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3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陀降世 普渡众生

    不属于白色的雅利安人种。   出 家   出家并非自释迦牟尼开始。   当时印度,实行家长制度。凡为家长,有“四住期”,即学生期、住家期、林栖期、游行期。学生期拜师学习。住家期结婚,教育子女,履行家庭及社会责任。等到子女成人,本人亦垂垂渐老,即摒弃世俗生活,到山林间静修,是为林栖期,即通常所说“出家”。林栖期中,如感到大限将至,即动身旅游各地,以终天年,为游行期。亦有未至林栖期,为了穷究...

    果藏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61480064.html
  • 佛学与人生修养

    ldquo;居家期”,据说从27岁到50岁的23年间,从事物质生产,培养后代,到50岁就从繁重的家务生活中退休,开始进入人生的第三个时期。第三个时期叫“林栖期”,就是到深山...圣人就是在“林栖期”参透了人生真谛,拥有宗教知识和世俗学问的大婆罗门。但是,悉达多出身于王族,在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里,属于二等公民,叫刹帝利,在社会地位上低于婆罗门,高于第三等...

    李尚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62554050.html
  • 印度早期的佛寺、佛家思想及其寺院特色

    在公元前六世纪佛陀时代的印度,出现了一种反婆罗门传统的沙门思潮。与此同时,印度早期的佛寺及其寺院的特色也出现了。  在公元前六世纪佛陀时代的印度,许多人不复以祭祀万能、生天永乐之思想为满足,转而寻求达本穷理,于梵行(幼年学业)、家住(主持家业)之上,加以林栖、遁世之苦行生活;于祭祀生天之上,创真我解脱之说。  希冀以克制情欲之“苦行”,集中意志之“瑜伽”,外形骸而内离妄念,以契人梵我之实体。他们...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61954597.html
  • 宗教与印度的民族性格

    离家出走,过起“林栖”和“遁世”的生活,在深山老林里静修冥思,以求早日达到精神的解脱。应当说,这种生活逻辑乃是印度教徒轻蔑物质,崇尚精神的最典型表现。   印度人所独有的其他特质,如敬神观念、再生观念、...

    朱明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5751111.html
  • 佛教、藏传佛教、喇嘛教、印度教有何渊源及区别?

    缘起思想的前导下,依八正道行持,证入“无我”自在的究竟空性中。   就持戒而言,印度教实行人生的四个行期:梵行期、家居期、林栖期与云游期;按照每个阶段规定的义务,致力履行祭祀、祈祷、持戒及禁欲等,以求...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5551862.html
  • 印度的宗教及宗教习俗

    原人的嘴,刹帝利是他的双臂、吠舍是他的大腿,首陀罗是从他的两脚生出的;以故各有为卑。印度教徒不一定出家,但出家后则必须恪守清规戒律。较高的三种姓出身的印度教徒须经过梵行期、家住期、林栖期和遁世期四个行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31859337.html
  • 佛教植物之稻米

    佛陀用最质朴的方式――行脚托钵来传播佛教思想。自从佛陀离开了家乡,抛弃了自己的王子身份,他就与所有的修行比丘,甚至和林栖、梵行的婆罗门一样,过着漫游世间、不住屋舍的终年苦修生活。在梵语中,“出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21159838.html
  • “梵我一如”的演绎及其意义

    我”的意义    森林书(āranyaka),音译为阿兰若迦,据说是在森林之中产生并相互传授的,所以叫做森林书。婆罗门的一生生活主要有四个时期,即梵行期、家居期、林栖期、遁世期。在林栖期...

    达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80339139.html
  • 人间佛陀(上篇)

    上叁种姓一生应遵行的四期生活,规定到法经中。但实际上仍是以婆罗门遵守为主。这一生四期生活制度,称作梵行期、家居期、林栖期、期。其大约内容如下所述:  [一]、梵行期:婆罗门种姓的儿童,在八至十二岁之间...回家以营世间生活。结婚生子,以慰祖先在天之灵。经营生计,祭祀诸神,接待宾客,以尽本阶级的职责。  [叁]、林栖期:年岁既老,人生义务已毕,以家庭交付长子,以财产分配诸子,自已隐居于于森林中,修苦行以练...

    于凌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43344612.html
  • 杨金洲:农——中国禅的文化品格

    一般将自己的生活划分为即学期、家主期、林栖期、云游期四个时期。这从理论到实践孕育出了厌世的观点、出世的襟怀。而佛教就起源于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世生活的厌弃。整个佛教理论归纳起来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杨金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51540413.html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