是中国宗教里头对世界思想...

    雷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0121484387.html
  • 治心与治国——读《林文忠公写经》说人格修养

    治心与治国——读《林文忠公写经》说人格修养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刘仲宇  《林文忠公写经》,系林则徐抄录的佛经小册子,民国年间由其曾孙持出,刻于民国22年。据当时人记载,其册藏于匣中,匣面题《...因素,而其内在的因素如何,仍值得探讨。  联系林则徐的社会实践与学佛、诵经的纽带是什么呢?是对心的关注。而这正是佛法所擅场。“儒学治国,佛法治心,道家治身”,说虽过简,大略却无差。《清史稿》卷369...

    刘仲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94460264.html
  • 问:佛法无边,那么佛法治心,能治病吗?

    学佛不求无病,以疾病为良药. 强身健体是养生的目标,不是学佛的目标,大家应该清楚。佛教认为,人的色身如同花一样,有开有败,这是无常的道理。顺天应时,才是正道。卧具、衣服、饮食、汤药是四大供养。汤...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42177600.html
  • 重庆华岩寺佛学讲座走进奥林匹克花园

    中国佛网讯 3月28日,华岩寺弘法部来圣法师受邀来到重庆市渝北经开区奥林匹克花园作《智慧人生》佛学讲座,这次讲座是由重庆奥林匹克花园主办、21世纪经济报道、重庆好车网、汇能传媒及天福茗茶友情支持。来圣法师从历数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各家的养生特点,到佛家如何以佛法治心、详细阐述了因果学修心的重要作用。 讲座结束后,华岩寺普济法师、义悲法师、常智法师、惟正法师等在...

    重庆华岩寺

    |重庆华岩寺佛学讲座走进奥林匹克花园|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3/15385537424.html
  • 定本法师:托钵就是托起一颗清净平等心

    、金钱放在了第一位,这是因为他们的心性迷乱了,所以许多佛教的经典里都告诉我们,心是健康的主要力量,百病从心生,百病从心治,治病先治心治心治本也能治表。佛教讲宁静涅槃,其方法都是治心的,教人如何把散乱...

    佚名

    |佛教观点|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2241978722.html
  • 四川省社科院向世山副教授在大佛禅院举行佛教学术讲座

    堕落,培育宗教情怀;   六,巩固原有资源,深化佛教旅游;   七,“心病”蔓延成患,治心大有可为;   八,满足市场需求,开发文化产业;   九、填补慈善空白,光大慈善事业;   十、东西互动频繁,...

    佚名

    |讲座|学术|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11/14085131745.html
  • 问:学佛的方法?

    ,又称三无漏学。戒是止恶修善,依戒生定;定是息缘静虑,依定发慧;慧是破惑证真,依慧成佛。此三学,为学佛修道的基础。兹将此三学再分述如下: 一、戒学:戒亦名戒律,是修道者修身治心的规范。我们起心动意,...细密,已成为专门学问。 二、定学:定,又名“禅定”,在于治心,修之可免去情虑上的散放,除去精神上的纷乱。 身心感受的苦果,是业和烦惑集聚而来的。因此要解脱苦果,先要断除苦因,...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7/17383285297.html
  • 简论佛教的人本化

    共同理念,而禅宗生活化的修行方式以及宋明以后流行的“治心”与“治世”相统一的儒佛交融之论,更是这一特质的突出表现。  对于世俗世界的矛盾态度,一直是大乘佛教的固有问题。小乘佛教的旨趣在于追求“个人”的...之中主张“治心”与“治世”相得益彰,儒学与佛教互相补充。宋代名僧契嵩说:“儒、佛者,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乎治。儒者,圣人之大有为者也。佛者,圣人之大无为者也。有为者以治世,无为者以治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2251039.html
  • 佛教的因果观念

    四十而不惑,是已断烦恼;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断习。二者相隔三十年,可见断习之难。也可见孔子重视此一问题。佛家对于断习,采用的方法甚多,归纳起来,不外治心和观心两种。  治心:遗教经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就是注重治心功夫。治心是消灭已起的妄念,使其不再继续;制伏未起的妄念,使其不起现行。儒家的诚意正心,也是同一作用。妄念的种类,不外贪、嗔、痴三种,众生一切行为的动机,都是起于贪、嗔、痴,称为三...

    周中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74839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