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4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万佛忏五观堂开示

    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小善不积无以成圣。小恶所积足以灭身。”小恶所积就会令你身败名裂也会令你有杀身之祸更会令你堕入三涂。故言:“莫以小善以不为莫以小恶而为之。”这也是刘备临终对...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万佛忏五观堂开示  拜万佛忏比较辛苦但它在诸忏仪中功德利益最大。经云: 若礼拜十天万...

    宽运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021291810.html
  • 四小不可轻

    必定会脱胎换骨成为教化众生的人天师范,这是世间上最不可轻忽的力量。 《法句经》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小正代表着无穷的希望。在我们的生活周遭有许多“小”而不起眼... 四小不可轻(发贴人:心雨) 佛陀入灭百年后阿育王统一印度护持佛教。 有一次阿育王发心供养出家众有位小沙弥也来应供阿育王为了要不要顶礼小沙弥而左右为难。后经小沙弥显现神通度化从此...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85875930.html
  •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深广。”就是最好的训诫。《梵网经》亦云:“勿轻小罪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刹那造罪殃堕无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也是提醒世人要处事老实行善造恶自有因缘果报不可不慎!   “修善如春日之...   古德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贤德的人不但具有知善知恶的良知良能而且不轻忽小善之德、小恶之害能够真正断恶修善所以令人心悦诚服。而诸佛菩萨在因上修行...

    见芥法师

    |戒律|命运|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5/2115402598.html
  • 善观因缘法 安忍自如如

    ”的道理转变万法实有的观念才能从境界中出离;再者就是要能止念、转念经云:“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身口意所造作的恶业...   宋朝大学士苏东坡居士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由于为人耿直以致仕途并不顺利。当他被贬到江北瓜州作官的时候在一江之隔的金山寺认识了高僧佛印禅师两人经常谈经论道成了莫逆之交。一天东坡...

    见某法师

    忍辱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0/1826221813.html
  • 如何持好戒?应知如何才是犯戒

    经》中说:“戒具成就行无放逸定意度脱长离魔道。”   又《法句经》中说:“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在《中阿含·思经》里佛道:“若有故作业我说彼必受其报;或现世报或后世报。若不故作业我说此不必受报。于中身故作三业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口有四业意有三业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  ...

    法增比丘,台北

    |戒律|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2/2202332941.html
  • 明因果慎独警句

    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   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法句经》   已生恶法为欲坏之;未生恶法为遮不起;   ...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周易》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   作善降之百祥...

    佚名

    因果|修行|格言|报应

    http://www.fjdh.cn/article/2010/12/09404030511.html
  • 佛陀说法因缘

    不能至后世。种种财宝物则可强劫夺;王贼及水火不能拔法财。   十九、世间事由小可以知着防微可以杜渐因此切莫以善小而不为更不可以恶小而为之。佛陀在《法句经》说: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二十、在十法界中人居于上升下沉的枢纽地位而且由于人具有精进、忆念、梵行三种特性胜过诸天所以历劫以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84343789.html
  • 倡导环保的生活方式需要借鉴佛教环保思想

    。《出曜经》教导人们:“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谛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织。”按照佛教的善恶观保护环境是对大自然、对人类社会的善而... 当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给人类带来富足的物质享受的同时也正在给人们带来灾难地球上的物种越来越少自然环境愈来愈恶化沙尘暴、飓风、温室效应频频侵袭我们的日常生活于是我们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佚名

    |佛教观点|环保|佛教思想|生活方式|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290094627.html
  • 佛教的感恩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行动是和谐社会的推动力量。  心动要转化为行动感恩的心要转变为回报社会的行动这就必须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佛教强调自塑人格即人而佛。《法句经》说:“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钎钎织。”太虚大师把做人与成佛联系起来认为成佛不在做人之外而在做人之中:“仰止为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辛世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93360253.html
  • 地藏本愿经讲记㈤

    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良以纤芥之恶历劫不亡;毫理之善积世长存。福成则天堂自至罪积则地狱斯臻自作自受纤毫不差。父子天性相关至密至亲然而各业不同所以升沈路别各不相知... 【地狱名号品第五】   上三品是地藏菩萨所化之机。众生业缘品说众生所作之业从缘而生不从十方来止住于心;乃从颠倒生无有住处当体即空所以名观众生之业缘。   众生...

    圣一老法师

    地藏经|地藏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9/1423185576.html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