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3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看成岭侧成峰” ——“《金刚经》多学科学术对话”会议述评

    看成岭侧成峰” ——“《金刚经》多学科学术对话”会议述评   作者:高文强 熊贵平   黑格尔曾经指出人类文化传播中一个简单而具深意的现象:同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出来,就会有不同的含义。与此相应,...美学等不同视角对《金刚经》进行了多维解读与诠释,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跨学科对话,从而为当代佛学研究铸造了一种崭新的模式。  多学科对话模式最重要特征便是多维度诠释与跨学科对话。古人云:“看成岭侧成峰”...

    高文强 熊贵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43766420.html
  • 从东坡诗“看成岭侧成峰”说起——有感于《普门学报》的办刊宗旨

    从东坡诗“看成岭侧成峰”说起——有感于《普门学报》的办刊宗旨 曹虹(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苏东坡游庐山,作(题西林壁)诗曰:“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必大(归庐陵日记)称:“望见龟峰,如行南康江中对五老峰,所谓‘看成岭侧成峰乙者。” (《文忠集》卷二八五)五老峰是庐山的著名景观之一,他在行经庐山的江上,验证过东坡“看成岭侧成峰”的观感,并在归...

    曹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15964082.html
  • 禅者三关与承皓一喝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翰林学士苏东坡,因与照觉禅师论道,谈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话后,忽有省悟,因而作“未参禅前”,“参禅时”,“参禅悟道后”三偈,表明心得。   未参禅前的境界是: 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皆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到了参禅时,其心得是: 庐山烟雨浙江潮,...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7360587266.html
  • 多少重

      翰林学士苏东坡,因与照觉禅师论道,谈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话后,忽有省悟,因而作“未参禅前”,“参禅时”,“参禅悟道后”三偈,表明心得。未参禅前的境界是:   “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皆不同;    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到了参禅时,其心得是:   “卢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

    星云大师

    |禅|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233223379.html
  •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可能你瞪人一眼,人家才饱你一拳,不是吗?   不要急于批评别人是非,谈人是非事,自已也是是非人,即使置身其中,焉知局中事,何况非局中人,所谓“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看我们站在那角度,...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3470286960.html
  • 庐山西琳寺5月17日举行全堂佛像开光暨水陆法会

    江西九江庐山西琳寺2006年全堂佛像开光暨水陆法会 通 启 西琳寺座落在庐山脚下。三面翠环屏列,绿树成荫,环境清幽,景色宜人。迷人的庐山云雾伴随着悠扬的晨钟暮鼓,迎送着无数来访的人们。当年苏东坡所题“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如今仍给游人带来无尽的遐思。 恭逢盛世,蒙地方政府及十方信士之诚邀,现任住持上觉下海老...

    佚名

    |庐山西琳寺|开光|水陆法会|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04/1206553825.html
  • 诗境禅心

      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时行者还有分别心,“四相”未除,见山见峰,未达性相平等,因为行者被身相所困,未见自性之“庐山真面目。”  (七)离心无我时:韦应物诗曰: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  这时行者慧光内照,细微无明已显露出,外看已达无我之静相,但,幽草还生,深树鸟鸣,且能超越世间的烦恼,正是断尽无...

    法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01042201.html
  • 古代名诗与东西林寺

    西林寺墙壁上的《题西林壁》,“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

    李训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53969758.html
  • 略述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等。至宋代,诗风发展为融景入理,代表认为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诸如“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8175681394.html
  • 无限的佛教宏观世界观

    会有三种截然不同的宇宙观也就不难理解了。针对不同的众生,世界有不同层面的呈现,或许就是“看成岭侧成峰”吧。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391085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