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57篇,用时2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净心法要 插图版

    “法要”,是指此法(具体指多体观、无常、苦无我四法。)归摄了诸多经藏法义的扼要,如同颂文所说,善修此法等同如理修习十亿经藏的扼要。 “别别观修”,即对这四法从各种不同的侧面进行观察修习。 “轮”是比喻观察修如车轮般不断转动。 我们的第六意识一次只能缘一种所缘境,因此观想不净、无常、痛苦、无我时,也是...

    全知麦彭仁波切 [造]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净心|多体观|无常|苦|无我|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1/09380919978.html
  • 无我”引导

    ,一旦证入,就会撼动轮回的基础,烦恼的群山将纷纷倒塌,无尽的爱河从此枯竭。所以,无我是解脱道的根本,若能如量生起,就能从根了断轮回,彻底解脱。 过去,我们缘五蕴执为常一自在之我,如同绳上无蛇...随业风抽牵运转;或者认为她说话声音很动听,应声音如风吹铃响,并没有“她”。 或者,有人认为自己相貌丑陋,一直很自卑。这时,应当觉悟这完全是以我执而自寻烦恼,因为,反观自身唯蕴无我,“我”像石女...

    麦彭仁波切[造] 益西彭措堪布[译讲]

    |无我|烦恼|净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9/16560318062.html
  • 原始佛教的无我

      原始佛教的无我 陈琼璀   (一) 原始佛教对有情的分析──从五蕴观察无常想能建立无我想   从原始佛教的根本经典阿含经中,我们可以发觉,佛陀教导弟子对自我的观察和反省,最初和最基本的...转流转,不得自在行相道理,故无有我,此则依先苦智生后无我智。如是无常故苦,苦故无我,是名智渐次。”(大正三十,页七七五)论文中的“彼”都是指诸行,即是指色等五蕴。...

    陈琼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62954608.html
  • 无我与自我意识的建立

      无我与自我意识的建立   诸法无我,为佛法三法印的核心,此所谓无我,应为真俗两大方面的统一。就真谛言,无我之“无”所否定的,是众生误认的即五蕴、五蕴中、五蕴外常一自宰之“实我”,此实我非有;就俗谛言,假我非无,此真俗二谛的统一,名曰中道,可谓佛法自我的全面。真谛无我这一面,因属出世间法,历来被大讲特讲,而俗谛假我,却有被忽视的倾向,故有西方心理学家批评佛教未能建立起心理学意义上的完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45359439.html
  • 《阿含经》中的无我

    由于错误的知见和执著而轮回生死不能解脱。第三师则是佛教的无我,是针对以上两种错误观点而说,认为不论是现在世还是命终之后,都没有一个所谓的“真实的我”的存在,因去除了我执而可以现证涅磐。 二、佛陀说无我...无我法门是佛教中重要的教义,被列为三法印之一(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在佛教中,判断佛法是否究竟,即以此三法印来衡量。若是与三法印相违,即使是佛亲口所说,也不是了义之法;反之,若能契合三法印...

    释界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73039838.html
  • 《活佛说佛》——佛教理论框架及其导读

    毗婆沙的二谛观 / 二、小乘经部的二谛观 / 三、大乘唯识宗的二谛观 / 四、自续中二谛观 / 五、应承派中二谛观  第二节佛心论  一、佛心和佛性的名称 / 二、佛教各宗派的佛心定义  第三节无我论  一、毗婆沙的我和无我 / 二、经部的我和无我 / 三、唯识宗的我和无我 / 四、自续中的我和我无 / 五、应承中的我和无我  中卷 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的异同  第一章 佛教和非...

    多识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65258954.html
  • 济群法师应邀赴复旦大学举办佛学讲座

    王雷泉教授向来宾介绍济群法师 济群法师 认真学习 积极提问 讲座现场   2007年12月15日,应上海复旦大学“佛学研究中心”和“学源俱乐部·禅学会”的邀请,济群法师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东辅楼举办佛学讲座。“学源俱乐部·禅学会”会员和部分复旦师生60多人聆听讲座。   15日下午2点,济群法师首先就“唯识哲学与人生”的主题展开论述,从佛教的无我、八识五十一心所和三性三无性,对“我是谁...

    【佚名】

    |讲座|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12/09045319645.html
  • 修菩萨行的三大门

    萌发和成长,直至成就佛果。   3.胜义菩提心:指大乘行者,以无我无我所为正,观察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切法都是似有真实而无自性。我无自性,名无我;现法无自性,名法空。悟入无生法忍,证得真如...应将自己当做大众的公仆,代为管理和经营。一旦主人需要,当即无条件地奉献出去。   菩萨的慈悲心,建立在缘起无我与平等的理论基础上。从缘起无我来说,世间一切精神与物质的现象,都是相互依存,个体...

    方兴

    菩萨行|六度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002856598.html
  • 智能的观照

    身体可以自由运动,具足这些因缘,而有「我在拜佛」的假名安立,其实并没有一个可以称为「我」的主体,只是四肢和身躯的联合运动而已。  这就是「无自性」。自我无自性,其实就是无我。在种种动作、言语、思考和情绪当中修习「缘起无我」,发现自我与他人、他事是相依共存的,自我只能存在于社会、大自然的因缘之中,自我只是一个幻影而不是真实的存有,由此感受到没有分裂和界限,没有实体性的存在。反观过去,一向在自我...

    黄国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51954536.html
  • 佛教中“乘”的分类

    一个非常超卓的形式。在古典教义中,小乘有两个主要的区别:声闻乘和缘觉乘。大小乘的一个根本差异,在于两者对于佛陀教示中“无我”观念的理解及其起用有所不同。小乘的无我只关系到我空,而未广泛论及人以外的事物...破除。只有泯除了根本无明才能切断轮回的根,之后才能体受无我的更进一层经验,最后完全证悟解脱,这是破除我法二执的自在状态,这个呈现无我的思想与实证的体系,我们称做大乘。  密乘或金刚乘在西藏传统中被视为...

    丹珍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071478406.html