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185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国佛学非本体本体诠释

      内容提要:中国佛学的本体观念与世界上大多数哲学都不相同, 它是一种非本体的本体论。它以缘生为理论基础,否定外在的本体,并以性空为实相,顺化而为实相非相的本体论。建立在缘生基础上的因果论,多因多果以及因果无限延续,不仅凸现了非本体的倾向,而且置因果必然性于条件偶然性的架构之中。相对主义与虚无主义之辩,进一步说明非本体论超二元对立的思维基础。官不可言之趣,说不可说之理,则是佛家非本体本体诠释的...

    麻天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81943756.html
  • 略论佛教本体哲学

     本体是一切存在的终极本质,因而一切学术都有其与之相关的本体观念,佛教的主旨在于究竟诸法实相,这个实相就是一个本体。不过佛教的本体观与一切世间学术之本体观大有不同,正因如此,佛教才称得上与世间法不共,才称得上是究竟圆满的本体哲学。大乘佛教在印度有两轮,一是般若中观空轮,二是瑜伽唯识有轮。然而在中国,大乘佛教有三大系,一是空宗,二是有宗,三是性宗。这三个宗系,都有自己的本体论。本文试图对大乘佛教的...

    胡晓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3847970.html
  • 宇宙生命的本体

    宇宙生命的本体  阿赖耶识,依心理学说,是一种潜意识,或是无意识。潜意识的功能作用是潜伏不显现的心力。无意识是没有意识活动的心。这阿赖耶识在唯识哲学上名为“不可知”,但它有含藏种子,执持根身,缘虑器界的功用,只不是我们的意识所能了知的。  阿赖耶识也是我们生命的本体,这生命体从无始以来乃至成佛而不坏,只有转变的性质。  解深密经说:“于六趣生死,彼彼有情,堕彼彼有情众中,或在卵生,或在胎生,或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83071366.html
  • 宗杲论看话禅的本体依据

      宗杲论看话禅的本体依据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伍先林   有关大慧宗杲的禅法,国内佛教学术界所作的系统性研究不多,这与宗杲在禅宗史上的地位不相称。事实上,大慧宗杲(1089—...自然不著差排。”   即是说要真正达到心境一如的无差别境界,必须要经过“碎地折、曝地断”的顿悟,只有顿悟才能真正断除差别妄想。顿悟就是实证自心本体,自心本体是广大五...

    伍先林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3493587057.html
  • 禅的本体

      禅的本体   南 亭   《永嘉禅师证道歌》中第一段的歌辞,我定了一个名词是:禅的本体是无为的。无为的定义,是没有生、住、异、灭四相。或者是造作营为。因为禅的本体就是心体,心体是本来如此,...的黄金。禅的本体和佛平等,但为贪、瞑、痴、爱之所盖覆,不得不假修行将它消灭,使禅体恢复本来面目。歌词中说:   觉即了,不施功,一切有为法不同。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

    南 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22753839.html
  • 原始佛教本体和非本体因素的互动

      原始佛教本体和非本体因素的互动   宇恒伟(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摘 要:因缘主要是原始佛教关于因果关系的论述,它不仅贯穿于整个原始佛教的教义中,而且与婆罗门教和其它沙门思潮的因果关系是相对的。原始佛教的因果关系与西方的本体论有截然的差别,但它又体现出本体论的倾向。原始佛教的本体和非本体因素是以因果关系为依托,以必然性和偶然性为辅助,以解脱为目标的精致思想元素。   ...

    宇恒伟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22591888337.html
  • 中国大乘佛学的本体诠释学

    中国大乘佛学的本体诠释学  赖贤宗   绪言  成中英教授近年来阐扬本体诠释学不遗余力,以本体诠释学为著眼推动欧陆诠释学传统、英美分析哲学传统与中国哲学的研究与交流,深符近年来的西方哲学学界当中的整合分析与诠释的两个学术传统的当前脉动,也从方法和本体的角度,为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做出了不可或缺的准备。  成中英教授曾指出中国大乘佛学的研究为中国哲学的本体诠释学的不可或缺的一环,成教授以易的...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3771298.html
  • 佛教对本体问题的探讨

    佛教对本体问题的探讨  吕沛铭  一、佛陀对本体问题的态度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论经三百余会,谆谆善导,起大悲之心指引众生踏上大觉之路。佛法者,佛陀所说之法也,宇宙之实相也,本非佛陀自创,而是佛陀...佛教对本体问题保持缄默,后期佛教虽谈本体,惟仍秉承原始佛教精神,即不作对修行无帮助之言论,故谈本体,始终不离一心。所论本体问题,可分为四项:(一)时间与空间之边际问题,(二)世界生灭问题,(三)本体根源...

    吕沛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84964449.html
  • “舍利崇拜”应重本体

      “舍利崇拜”应重本体   游祥洲   “舍利崇拜”是佛教重要的传统之一。“舍利”(sarira)原是梵文中人类死后遗骨的通称。法藏部的《四分律》更明言:“学菩萨道,能供养爪发者,必成无上道。...生活的一部分,其感应与神迹也是无庸置疑。不过,如果“舍利崇拜”的对象,仅止于佛陀或高僧大德所遗留的爪发骨灰,那么,这就可能会忽略了舍利本身所代表的真正意义,也就是佛之所以为佛的本体--依于正法而成就法身...

    游祥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15522182365.html
  • 本体之性与主体之心如何能合一

    本体之性与主体之心如何能合一  ——《大乘起信论》心性思想论析  杨维中(博士)  210093 中国南京大学哲学系  【提要】 本文从本体之性与主体之心如何可能合一的角度考察了《大乘起信论》的心性...心性思想的最重要特征。  【关键词】 起信论 本体之性 主体之心 心性合一  一 一心·二门·三大  《大乘起信论》的核心是“一心二门”说,而成立一心二门的理论基础则是体、相、用相即不离的“三大”说,用...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63255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